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K506作为强效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随后的研究发现FK506还具有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如今对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是FK506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FK506对于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细胞的不同作用、对于不问类型神经损伤的作用、剂量效应、FK506应用中存在的缺陷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FK506,又称他克莫司,1984年被发现于链霉菌属,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一种FDA批准的强效免疫抑制剂,其效力是环孢霉素A(Ciclosporin A,CsA)的10~100倍,广泛应用于预防同种异体肾、肝,心、骨髓等器官或组织移植所产生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化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活化组、抑制组,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并用EGFR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干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化学、RT-PCR分别观察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EGFR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不仅GFAP表达增高,EGFR表达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EGFR抑制剂Genistein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抑制,GFAP表达下降,与活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形胶质细胞活化后,EGFR表达明显上调;抑制EGFR表达,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胶质瘤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意义及对术后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同一医疗组196例资料完整原发胶质瘤患者资料,统计不同级别胶质瘤EGFR基因表达情况,观察对比术后放化疗患者2年生存率。结果 EGFR突变139例,Ⅰ级组0例,Ⅱ级组62.6%(33/53),Ⅲ级组68.33%(41/60),Ⅳ级组87.83%(65/74),随胶质瘤的级别增高,其阳性率增高;术后2年随访141例患者,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同级别EGFR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表达率越高放疗敏感性越低、生存期越短,生存率降低。结论胶质瘤细胞恶性度与EGFR表达有密切关系,EGFR基因可作为放化疗敏感性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4.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ninjurin)是于1996年在受损外周神经远端的施旺细胞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新型蛋白,因其在神经损伤后可促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而得名。近年来对ninjurin的研究较为广泛,目前证实ninjurin是由两个同源分子ninjurin1与ninjurin2组成的小家族。本文主要对nin-jurin家族分子的结构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与神经系统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大鼠面神经核毒蕈碱受体表达的变化以及毒蕈碱受体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相应变化,探讨胆碱能系统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研究面神经损伤后毒蕈碱受体表达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究面神经损伤后毒蕈碱受体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面神经损伤后毒蕈碱M1、M3、M4受体在患侧面神经核中的表达情况与损伤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面神经损伤后7天50 µM毒蕈碱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增高幅度是损伤前的2.8倍(P<0.01),损伤后30天的变化幅度是损伤前的2.4倍(P<0.01),损伤后90天恢复到损伤前水平(P>0.05)。面神经损伤后毒蕈碱受体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增高可以被细胞内钙库耗竭剂thapsigargin显著抑制(P<0.01),在无钙人工脑脊液中该增高幅度亦被抑制(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后,胆碱能M受体主要通过细胞内钙库对钙离子的释放使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浓度达到更高水平,钙离子的跨膜流动也参与了此过程。增高的游离钙离子水平可能进一步通过面神经元内一系列级联反应,促进面神经元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肢体移植后肢体生存时间的延长和移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关系到肢体同种异体移植能否在临床广泛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目的:观察短期免疫抑制治疗对肢体移植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短期组:肢体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14 d;长期组:肢体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直到取材。对照组单纯肢体移植组术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足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形态观察评价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情况。 结果与结论:短期组与长期组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P > 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组织形态观察显示短期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 < 0.05),短期组与长期组神经纤维再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长期组有3只大鼠因为免疫抑制剂影响导致死亡,对照组与短期组均没有动物模型死亡现象。