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手术后腹壁瘢痕处的彩超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新玉 《现代保健》2010,(13):164-16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方法对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团块,团块内呈斑片状液性暗区间杂弱回声光点及条带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块周边及内部有点状、短棒状和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Vs5.0~20cm/s、R10.65~0.82。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DFI和PW能对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频彩超对腹壁/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腹壁/会阴部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腹壁/会阴部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或会阴侧切史。其彩超表现有:在原腹壁/会阴瘢痕处的包块内可见混合性回声团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CDFI:可见血流信号,会阴区病灶较腹壁区病灶血流信号丰富,PW:探及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腹壁/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志梅  闻华 《工企医刊》2014,27(5):995-99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8例患者9个腹壁肿块均位于皮下脂肪层深部或肌层组织内,形态为类圆形、椭圆形,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内为不均质低回声,经期出现蜂窝状结构,肿块周围组织增厚,呈高回声晕圈;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肿块内有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改变.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和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彩超和CT表现.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36.4%(4/11),彩超诊断符合率为63.6%(7/11).CT表现:实性肿块6例,囊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4例;7例孤立性肿块位于腹壁组织内,4例腹壁内肿块与盆腔内肿块关系密切,肿块边界不清且形态多样.彩超表现:实性肿块2例,囊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8例;形态表现多样,呈结节样、肿块样改变,8例边界不清,3例边界较清;9例肿块内见不均匀低回声区.8例(72.7%)肿块内部见点状或条状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信号.5例在经期多次行彩超检查:4例肿块大小及回声随月经周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例表现不明显.结论 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彩超及CT检查是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价值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检查价值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肿块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块位于肌层和皮下脂肪层,最小14mm×11 mm,最大51 mm×29m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或不清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的无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及其周围确切的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为低速高阻型.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有价值的方法 .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重视,加强责任心,规范手术操作,提倡自然分娩可防止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腹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收治于中山市南区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准确率达到95. 00%,20例患者中腹壁切口共检查到20个肿块,超声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不均质低回声,部分边界清晰或不清晰,无包膜回声,呈毛刺状生长。15例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5例出现少许血流信号,周边显示点状血流信号。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并结合患者病史能够明确进行诊断,对临床病灶的清除具有重要意义,且诊断过程中患者无创伤,操作较为简单,可重复进行,优势较为明显,可作为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7.
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AISEM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子宫内膜异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壁疤痕周围皮下肿块伴周期性疼痛。近年来,随着妇产科手术的增多,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明显增多。本文侧重研究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梅  LIU Hui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095-3097
目的:探讨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法,预防盆腔外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8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42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组织,病灶侵及腹直肌前鞘7例,病灶侵及腹直肌5例,侵及腹膜2例,腹壁手术瘢痕多发异位结节3例;术后随访2例复发,均为应用局部麻醉者。其他部位的内异症手术27例,其中会阴切口瘢痕内异症侵及肛门扩约肌3例,阴道壁内异症侵及阴道直肠膈3例,术后分别加用达那唑治疗3~6个月,经随访27例均无复发。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者,在治疗期间症状明显减轻,但肿块无明显缩小,均于停药后短期内再次出现症状。阴道后穹窿内异症1例,用达那唑治疗9个月,停药随访8年未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采用硬膜外或骶管麻醉为宜;对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是最好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英娟 《现代保健》2008,(34):70-7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腹壁切口内异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主要发病原因,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发作的肿块或肿块在月经期增大是主要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差,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案,预防关键是尽量避免子宫内膜散落于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0.
侯俊芳 《现代保健》2010,(35):86-8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处肿块伴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可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诊断依据,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接原因,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切口,是避免切口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病变部位多见于卵巢和盆腔。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多,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确诊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声像图资料,旨在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6年12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年龄23~38岁,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半年至6年。临床表现为腹壁切口处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规律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疤痕处可触及质硬、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集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妇产科手术有直接关系.21例患者均行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发现病灶位于皮下未及筋膜者4例(19.0%),深达筋膜及肌层者14例(66.7%),其余3例(14.3%)累及腹膜,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炎细胞及出血.结论 手术中应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经正确诊断并及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3.
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仉瑞 《中国保健》2010,(9):28-2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总结分析超声诊断符合率、声像特征等。结果:1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者114例,准确率为95.00%。80例患者子宫轻度增大;输卵管妊囊型36例,表现为较完整胎囊强回光环,部分见胚芽;输卵管包块型69例,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包块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时盆腔可见少或中量积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在囊实肿块内或周边见到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呈动脉样血流频谱,包络线不清楚,呈单相或双向低阻力。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具有其他检查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翟艳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93-3394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3例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诊6个月~10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是: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伴进行性增大肿块,诊断以症状体征为主,B超协诊为辅,治疗的有效手段是手术切除异位病灶,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17.
吴舒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92-2593
目的分析总结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例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0例病患均得到确诊,给予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加服孕三烯酮,预后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由医源性因素引起,临床常表现为切口肿块,随月经周期的疼痛。手术切除病灶疗效确切,提倡顺产可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osis,EMT)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38例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检测,观察疤痕(肿块)的持续时间、位置、形态及大小。结果:肿块持续时间术后1年内1例(2.63%)、3年24例(63.16%)、5年9例(23.68%)、6年以上4例(10.53%);B超显示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内11例(28.95%),肌层内23例(60.53%),肌层与壁层腹膜之间4例(10.53%)。结论:超声诊断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具有迅速、可靠、操作简便、无创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盆腔病灶占大多数,发生在腹壁切口处较少,超声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应用的报道甚少,但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在不断增加,我院自1998~2005年有52例经超声影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并经病理学证实为该病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49例(52枚)术前超声声像图.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嗜铬细胞瘤单侧肾上腺发病38例,双侧肾上腺者3例,异位者4例,漏诊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2.3%(48/52).肿块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较小肿块内部均匀,较大肿块回声不均,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是该疾病的常见特征,实性部分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掌握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