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Meek植皮法是近5年来引进并陆续在国内多家医院采用的一项创面修复的新技术。
目的:观察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皮肤缺损的效果。
方法:对1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用早期切(削)痂后及晚期肉芽创面Meek植皮法植皮,其中6例选取Ⅲ度烧伤面积30%左右患者同一个体行相同面积Meek微型皮片植皮法,和自体小邮票植皮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采用Meek微型皮片植皮法皮片成活率65%~95%,创面愈合时间21~65 d。Meek微型皮片与自体邮票植皮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节省了皮源,创面愈合后瘢痕平整,挛缩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运用Meek植皮术修复大面积烧伤晚期残余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Meek植皮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晚期残余创面的体会,探讨Meek植皮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Meek植皮术对三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晚期创面进行植皮手术。3例病人烧伤面积为86%、92%、95%。均已行多次微粒植皮术,全身创面大部愈合,残余创面面积为2%、3%、8%,时间是伤后38天、52天、65天。分别用MeeK植皮术对创面进行手术。结果植皮成活达90%以上,创面愈合,无复发。一例随访8月,植皮区平整,无明显疤痕,外观满意。结论Meek植皮术有省皮、提高植皮成活率、减轻工作量等效果。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师使用外科方法清除失去活力的烧伤坏死组织,并迅速封闭广泛开放的创面,已成为现代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的常用方法,也是预防烧伤严重感染的根本措施。但在治疗时,突出的矛盾是患者自体皮源不足,希望用少量甚至极少量的自体皮肤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创面成为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的命题。在皮肤移植的发展史上,经历了点状植皮、邮票植皮、网状植皮、筛状植皮、自体微粒皮或皮浆和异体皮混合移植、Meek微型皮片移植乃至自体细胞培养复合移植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各有其优缺点和局限性。其中,自体微粒皮移植、自体皮浆移植及Meek植皮术是当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常用的微型皮片移植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供皮面积小而植皮面积大的矛盾。自体微粒皮移植需要异体皮肤或异种皮肤作为载体覆盖才能完成,包括大张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和大张异种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自体皮浆移植尽管操作简单方便,但对创面条件要求更高。自体微粒皮移植及自体皮浆移植这两种植皮技术作为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传统创面修复方法,尽管受诸多限制,目前应用仍较广泛。Meek植皮技术,以其独特的皮片扩张技术和机械化操作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徒手操作方式,目前已成为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4岁,在工作中因水泥立窑塌窑,被高温水泥熟料烧伤全身多处,伤后3h收入本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2℃、脉搏10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80/6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四肢端冷,足背动脉搏动弱。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躯干及四肢,颜面肿胀,鼻毛烧焦,双下肢创面苍白、僵硬、呈“皮革样”改变, 相似文献
5.