结果提示,短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可迅速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快速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和质量,取得了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样的效果而没有致命的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应用免疫抑制剂有潜在的意义。 关键词:肢体移植;环磷酰胺;功能恢复;神经再生;大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反义RNA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互补于EGFR 3′端部分序列的反义cDNA转染胶质瘤细胞,检测其生长率、增殖活性、EGFR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胶质瘤细胞转染EGFR反义RNA后生长率及增殖活性下降,EGFRmRNA及蛋白表达减低,出现大量细胞凋亡。结论:EGFR有可能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大鼠面神经核烟受体表达的变化以及烟碱受体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相应变化,探讨胆碱能系统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应用RT-PCR技术研究面神经损伤后烟碱受体表达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究面神经损伤后烟碱受体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面神经损伤后烟碱受体α4亚基和β2亚基在患侧面神经核中的表达情况与损伤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面神经损伤后7天100 µmol/L nicotine介导的患侧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增高幅度是损伤前的2.4倍 (P<0.01),损伤后30天的变化幅度是损伤前的2.0倍 (P<0.01),损伤后90天基本恢复到损伤前水平(P>0.05)。面神经损伤后30天烟碱受体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增高幅度在无钙人工脑脊液中受到明显抑制(P<0.01),并且可以被10-100 µmol/L特异性烟碱α4β2亚型受体拮抗剂dihydro-β-erythroidine和10-100 µmol/L L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显著抑制(P<0.01)。而细胞内钙库耗竭剂thapsigargin和特异性烟碱α7亚型受体拮抗剂methyllycaconitine对面神经损伤后烟碱受体介导的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增高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面神经损伤后,烟碱α4β2亚型受体通过促进钙离子的跨膜内流引起面神经核游离钙离子水平进一步增高,一方面L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烟碱受体对钙离子的直接通透也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FRK是否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Y1173磷酸化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方法应用PolyJet~(TM)将FRK质粒转染入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western blot(WB)检测质粒转染效果及EGFR蛋白水平和EGFR-Y117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变化;转染EGFR(WT)、EGFR(Y1173F)质粒,或共转FRK和EGFR(WT)、EGFR(Y1173F)质粒,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成功将FRK质粒转染入脑胶质瘤U251细胞,过表达FRK促进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凋亡。过表达FRK增加EGFR-Y1173磷酸化水平,而对EGFR蛋白水平无影响。过表达EGFR(WT)、EGFR(Y1173F)质粒,细胞凋亡均减少,分别减少了25%和75%。WB结果显示,共转FRK和EGFR(WT)、EGFR(Y1173F)质粒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FRK促进了细胞凋亡,EGFR抑制了细胞凋亡,且转染EGFR(Y1173F)质粒组的作用比转染EGFR(WT)的效果更明显。此外,转染EGFR(Y1173F)质粒可逆转过表达FRK对胶质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FRK可以通过促进EGFR-Y1173磷酸化从而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自1879年被Berlin首次提出之后,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眼科医师的难题之一。其发病率在头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约为0.5%~5%[1]。Pirouzmand等统计发现,79%的TON患者为小于31岁的中年男性,而21%的患者甚至是小于18岁的男性。而最常见的病因分别是:坠落伤(26%)、车祸伤(21%)和  相似文献   

11.
药物和心理治疗对惊恐障碍(PD)均有效,然究竟是药物还是心理治疗或两者结合更有效尚不清楚。对照研究结果不尽一致。部分研究发现心理治疗效果较好,也有发现药物或两者结合疗效更好。用于PD的药物主要有丙咪嗪、氟伏草胺、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等。然而有研究发现丙咪嗪对PD与安慰剂无异。本研究先假设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MAOI)吗氯贝胺和认知行为治疗(CBT)对PD均有效,然后对照两者单独及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55例病人在“知情同意”后被随机分入下列治疗组:吗氯贝胺加CBT组;吗氯贝胺加临床支持组;安慰剂加CBT组和安慰剂加临床…  相似文献   

1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等因子的受体,主要调节细胞增殖等细胞活动。EGFR基因突变或扩增常导致EGFR过度激活,成为肿瘤细胞增殖失控的重要因素。尼妥珠单抗、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和m Ab 806是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可竞争性特异性结合EGFR蛋白或(和)EGFRvⅢ型突变体,阻断EGFR胞内磷酸化位点激活,抑制肿瘤恶性表型。本文就EGFR单抗类靶向药物在脑胶质瘤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并结合本团队的研究系统评估尼妥珠单抗在脑胶质瘤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64例患者中,面神经损伤21例(32.81%),副神经损伤5例(7.81%),下牙槽神经损伤28例(43.75%),舌神经损伤4例(6.25%),颏神经损伤4例(6.25%),舌下神经损伤1例(1.56%),耳颞神经损伤1例(1.56%)。采用药物及心理护理等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愈合5例,愈合率7.81%;术后6个月愈合15例,愈合率23.44%;术后12个月愈合26例,愈合率40.63%;术后24个月愈合38例,愈合率59.38%;术后5a愈合63例,愈合率98.44%。