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8例脑卒中患采用早期康复介入,并腹针及头、体、电针综合针法治疗。另72例仅用综合针法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针刺治疗组。提示脑卒中患早期康复介入并结合腹针及头体电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加早期康复,治疗组增加电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评分(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电针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介入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对脑卒中的疗效,探讨其原理。方法:脑卒中患206例腹针治疗作为观察组,脑卒中194例普通针法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康复疗效做出比较,同时对脑卒中组单一腹针治疗和腹针加普通针法再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病程≥3个月,腹针组疗效高于普通针组(P<0.01),疗程缩短3-7d;而病程>3个月,腹针组及腹针加普通针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1-0.05);疗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针疗法操作简便,处方规范,无疼痛,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电针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智能的影响,并与体针疗法相比较。方法以1999-03/2001-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后痴呆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①头电针组(n=48):采用头电针,头针选穴:MS6顶额前斜线,MS7顶颞后斜线,MS1额中线,MS5顶中线。前两穴取瘫痪对侧穴位,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仪。②体针组(n=37),常规体针治疗,取双侧风池、内关、神门、丰隆、三阴交、太溪。两组治疗均为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总计治疗30d。治疗前后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评估患者智能恢复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头电针组治疗后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体针组治疗后。头电针组痴呆的好转率高于体针组。结论头电针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痴呆患者的智能障碍,效果优于普通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针对脑卒中的疗效,探讨其原理。方法:脑卒中患者206例腹针治疗者作为观察组,脑卒中194例普通针法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康复疗效做出比较,同时对脑卒中组单一腹针治疗者和腹针加普通针法者再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病程≥3个月者,腹针组疗效高于普通针组(P<0.01),疗程缩短3~7d;而病程>3个月者,腹针组及腹针加普通针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1~0.05);疗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针疗法操作简便,处方规范,无疼痛,显着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腹针治疗老年期脑卒中后郁证肝郁脾虚候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腹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对老年期脑卒中后郁证肝郁脾虚候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6—03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期脑卒中后郁证肝郁脾虚候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针组19例、电针组20例、空白组21例,各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①腹针组患者取仰卧位.应用毫针行腹针针刺,穴位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大横。留针30min,隔日重复1次,共21次,即6周为1个疗程。②电针组患者取仰卧位,应用毫针行电针针刺,穴位选取百会、神庭、印堂,四神聪、太冲、神门。将电针治疗仪的电压调至6V,将治疗仪输出导线夹于毫针上,选取疏密波,疏波频率4Hz,密波频率20Hz,正脉冲幅度50V,负脉冲幅度35V。疗程同上。③空白组患者不予任何针刺治疗。④各组均给予应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及基本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脑卒中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评定各组患者抑郁程度、疗效指数、社会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各组患者抑郁程度检测:治疗6周后,各组患者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腹针组与电针组尤为显著[(30.15±4.29).(50.37±6.32)分;(38.24±6.57y,(48.48±5.91)分;P均〈0.01]。②治疗前后各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评估:治疗6周后,各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腹针组与电针组尤为显著[(17.82±6.25),(33.26±6.21)分;(19.56±5.91),(32.94±4.83)分;P均〈0.01]。腹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电针组(73.68%,65.0%.P〈0.05)。③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治疗6周后.各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腹针组与电针组尤为显著[(7.23±4.11).(11.38±3.49)分;(8.11±4.13),(10.76±4.12)分;P均〈0.01]。 结论:腹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均能有效治疗老年期脑卒中后郁证.促进情感恢复。但腹针疗法临床总体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头针、体针和颞三针交替治疗287例脑卒中患者,一般体针法治疗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发现采用颞三针、头针和体针交替治疗脑卒中其疗效明显优越于纯体针疗法,三针交替治疗是临床治疗脑卒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被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观察吞咽功能改善状态。结果:康复治疗组疗效显著。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早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选取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电针意念组给予电针结合运动意念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后电针意念组和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电针意念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和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为65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而康复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变化。结果:康复组的明显改良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功能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后肌肉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40例脑卒中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电针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肌肉痉挛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5%)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42,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状态的治疗中,电针与康复结合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肌肉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物理因子及综合方法,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方法患者分两组,入院后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康复组进行头针、超声波及同步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优于治疗组。结论康复组早期介入促通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并可降低继发性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 40例与对照组31例 ,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 ,康复组早期还加用肢体的运动、物理及电针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0天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法 (FIM)评定疗效。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进行物理、电针等康复治疗可大大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化康复护理介入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60例早期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干预组进行细化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 细化康复护理的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提高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化康复护理介入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极高的疾病,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据统计约2/3患者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在我国,康复治疗还包括传统医学的针刺疗法等。常规体针、头针、电针、穴位注射疗法及其它一些特殊的针法的临床研究均表明,针刺治疗脑卒中是有效的。然而,在综合康复治疗中,针刺疗法是否有其独特的优势,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这两种治疗手段有无结合的必要,它们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在哪里。这些都是针刺在脑卒中康复治…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肌肉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结果: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可杜绝或减轻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电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头针与电针相结合的方法对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另28例作为对照组,以肌力、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头针、电针组在肌力、ADL能力方面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针、电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有助于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建萍 《中国康复》2003,18(4):252-252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2组均进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价。结果:治疗20d后康复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有利于脑卒中患者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后分别评定其吞咽功能障碍程度,从而明确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结论早期介入康复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伴发KOA的2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均接受以易化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包括电针、理疗及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MS)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S及FM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理疗加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KOA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