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12月期间收治的酒精性肝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1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49/56),高于对照组的69.6%(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及GG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ALT、AST、TBil及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均戒酒,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独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彩超检查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甘治疗,观察组行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法,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渊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65-1466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仅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肝功能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NASH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护肝作用。方法将12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照组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等常规护肝药物,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肝治疗2周后,治疗组护肝作用总有效率分别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联合应用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护肝作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1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2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对照组104例采用薄芝糖肽治疗。2组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0.36%,对照组有效率63.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优于单用薄芝糖肽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保肝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肝功能(ALT、AST、TBIL)和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用甘利欣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肝脏B超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结果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85.71%(36/42),对照组有效率66.67%(28/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二甲双胍,对照组40例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及维生素C片,疗程均为4~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ALT、AST)、血脂水平(TG、TC、LDL-C及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肝/脾cT比值并作统计学处理,同时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均明显降低,尤以试验组降低明显(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试验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于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损害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3)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次,每日3次;对照组(n=30)常规保肝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种药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9%、66.7%,血清胆红素下降及肝功能恢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损害,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小鼠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每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95 mg·kg-1)建立小鼠肝癌前病变,每天灌胃姜黄素(120 mg·kg-1)或姜黄素与山药(3.03 g·kg-1)联合用药,连续10周(70 d);第71天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检测血清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脏经灌注固定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同时存在变质与修复性病变,增生肝细胞具有异型性;血清ALT:(195.57±91.56) U·L-1、AST:(39.68±24.20) U·L-1、GST:(42.31±8.19)U·L-1升高明显(P<0.01).姜黄素组肝损伤较轻,增生肝细胞异型性降低,ALT:(98.54±48.07) U·L-1、AST:(26.89±7.51) U·L-1、GST:(47.47±8.54) U·L-1下降明显(P<0.05),姜黄素联合山药组ALT:(82.75±38.54) U·L-1、AST:(30.32±7.80) U·L-1、GST:(24.61±7.58) U·L-1疗效优于单用(P<0.01).结论:姜黄素对诱导性小鼠肝癌前病变具有防治作用,姜黄素与山药联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椿叶总黄酮大剂量(800 mg·kg-1·d-1)、中剂量(4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100 mg·kg-1·d-1),优降糖组(60mg·kg-1·d-1),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香椿总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香椿叶总黄酮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移植性骨肉瘤S180瘤体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LD50数据处理程序1.01版计算LD50。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CTX,30 mg.kg-1.d-1)、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 mg.kg-1.d-1)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 mg.kg-1.d-1)共4组,观察相应处理10 d后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状况(抑瘤率)及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Fascaplysin高剂量组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3±9)%、(52±10)%和(30±12)%;给药期间Fascaplysin对ICR小鼠肝、肾组织未产生明显的病理性影响,而对ICR小鼠体内S180移植瘤组织的病理性影响较为明显。结论:一定剂量的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性骨肉瘤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是一个有潜力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6.
陈万  陈明  首云锋  周明明 《中国药房》2011,(25):2339-2341
目的:考察福辛普利、替米沙坦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36只,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蒸馏水)、球囊损伤组(蒸馏水)、福辛普利组(10mg·kg-1·d-1)、替米沙坦组(0.8mg·kg-1·d-1)和联用组(福辛普利10mg·kg-1·d-1、替米沙坦0.8mg·kg-1·d-1),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1)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除糖尿病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手术,手术前、后分别灌服给予相应药物1、2周,正常对照组相同时间给予蒸馏水,检测各组大鼠颈动脉中ACE2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球囊损伤组大鼠ACE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球囊损伤组比较,福辛普利组大鼠ACE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和联用组大鼠ACE2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福辛普利并不能促进替米沙坦增强ACE2的表达;替米沙坦可能是通过增加动脉内膜局部ACE2的表达来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融合蛋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GST-hRI)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大鼠晶状体浑浊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表达载体pGEX-6p-1-hri进行GST-hRI的融合表达,并进行纯化;另取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mg·kg-1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白内停组(白内停8μg·d-1)、治疗组(GST-hRI100u·d-1),每组12只,双侧点眼给予相应药物,每天4次,连续6周,每周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浑浊程度,6周后处死大鼠,考察各组大鼠晶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成功诱导表达并纯化GST-hRI,蛋白含量为0.413mg·mL-1,活性为9×103u·mL-1;与模型组和白内停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晶状体浑浊程度显著减轻,其SOD、GSH、GSH-Px含量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融合蛋白GST-hRI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浑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Concanavalin A(ConA)引起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对注射用胡黄连总苷的保肝活性和量效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注射用胡黄连总苷静脉给予ICR小鼠(0.5—8mg·kg-1×5),于末次给药后2h,动物尾静脉ConA20mg·kg-1,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6h后处理动物,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1JT,AST及LDH水平,H.E.染色考察肝脏病理状态。结果ConA20mg·kg-1能引起小鼠显著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血清ALT,AST及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以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注射用胡黄连总昔0.5~Cmg·kg-1剂量对ConA引起的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病理状态,其中1mg·kg-1剂量药效最佳,8mg·kg。剂量药效有所下降,但此剂量未显示明显毒性。结论注射用胡黄连总苷对ConA引起的免疫性肝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起效剂量低,高于8mg·kg-1活性下降,在临床实验时需注意剂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玲  金梅  向萍  沈正泽 《中国药房》2011,(21):1940-194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异烟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NIH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异烟肼组(180mg·kg-1)、联苯双酯组(异烟肼180mg·kg-1+联苯双酯150mg·kg-1)及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异烟肼180mg·kg-1+小檗碱100、50、25m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5d。末次灌胃18h后处死小鼠,计算肝体指数,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和抑炎因子IL-10含量,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异烟肼组比较,小檗碱中、高剂量组肝体指数、AST、ALT、MDA、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SOD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可减轻异烟肼引起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西巴马产火麻仁中提取分离获得的火麻仁总木脂素酰胺类提取物(LFC)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以LFC低、中、高(60、120、180 mg·kg-1)剂量连续给药7 d后,分别采用腹腔注射0.1%CCl4的橄榄油溶液(10 mL·kg-1)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杀鼠取材,分别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Cl4模型组肝功能明显异常,ALT、AST显著升高,肝组织变性、坏死严重。经LFC预防性治疗后,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增加;肝脏组织学观察证实,LFC能明显改变受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LFC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