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洁华 Chang  AR 《癌症》2000,19(3):271-273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特征。方法对80例甲状腺乳头癌细针穿刺涂片的观察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特征有:涂片细胞量丰富,细胞边界清楚,可呈平铺或乳状状结构,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外观,可见核内包涵体及核纵泡,并可见多核巨细胞,砂粒体及胶质成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合并微癌的发现率。方法:本组甲状腺良性疾病528例,均通过术中仔细观察、触诊、剖视标本,对可疑结节快速冰冻切片,高体标本作术后常规连续病理切片。结果:甲状腺良性疾病合并微癌的发生率为1.7%(9/528)。术中发现6例,术后病理检出3例。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可能有微癌共存。术中对甲状腺可疑结节行快速冰冻切片,术后常现连续病理切片是提高微癌发现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建  胡跃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4):399-400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4.5;71.8%(28/39)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发现的;97.4%(38/39)为乳头状癌;56.4%(22/39)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术,43.6%(17/39)行患侧腺体全切术。术后随访0~10年(平均7.2年),仅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行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治愈,其余病例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多数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疑为恶变行快速病理检查发现;手术方法多为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切除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microcarcinomaofthyroid,PM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84例PMCT的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灶数目及有无伴发良性病变或同时患有对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4例PMCT中,男11例、女73例,男、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1.7和47.4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45%和10.96%(P=0.003)。84例PMCT中,57例伴发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9例同时患有另一叶甲状腺乳头状癌,6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06%(4/66),明显较单纯PMCT者的50.0%(9/18)为低(P=0.000)。以45岁为界〈45岁和≥45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81%,19.15%(P=0.294)。多灶与单发结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65%和7.46%,(P=0.314)。结论PMCT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数目及患者年龄不相关(P〉0.05),与性别及有无伴发甲状腺其他病变相关(P〈0.05)。男性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单纯PMCT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诊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叙述了目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发病灶的克隆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多灶比例约为18%~87%。但多灶来源于肿瘤腺内转移还是各自独立起源仍有争议。通过对RET/PTC基因重排、BRAF^V600E基因突变及X染色体失活类型的研究已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多发病灶是多克隆起源的。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历来存在争论。我科30余年来治疗甲状腺癌1780例的过程亦反映出这种争论。现将我们的经验教训提出供参考讨论。一、甲状腺切除范围主张全甲状腺切除者认为 (1)一叶甲状腺癌播散至对侧甲状腺的比例可高达19~88%,切除全甲状腺就可避免这种潜在的复发。(2)未分化甲状腺癌中21%由分化好的转化而来,对侧叶的播散灶同样可转化成未分化癌。(3)全甲状腺切除后有利于用~(131)Ⅰ的检测与治疗。(4)全甲状腺切除后有利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肿瘤是多发常见病,而甲状腺原发结节中B超检查中有细砂粒样钙化患者中,恶性者较多。我院有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能得到长期随访,已术后22—36年,为总结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肿瘤是多发常见病,而甲状腺原发结节中B超检查中有细砂粒样钙化患者中,恶性者较多。我院有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能得到长期随访,已术后22-36年,为总结经验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3.
具有侵袭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并不少见,国际已有确定的分型。其组织病理及细胞学表现都与普通乳头状癌有差别,发病与染色体畸变及多种基因的突变、重排有关。术前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可改善预后。现综述有关的临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海兵  崔利昌 《中国肿瘤》2003,12(9):534-53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可能的转移途径,及气管旁淋巴结与颈外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资料完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深上(Ⅱ区)、颈深中(Ⅲ区)、颈深下(Ⅳ区)、副神经区(V区)、气管旁(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9%、50.O%、59.3%、14.8%、70.4%,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者84.2%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气管旁淋巴结无转移者仅18.8%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气管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最常见转移部位,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头颈、甲乳外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连年显著递增。随着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开展,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相比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彰显微创美容的优势,内镜及超声定位下经皮消融术等新的手术方式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结合新指南,本文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确定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的特点及术后效果.方法总结了我院1954年至1992年间外科治疗的11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结果93例(7.7%)甲状腺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其中49例因其它甲状腺疾患,手术时意外发现.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术,其10年生存率为100%.44例以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皆行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术,10年生存率为91.8%.所有病人平均随访11年,44例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3例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分析结果提示,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已足够.而伴有颈部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学变异型众多,大部分变异型与典型乳头状癌有相似的临床行为,但有少数变异型预后较差,如高细胞变异型、柱状细胞变异型、实体/梁状变异型等;且有一些变异型在诊断上有争议,如滤泡变异型易误诊为滤泡腺瘤、透明细胞变异型可能与肾细胞癌混淆、诊断高细胞变异型所需的高细胞的比例和细胞高度有分歧意见等.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亚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科  曾Rong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1):37-39,T000
本文结合1954年-1978年间外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268例病理资料,参照癌组织结构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将本癌分成Ⅰ型(分化较好型)、Ⅱ型(中间型)及Ⅲ型(分化较差型)3个亚型、临床观察,3型的临床表现各异,经外科治疗后,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6%、66.6%及20%(P<0.01)基本符合Ⅰ、Ⅱ、Ⅲ型分别从较好到较差的逐级改变,对临床处理及判断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时梅  史林  罗宇 《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384-385,39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3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为1∶12,女性中位年龄为46岁。同时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亢5例(38.5%),单独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30.8)%,单独伴甲亢4例(30.8%)。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特征。结论 PTM发病隐匿,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共存。病理医师对甲状腺标本常规行书页状取材,连续切片,可提高PT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