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法和结果 一位 72岁的白人妇女右上颌前庭外有一直径为 17mm的病变 ,该病变从颊粘膜浸润到皮下组织引起相应皮肤凹陷 ,经活检诊断为腺癌。此后在距病变边缘 1cm的正常组织内将其切除 ,包括右上第二磨牙及其牙槽骨和一片皮肤。留有一个较大的口腔皮肤贯通缺损。修复时口内切口继续沿腭侧牙槽骨边缘切至中线 ,再沿中线向后切至软硬腭交界处 ,形成一个由腭大血管供应的半侧上腭粘骨膜瓣 ,将这组织瓣转至口内缺损处与颊粘膜缝合。解剖颊脂垫 ,形成一中间带蒂的组织瓣 ,转移至皮下缺损处缝合形成中间层。最后局部用一个菱形皮瓣关闭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远近端顺行双筋膜皮下蒂皮瓣修复四肢近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应用远近端顺行双筋膜皮下蒂皮瓣修复四肢病变组织切除术后的皮肤缺损患者36例。按病变组织的形状将其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于缺损的一侧设计、形成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皮瓣,皮瓣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缺损直径,长度约为缺损直径的1.5-2.0倍,推进覆盖缺损部位。结果36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瘢痕不明显,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形态较好。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皮瓣的血运可靠及转动灵活、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对于因直接缝合张力大的四肢皮肤缺损的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因鼻翼部肿物进行性增大3年,2006年7月12日住院,无不适主诉。门诊病理检查报告:皮肤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双皮瓣“瓦合式”修复,设计和术中操作要点是:设计鼻唇沟岛状皮瓣,蒂部尽量靠近鼻翼缺损部位,皮瓣面积较缺损面积大约20%,蒂部血管不分离,包含在皮下筋膜蒂内,鼻背部设计双叶皮瓣,切取时应紧贴鼻背骨膜分离,移位后不能有张力,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皮瓣血运好,愈合正常,术后肤色正常,切口疤痕小,无明显鼻腔阻塞症状。随访1年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来自躯干和肢体近端的大面积带血管蒂顺行组织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和应用经验.方法 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于21例烧、创伤后肢体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4种来自躯干和肢体近端的大面积带血管蒂顺行组织瓣予以修复,其中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带蒂皮瓣5例、胸脐穿支带蒂皮瓣9例、远端扩展的双叶阔筋膜张肌带蒂肌皮瓣4例、小腿后侧近端蒂皮瓣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8 cm~40 cm×2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本组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切口感染,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13例患者获得2 ~ 36个月的随访,大多数患者供、受区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 躯干和肢体近端的大面积带血管蒂顺行组织瓣成活可靠,手术简便易行,用以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缺损有独到之处,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5.
皮肤瓣状伤口或损伤在急诊外伤中很常见,但其定义、分类和修复方法却少有文献记载。人体在斜形外力作用下,皮肤软组织连续性中断,形成一边带蒂、其余各边的组织与基底分离的伤口,因外观与整形手术设计的局部皮瓣相似,故统称为瓣状伤口。根据瓣状伤口形状,可细分为三角形瓣状、U形瓣状和不规则瓣状伤口;根据皮瓣的血供方向,可分为逆行瓣状伤口和顺行瓣状伤口;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切割型瓣状伤口、挫裂型瓣状伤口和撕裂型瓣状伤口。瓣状伤口大多形态不规则,血运比较差。对于这类伤口,如果简单地行清创缝合,瓣部极易缺血坏死。或因创部后期瘢痕增生挛缩影响美观。本文对急诊皮肤瓣状伤口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整复方法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暂时闭合联合皮瓣蒂部回植对腹部供瓣区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肘、前臂、手深度电烧伤、热压伤、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内固定外露患者21例。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6 cm~11 cm×9 cm。创面采用腹部皮瓣修复,皮瓣蒂部及供瓣区部分创面以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暂时闭合,断蒂时将皮瓣蒂部修整后回植修复腹部供瓣区。术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下组织感染、液化、坏死情况及供瓣区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1例患者共22个创面均以皮瓣覆盖,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7 cm~18 cm×11 cm, 20个皮瓣切取宽度为8~10 cm,其余2个皮瓣宽度分别为7、11 cm。随意腹部皮瓣4个,髂腹股沟皮瓣16个,胸脐皮瓣2个,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无皮瓣下组织感染、液化及坏死现象出现。供瓣区术后无感染、出血、血清肿、缝合口裂开并发症。随访6~24个月,腹部供瓣区仅有较轻的线状瘢痕,外观较满意。 结论当采用腹部皮瓣修复肘关节至手部创面时,中小面积的供瓣区及皮瓣蒂部以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暂时闭合,皮瓣断蒂时将蒂部回植至供瓣区,能预防术后供瓣区并发症,避免供瓣区植皮,改善局部外观。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游离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9年9月,使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24例,其中18例为单个创面,面积14 cm×7 cm~24 cm×14 cm;5例为手或足的两处创面,面积4 cm×4 cm~30 cm×17 cm;1例为左2~5指背侧远端创面,作为两个创面来处理。所有病例设计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双叶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4~7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温、痛、触觉部分恢复。供区均存留线性瘢痕,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3月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以解决穿支数量不足致双叶皮瓣无法切取的问题,同时减小供区切取宽度,有效地降低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游离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3年8月至2019年9月,使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24例,其中18例为单个创面,面积14 cm×7 cm ~ 24 cm×14 cm;5例为手或足的两处创面,面积4 cm×4 cm ~ 30 cm×17 cm;1例为左2~5指背侧远端创面,作为两个创面来处理。所有病例设计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本组双叶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4 ~ 7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温、痛、触觉部分恢复。供区均存留线性瘢痕,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3月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以解决穿支数量不足致双叶皮瓣无法切取的问题,同时减小供区切取宽度,有效地降低损伤。  相似文献   

9.