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是国内近年引进的一项皮肤移植技术,它将皮片移植技术机械化,具有节省自体皮源,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降低医务人员劳动强度,皮片移植具有简洁快捷,植皮区整齐划一,提高治疗效果等优点。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Meek植皮术在特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总面积≥80%TBSA,Ⅲ度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32例,给予常规抗休克、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等治疗。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Meek植皮术组17例,微粒皮移植术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Ⅲ度及部分深Ⅱ度创面分别采用Meek植皮术和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植皮区皮片融合时间、疤痕增生情况及对关节活动的影响。结果 Meek植皮术组,皮片成活率50%~100%,平均88%,皮片融合时间与供区受区扩展比例1︰3的为7~10d,1︰4的为10~15d,1︰6的为13~18d,1︰9的为15~23d;3~18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轻,呈网状,关节处疤痕挛缩不严重,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低。微粒皮移植术组,微粒皮成活率33%~85%,平均52%,供区受区扩展比例为1︰8~1︰12,皮片融合时间为21~45d,平均32.5d,创面一类愈合率为55.5%,二类愈合率为44.5%;3~24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呈条索状或片状,关节活动较差,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高。结论在有相对充足自体皮源的情况下,对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采用Meek植皮术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关于应用Meek植皮修复烧伤创面有较多临床报道,但就其与传统植皮法相比是否更具优势仍存在争议,且临床研究报道多为小样本对照研究,缺乏说服力。
目的:对Meek植皮修复烧伤创面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2009年第12期)、PubMed(1990/2010-12)、Ovid数据库(1966/2011-0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万方数据库(1982/2011)和清华同方数据库(CNKI,1979/2010),收集有关Meek植皮法修复烧伤创面的临床对照实验(C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临床对照实验,包括19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相比于对照组,Meek植皮组创面愈合时间、皮片融合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操作人数和1%总烧伤面积的治疗费用均明显减少,提示Meek植皮与传统植皮方法相比能明显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并且能减少医疗花费,简化手术操作,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在烧伤外科临床应用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使用的价值及前景。方法对住院治疗的3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后的创面,采用Meek植皮技术,部分病例结合传统小邮票皮片(0.5cm×0.5cm,间隔0.7cm-1.2cm)、大张网状皮片及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在同时采用小邮票移植术且植皮面积几乎与Meek微型皮片移植面积相等的10例进行对比观察,内容包括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所需人员、供皮用量等。结果已制作好的Meek微型皮片与传统邮票皮片移植几乎同样大小的创面,两种方法在操作时间、所需人数、供皮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ek微型皮片移植方法较传统邮票皮片手术操作时间缩短约80%,参加操作的手术人员减少2~3名,节省皮源约60%。两种皮片的移植方法成活率无明显差别。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Meek微型皮片与传统邮票皮片移植后其瘢痕增生程度亦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不妨采用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该技术相对传统小邮票皮片移植而言,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人员,以及节省皮源等优点,值得临床采用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以下简称Meek植皮术)治疗Ⅲ度烧伤超过80%TBS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Meek植皮术治疗Ⅲ度烧伤超过80%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6例的临床资料(Meek组),并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大张异体皮覆盖术治疗的Ⅲ度烧伤超过80% TBSA 16例(微粒皮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后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皮片移植成活率、植皮区皮片融合时间、手术次数、全身创面愈合时间、每1%烧伤面积治疗费用等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Meek组术后皮片移植成活率[(98.03±2.29)%]、植皮区皮片融合时间[(14.32±3.13)d]、手术次数(5.1次)、全身创面愈合时间[(56.45±5.62)d]、每1%烧伤面积治疗费用[(7131.67±789.42)元],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41、6.7007、7.4561、11.895、6.8358,P<0.05).术后随访瘢痕增生及大关节功能情况,均明显优于微粒皮组.结论 Meek植皮法是治疗Ⅲ度烧伤超过80% TBSA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下称M法)在修复烧伤创面中不同规格的双皱纱布(下称纱布)在术前数量的选择。方法测量患者一侧手掌平面的面积(1%)及皮片受区的面积,应用数学方法筛选不同规格纱布的数量。结果14例采用此法筛选,纱布数量准确;13例受区在术后2~3周皮片融合上皮化;1例术后25d上皮化。结论应用数学方法在术前或术中筛选纱布数量适用于任何大小面积的植皮创面。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将自体全血经过离心、分离而得到的血液制品,含有多种大量的自体生长因子,富含较高浓度的血小板,故亦称之为富生长因子血小板或自体浓缩血小板。
烧伤:指由于高温、电流、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引起的不同程度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导致组织的缺血缺氧,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紊乱,炎症递质释放,最终导致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的衰竭。
