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婴儿肥胖检出率及喂养状况。方法对本地区478名12月龄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肥胖情况和喂养方式。结果肥胖率为9.83%。出生后至12月龄单纯母乳喂养构成比逐渐下降,混合喂养和单纯人工喂养的构成比逐渐上升,9个月后混合喂养构成比下降,人工喂养构成比最高。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儿肥胖率越低,而在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儿肥胖率较低。单纯母乳喂养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最低。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添加辅食时间的婴儿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对婴儿肥胖有保护作用。结论早期添加配方奶粉及辅食喂养导致婴儿早期肥胖可能性增加,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可降低婴儿的肥胖率。  相似文献   

2.
闫立红 《中外医疗》2011,30(21):75-75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新生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对我科足月新生儿211例分为母乳喂养组162例和人工喂养组49例,了解出生体重,孕产史,测量满月时体重。结果母乳喂养组满月时体重增加优于人工喂养组,自然分娩比剖宫产母乳喂养率高。结论母乳喂养是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最佳食品,帮助母亲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我院出生42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80例足月产婴儿,进行出生时~42d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小儿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42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0.4%;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8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81.5%,高于剖腹产者。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婴儿缺铁性贫血与不同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73例6个月健康婴儿,测定其末梢血血红蛋白,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105人,部分母乳喂养组86人,人工喂养组82人,比较这三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母乳喂养为12.38%,混合喂养为2.32%,人工喂养1.19%。结论母乳喂养组婴儿较部分母乳喂养组婴儿及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出生989例婴幼儿,按照母乳喂养情况将所有婴幼儿分为3组,分别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以及人工喂养组,对比分析3组婴幼儿的贫血以及缺铁情况。结果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7.70%,以轻中度为主,其中母乳喂养组婴幼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中度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人工喂养2例婴幼儿出现重度贫血。结论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及时适量添加辅食和补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腹泻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关系的探讨,指导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417例乳糖不耐受婴幼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母乳喂养组148例,奶粉喂养组126例,混合喂养组143例,比较分析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结果: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中,母乳喂养时间小于4个月和不小于4个月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与喂养方式具有相关性有关,且母乳喂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也与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156名学前儿童的喂养方式,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为:母乳喂养率为30.8%;混合喂养率为40.4%,人工喂养率为28.8%。母乳喂养儿的体重及身长指标百分位分布优于人工喂养儿;母乳、混合和人工喂养儿的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2%、6.8%、11.1%。提示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比单纯人工喂养更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66例3个月~1岁婴幼儿体检标本,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80例)、混合喂养组(240例)和人工喂养组(246例),比较各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及缺铁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组贫血率为7.89%,混合喂养组为19.58%,人工喂养组为27.64%,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纯母乳喂养组缺铁率为10.00%,混合喂养儿为23.75%,人工喂养组为31.30%,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倡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早期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根据其喂养方式分成2组:母乳喂养组46例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50例。比较2组早产儿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将2组胎便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以及生后14d的体重增长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4.3%和18%,P〈0.05);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8.7%和24%,P〈0.05);母乳喂养组胎便排尽的时间显著早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73.7±10.1)h和(92.0±21.4)h,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6.9±1.5)d和(8.0±1.9)d,P〈0.05);母乳喂养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9.8±1.6)d和(11.3±2.4)d,P〈0.05);母乳喂养组生后14d的体重增长优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199±100)g和(147±75)g,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院内感染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使其较早达到足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故应提倡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调查本溪市城区母乳喂养的现状.2000年城区纯母乳喂养率为58.15%;混合喂养率为32.18%;人工喂养率为9.04%.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身长达标率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佝偻病、营养性贫血、肺炎、腹泻的患病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方式喂养儿.  相似文献   

11.
893例6个月~3岁小儿贫血与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关系,结果说明,人工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P<0.01),说明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需加强对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母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喂养方式与小儿贫血的关系89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93例6个月~3岁小儿贫血与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有混合喂养的关系,结果说明,人工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P〈0.01),说明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加对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的母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满月时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08年5月195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98例、混合喂养组53例、人工喂养组44例,比较三组新生儿满月时体重情况.结果 三组婴儿出生体重相差不大(P>0.05),满月体重增长值比较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较人工喂养组均有显著性差异(t=4.528,t=3.763,P<0.01);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比较差异不大(t=1.025,P>0.05).结论 母乳喂养是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的最佳喂养方式,鼓励产妇给予婴儿母乳喂养,以保障新生儿生活发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最佳喂养方式[1].产妇喂养态度是影响母乳喂养开始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即在怀孕初期打算母乳喂养的产妇在产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更大,而孕产妇对婴儿的喂养态度容易受到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本研究调查了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273例产妇的喂养态度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母乳喂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住院期间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早产儿52例,根据其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1例和配方奶喂养组2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消化道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7%,低于配方奶喂养组的57.1%(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为(10.39±3.46)d,晚于配方奶喂养组晚的(8.29±2.09)d(P<0.05);母乳喂养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1.26±2.97)d,晚于配方奶喂养组的(8.9±2.47)d(P<0.01);母乳喂养组达到全消化道喂养的时间为(9.61±1.50)d,早于配方奶喂养组早的(11.50±1.82)d(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可缩短达到全消化道喂养时间,但母乳喂养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长于配方奶喂养组。提倡早产儿院内母乳喂养的同时,应注意母乳添加剂的补充,以保证早产儿的热量摄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牙龋齿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方法:调查310例具有完整乳牙列的儿童,记录他们的喂养方法、龋齿人数情况。结果: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发病率低,与混合喂养者、人工喂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混合喂养者与人工喂养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乳牙龋齿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的母乳喂养方法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否影响,作者对两种不同的母乳喂养方法喂养的272名婴儿的体重、身高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规律的母乳喂养方法喂养的婴儿,体重、身高的生长均显著优于无规律的母乳喂养方法喂养的婴儿(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不同喂养方法对生后6个月内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儿385例(分为3组: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分别于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进行身长、体重的观测。结果生后42天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混合喂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4个月、6个月母乳喂养组身长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6月龄内婴儿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于上海市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1 298例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n=495)、混合喂养组(n=724)和人工喂养组(n=79),记录婴儿出生时、1月龄、6月龄的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及6月龄血常规。结果 1月龄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均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6月龄混合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均低于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5);人工喂养组头围及胸围高于母乳喂养组(P<0.05);1月龄、6月龄的3组婴儿超重/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月龄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结论 2017—2020年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6月龄前,母乳喂养仍是新生儿的最优选择,但并未降低超重/肥胖风险,纯母乳喂养应及时补铁以避免婴儿贫血。  相似文献   

20.
李薇  吴康敏 《四川医学》2010,31(4):454-456
目的了解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1岁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建卡的婴儿,定期(3、6、9、12个月)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并按照WHO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结果男童在3、9、12个月龄体重以人工喂养组最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龄组以母乳喂养组为最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女童在各年龄组体重均以人工喂养组最重,在9、12个月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1、6.39,P〈0.05)。超重的发生率在3个月龄为母乳喂养组最高,6个月龄以部分母乳喂养组最高,9个月龄后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6个月龄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最高,在9、12个月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