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桂娟  许敏昭 《广西医学》2011,33(5):622-624
目的观察股静脉、髂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4组:股静脉置管(A组)组35例,髂外静脉置管(B组)组35例,颈内静脉置管(C组)组3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D组)组30例。观察4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留置时间最短,D组留置时间最长。4组局部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不同的深静脉置管均可作为血液透析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3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冬  赵呈恩  樊宏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82-1983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_2007年7月在我科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89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46例,股静脉置管143例,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3.5%,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10例,股静脉116例,锁骨下静脉5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9例。结果:股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明显高(P<0.05),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使导管感染得到完全控制。采用穿刺部位不切开皮肤直接扩皮置入导管,熟练仔细操作可明显降低局部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梗阻效果明显。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和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肝素 抗生素封管或配合全身抗感治疗中心静脉留置手管感染的方法,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将185例血液透析患者分3组,分别采用颈内静脉(95例)、颈外静脉(65例)、股静脉(25例)途径建立长期导管,比较不同置管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4%、93.84%、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并发症比较,其中误入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并发症差异不大;置管期间并发症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明显不同(P>0.05),股静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静脉是血液透析长期置管的首选途径;颈外静脉可作为置管的第二级血管;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均为临床较成熟,较常用的置管方法,但对于骨髓移植病人,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应选择感染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的置管方法,所以建议首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不同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S组,60例)、颈内静脉置管纽(J组,60例)及股静脉置管纽(G纽,60例)。对比三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失败率、导管置留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失败率、堵管、心律失常及血气胸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清醒患者评价舒适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灵活选用穿刺途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2种途径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用于血液净化时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102例颈内静脉置管和89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2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颈内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气胸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组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组的导管留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组(P<0.05);颈内静脉组的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脱位和导管相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两者的选择应依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梁锦玲 《中国医疗前沿》2012,(8):73+94-73,9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应用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的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颈内静脉置管,B组患者给予股静脉置管,C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比较三组患者的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三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颈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股静脉留置时间低于其他两组,P〈0.05;PICC置管患者舒适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使用深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应用具有方便、快捷和安全的优势,其需要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韩芳  张武奎  孟明哲   《中国医学工程》2012,(5):49+51-49,51
目的比较3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原因。方法对颈内静脉置管(中间径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分别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误伤动脉及气胸的病例进行统计,比较发生率。结果 (1)CRS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2)误伤动脉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3)气胸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结论根据情况选择最优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熟练操作技巧,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和护理常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周达碧 《吉林医学》2011,(36):7686-7686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65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三种置管途径在误入动脉、出血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下静脉置管易引发血气胸,股静脉置管方式易形成血栓。结论:临床上应以颈内静脉置管方式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血液透析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123例,分成传统体表标记定位盲性穿刺置管的对照组(Ⅰ组)55例和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试验组(Ⅱ组)68例。Ⅰ组依据体表解剖标记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Ⅱ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Ⅰ组误伤动脉4例、血肿3例,血、气胸各1例;Ⅱ组仅发生血肿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Ⅰ组与Ⅱ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81.82%、70.82%、18.18%、16.36%、18.2±1.5 min和98.53%、95.59%、1.47%、1.47%、12.7±1.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常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途径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机会,分析原因,以供临床参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别对颈内静脉置管(中间径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Sepsis,CRS)、误伤动脉及出现气胸的病例进行统计,比较3种并发症发生的机会。结果:发生CRS的机会: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误伤动脉的机会: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气胸的机会: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结果: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透通路,评价其透析的充分性,并与颈内静脉导管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置管后感染、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处理方法。结果锁骨下静脉导管法的血透充分性与颈内静脉导管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透通路具有稳定可靠、患者容易接受、并发症少、可较长时间置管等优点,能达到充分透析,是目前血液净化一种理想的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分析接受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三种置管方法和输液途径患者的相关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对40例住院患者三组之间两两分析及比较发现除感染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组要高于股静脉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置管的方法及优缺点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体重、病情、治疗方案等临床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对不同静脉置管方法的熟练程度选择最佳的置管途径和对静脉导管进行精心护理和观察,并严格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及定期定时的换药,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心理疏导,有效的预防和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住院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153例行血液透析净化治疗的患者,并按置管部位分为A、B两组,A组112例患者为颈内静脉置管、B组41例患者为股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实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误穿等,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导管栓塞、导管脱落等,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A组患者明显低于实施股静脉置管的B组患者(P<0.05)。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低且能为患者提供持续稳定血流量的建立临床血管通路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172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种不同途径穿刺结果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置管期间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分割法比较,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显著性差异,股静脉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虽穿刺成功率高,但穿刺过程中容易误入动脉,且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途径,因此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穿刺;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都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均可作为常用的穿刺途径,但颈外静脉穿刺具有操作简便易学、穿刺体位要求低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诊血液透析不同血管通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急诊血液透析时最佳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及华西附一院肾内科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行急诊血液透析的住院病例。结果301例患者因病情需要急诊血液透析接受了340例次血管通路的建立。直穿1次成功率75.0%,透析时能提供血流量>180ml/min者50.0%,不能保留。深静脉置管成功率98.0%,透析时均能提供>180ml/min的血流量,平均保留时间21.6d。深静脉置管中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23.5%,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的发生率为13.9%,与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好,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影响患者活动,应作为急诊血液透析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但影响患者活动。锁骨下静脉不易定位,且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尽量不作临时血管通路。直穿不能保留,不能提供有效的血流量,对血管损伤大,不建议作为急诊血液透析时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