背景:目前富血小板血浆已被应用于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和骨科治疗中,但由于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标准不一,使其在烧伤方面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择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为单独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或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常规或其他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其他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文献,83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0例,对照组417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OR=12.61,95%CI(6.93,18.29),P < 0.000 1],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OR=-4.64,95%CI(-6.21,-3.06),P < 0.000 01],敷料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创面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OR=-4.01,95%CI(-4.91,-3.11),P < 0.000 01;OR=-3.79,95%CI(-5.33,-2.26),P < 0.000 01;OR=-3.41,95%CI(-5.93,-0.88),P=0.008],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炎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46,95%CI(0.22,0.94),P=0.03;OR=0.30,95%CI为(0.17,0.56),P=0.000 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效果良好,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敷料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和换药次数,降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炎性反应发生率。
ORCID: 0000-0003-3340-2201(钟淑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控制性清创:气动/电动取皮刀在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时可准确控制深度,清创后创面深度均一,在清除坏死真皮层时本着“宁浅勿深”的原则,尽可能不损伤正常真皮组织及皮肤附件,改善瘀滞带血运,从而促进深Ⅱ度烧伤愈合。尽管该技术在临床已经逐步推广使用,但目前尚无科学设计、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更缺乏远期的效果观察,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应用标准,其治疗是否真正优于传统换药尚需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
表皮细胞种植技术:是一个可迅速采集自身表皮细胞并将其用于治疗自身创面的综合技术,其治疗面积可达供皮区的40-80倍,在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保留正常真皮组织的创面上实施表皮细胞种植技术有望加速创面愈合过程,该技术特点在于以微小的供皮区为代价,加速40-80倍的烧伤创面愈合。该技术在国外应用较广泛,由于价格昂贵,在国内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背景:针对目前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修复方法多样,效果不一,缺乏规范与统一,有必要开发的新技术。
目的:观察控制性清创与传统型方法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共入选8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成阳性对照组和控制性清创组进行研究,每组40例。阳性对照组外涂邦尔康烧伤抑菌霜,油纱覆盖加压包扎,分别于伤后第3,6,9,12天换药;控制性清创组按创面制备要求,制备表皮细胞悬液,喷洒至创面,用Recell套装自带保护膜覆盖创面,术后第3天打开保持干燥,随后观察术后第6,9,12天创面情况。该研究得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在线登记患者信息,并根据随机(软件在线提供)分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治疗准备。
结果与结论:控制性清创组创面细菌含量、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感染评分、促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该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种植技术结合控制性清创用于深Ⅱ度创面的治疗方案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感染、降低患者痛苦的作用,效果显著。
ORCID: 0000-0002-0367-0494(石雪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关节部位瘢痕挛缩修复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的12例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为23.0~67.0岁,烧伤面积为70.0%~95.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明确拟手术切除部位,行Ⅰ期关节部位瘢痕松解,完整切除功能受限的关节部位瘢痕,使其恢复最大功能位。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0.0 cm×5.0 cm~20.0 cm×15.0 cm。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创面,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封闭负压吸引7 d后行Ⅱ期手术,取自体刃厚皮覆盖于脱细胞异体真皮上缝合固定,并行封闭负压吸引。术后7 d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创面愈合后6个月,参照《实用烧伤康复治疗学》中关于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标准,采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同时观察患肢肌力、感觉、外形、遗留症状、关节区域功能及供受区外观;创面愈合后6个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同时采用自制外观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 结果术后7 d,10例患者皮片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有残余创面,经换药处理后1个月内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创面愈合后6个月,12例患者关节活动度分别最大可达:肘关节屈曲130°、伸展0、腕关节掌屈60°、背伸65°、尺偏25°、桡偏20°。所有患者患肢肌力正常、感觉良好、外形较术前有很大改观,关节区域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受区皮肤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皮区毛发发育未见异常。创面愈合后6个月,10例患者痊愈,2例有效。创面愈合后6个月,10例患者非常满意,2例患者满意。 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大面积烧伤后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解决了患者自体中厚皮源不足的问题,术后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深Ⅱ度复合性烧伤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深Ⅱ度复合性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植皮组(实验组)、植皮配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3天行切痂自体皮片移植术,术后加压包扎固定.