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中,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积极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2%~2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膜型单体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属于Tyro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它能将信号转到表皮生长因子。EGFR信号转导的过度激活被认为是多种上皮来源癌症发生和恶性进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关于EGFR在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研究的报道甚少。因此,对于EGFR表达的意义尚不清楚。综述EGFR在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对MB的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44细胞(SHG44)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 EGFP-C1-LRIG1转染SHG44,并稳定表达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放射照射后SHG44中目的基因LRI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照射后SHG44中LRIG1和EGFR的蛋白表达差异;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干预后SHG44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分析干预后SHG44的肿瘤侵袭能力。结果重组质粒p EGFP-C1-LRIG1转染SHG44细胞可稳定表达LRIG1;SHG44+p EGFP-C1-LRIG1细胞相对于SHG44、SHG44+p EGFP-C1细胞,LRIG1与EGFR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且SHG44+p EGFP-C1-LRIG1细胞的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较SHG44、SHG44+p EGFP-C1细胞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胶质瘤SHG44细胞中过表达LRIG1基因可通过下调EGFR表达,抑制SHG44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神经营养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元都敏感的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损伤后其在损伤处的表达上调且逆行运输至神经元胞体的量增加,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起着维持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参与神经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调节神经元基因和多种神经肽的表达;促进其它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等生物效应,在周围神经修复再生过程的多个方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AG-1对U251细胞的生长活力和粉样前体蛋白胞内段(AICD)、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AG-1(0、5、10、20μg/mL)对U251细胞活力影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U251细胞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表达;TUNEL法检测TAG-1对U251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TAG-1对U251细胞AICD、p53和EGFR基因表达的调控.结果 TAG-1没有抑制U251细胞的生长,相反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效应;APP广泛表达于U251细胞膜;在TAG-1浓度为10μg/mL时,U251细胞形态学检测没有发现明显的凋亡细胞,但AICD、p53和EGFR基因表达增加.结论 TAG-1在胶质瘤的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未发现其能通过TAG-1/APP/ AICD/p53或TAG-1/APP/AICD/EGFR信号途径促进U25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ospasm,CVS)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弥漫性脑水肿和迟发性缺血性神经损伤,是SAH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基础和临床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1].目前,有研究表明[2]其发生与体内磷酸二酯酶表达增高密切相关.本文将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CVS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脑胶质瘤EGFR-AKT通路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细胞EGFR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以及EGFR与AKT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6例正常脑组织、50例胶质瘤标本和2个恶性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的EGFR表达,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p-AKT的表达.结果EGF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在正常脑组织中p-AKT蛋白水平表达极低,胶质瘤中p-AKT的表达水平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明显上升,且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正相关;低恶度肿瘤与高恶度肿瘤有明显差异.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AKT磷酸化水平显著相关.结论EGFR-AKT通路的活性状态在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具有重要作用,该通路可能是胶质瘤恶性表型的责任通路.  相似文献   

20.
外周神经损伤后若不能及时准确的修复,则会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的永久丧失。目前研究显示施万细胞(SC)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后碎片清除、轴突和髓鞘再生以及靶器官再支配过程中,外周神经损伤后SC被迅速激活进入修复过程,经历一系列动态的细胞重塑变化,转化为修复表型,促进神经再生、引导对靶器官再支配,从而恢复神经功能,其中有许多信号通路,转录调节因子等调控这些过程。基于此,该文系统总结了SC在外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外周神经修复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