治疗组治疗给氧压为0.1 MPa,一级导管给氧,升压18 min,给压60 min,减压18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于伤后10、14、18、24、31天时相点对创面组织形态改变、微血管密度及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表皮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高压氧治疗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5天,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P<0.05),加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加速上皮细胞的DNA复制,瘢痕质地软而光滑. 结论 复合性烧伤后在单纯植皮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皮片生长及成活情况良好,创面愈合时间快,感染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修复早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瘢痕形成减少,提示该治疗方法在西部高海拔地区临床外科中的推广应用,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愈后并发症轻,且方法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植皮修复手深度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深度烧伤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手深度烧伤伤后7d内,在气囊止血带下实施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46只手,实行早期电刀浅筋膜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术,植皮成活率96%,手术创面出血量20ml/100cm^2,术后随访6~18个月,手的握、旋、提、拧、搬、捏、执等功能恢复85%以上。患者满意。结论手深度烧伤早期实施电刀筋膜层切痂加植大张自体中厚皮,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植皮成活率高、术后外观和功能恢复好、二次整形机率低等优点,是理想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处理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共48个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修复。在病情稳定后尽早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留有活力的间生态组织,即刻采用皮瓣修复。结果48个接受治疗的创面,包括轴型皮瓣修复26处,随意皮瓣修复8处,肌皮瓣修复8处,游离皮瓣修复4处,交肢皮瓣修复2处。其中1例游离皮瓣由于基底感染血管栓塞而发生坏死,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游离植皮修复。其余创面一期修复成功,较好地保存了患肢功能。结论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应尽早手术清创,一期修复创面,酌情选择轴型皮瓣、随意皮瓣、肌皮瓣,必要时可选用游离皮瓣或交肢皮瓣,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肢功能,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取40例深度烧伤患者,同一患者不同创面分别使用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复合皮组)和自体刃厚皮(对照组)覆盖切痂创面,术后定期行创面愈合率和收缩率比较,同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复合皮组创面愈合良好,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复合皮组皮肤弹性较好,收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复合皮组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结论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于深度烧伤切痂创面,可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A. S. Ermolov S. V. Smirnov V. B. Khvatov L. P. Istranov O. I. Koniushko E. G. Kolokolchikova M. V. Sychevsky V. S. Bocharova 《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8,146(1):153-157
Clinical and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of wound healing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living cultured allofibroblast on days 1–2
after the injury, collagen-1-based dressing with PDGF-BB, and traditional dressing with levomecol ointment showed that bioactive
dressing accelerated wound epithelialization (5–7 days vs. 20–22 days with gauze dressing); the incidence of suppurative complications decreased, no crust formed, and epithelializat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hypertrophic cicatrix. Biological dressing based on living cultured allofibroblasts
and collagen-1 with PDGF-BB exhibited equal stimulatory effects on burn wound healing.
Translated from Kletochnye Tehnologii v Biologii i Medicine, No. 3, pp. 166–170, August, 20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动力负压技术(micro-dynamic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MDNPWT)应用于小面积Ⅲ度低热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门诊就诊的小面积(≤10 cm2)Ⅲ度低热烧伤患者220例。应用MDNPWT治疗的108例患者设为微动力负压组,采用常规治疗的112例患者设为常规治疗组。微动力负压组患者入组后采取持续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换药,而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外用药物治疗。对比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总费用及手术率。对数据行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1.8±3.5)、(48.0±13.9)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P<0.05);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换药次数分别为(6.4±0.7)、(34.2±3.1)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P<0.05);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总费用分别为(2 807.5±782.6)、(7 516.7±238.3)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5,P<0.05);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手术率分别为0、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P<0.05)。 结论MDNPWT具有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节省治疗总费用及降低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手术率等优点。因此,MDNPWT可以作为小面积Ⅲ度低热烧伤创面治疗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