递进减张法在扩张后皮瓣中的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扩张后皮瓣的使用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扩张后皮瓣缝合时的张力,以提高修复效果.方法 对16例共22个扩张后皮瓣应用递进减张法进行创面修复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或得满意的效果,皮瓣血运良好、愈合后切口疤痕反应明显减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递进减张法能够有效提高扩张后皮瓣的使用效率,同时显著减小扩张后皮瓣缝合时的张力,不影响扩张后皮瓣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慢性肛裂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其疗效.方法在肛管后正中纵形切开长约1.5~3.0cm,切断内括约肌,扩肛并游离皮瓣后将两侧皮缘与切口基底原位缝合.结果 89例患者全部一次治愈,无创口感染、肛门狭窄、变形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8例,信访11例,无合并症和后遗症.结论 纵切纵缝术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其更适用于肛管皮肤无或有轻度疤痕患者..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Perforator flaps are thin free-tissue transfers consisting of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which have the advantage of decreasing donor site morbidity. We have reconstructed postburn scar contractures using "propeller flaps" of the remaining healthy skin around the recipient site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wo cases and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using "perforator flaps" and "propeller flaps" together as what are called "perforator pedicled propeller (PPP) flaps." CASES: Patient 1 was an 18-year-old man with a sacral pressure ulcer. The soft tissue defect was reconstructed with a rotated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PP flap. Patient 2 was a 53-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an open fracture of the right elbow. The skin defect over the fracture was covered with a rotated deep brachial artery PPP flap raised on the lateral upper arm. CONCLUSION: The PPP flaps are useful for burn reconstruction and repairing various types of wound. Moreover, microsurgery is unnecessary. The PPP flap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the central axis type and the acentric axis type. The central axis PPP flap is significant when used as a 90-degree-rotation island flap, and the acentric axis PPP flap is significant when used as a 180-degree-rotation island flap. Both types are easy to harvest and useful for repairing various kinds of wound.  相似文献   

12.
徐铎  曾令寰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3):261-262,265
目的探讨改良DuFourmental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整形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2例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缺损直径1~8 cm,均采用DuFourmental皮瓣设计原理并结合面部美容术切口隐蔽的原则加以改良,选择靠近隐蔽区域制作皮瓣,将制作的皮瓣转移至缺损区缝合修复面部创面。结果采用改良的DuFourmental皮瓣封闭创面平整,组织张力小,皮瓣成活良好,部分切口隐蔽效果好。恢复1年后面部瘢痕及切口均不明显,局部外形美观。结论改良DuFourmental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的整形手段,能够保证对面部缺损修复后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3.
Postburn cicatrices and contractures of the neck have been corrected in 130 patients by the routine methods (Z plasty, free transplantation of the skin, combined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late results has shown that contractures have been eliminated or reduced in 70% of the patients, but a good cosmetic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 in only 30%. In 75 patients plasty of the postburn cicatricial deformations of the neck has been made with the use of dermo-fascial flaps of the intact skin of the thoracic wall. This technique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has completely removed the contracture, and the shape of the neck has remained unchanged: a full-value natural skin integument has been created on the anterior and lateral surface of the neck. Complications (marginal necrosis of the transplanted flaps), recorded in 10% of the patients, have not much influenced the out-come of surge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运用游离复合肩胛皮瓣联合骨组织修复,从功能和美学标准方面修复继发于儿童时期烧伤的严重颈部挛缩畸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时期烧伤后继发重度颈部畸形患者42例,通过瘢痕切除松解和颈部成形术彻底松解颈部挛缩、加深颌颈角。根据术前头部影像学测量结果,选择带血供的肩胛骨移植,或者颏前移成形术来修复骨结构畸形,软组织缺损是按照涉及到的颈部美学亚单位来选择单叶或双叶肩胛皮瓣。术后通过颈部活动度和颌颈角来评估功能和外观效果。结果 42例患者颈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有18例接受肩胛骨外侧缘骨移植,选用肩胛或肩胛/肩胛旁双叶皮瓣覆盖;10例由于烧伤后瘢痕未明显阻碍下颌骨发育,仅应用肩胛/肩胛旁双叶皮瓣覆盖缺损创面。另有21例接受颏前移成形术,选用肩胛或肩胛/肩胛旁双叶皮瓣覆盖缺损。所有皮瓣成活。颈部活动度良好,术后颌颈角恢复到90°~120°。供区由断层皮片覆盖,在长期随访中未见挛缩复发。结论游离的复合肩胛皮瓣十分适合用来修复儿童时期烧伤后继发重度颈部挛缩。在下颌骨发育严重畸形的患者应同时运用颏前移成形术或肩胛骨移植术以进一步加深颌颈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挛缩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25例,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胫前动静脉吻合,并将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使皮瓣具有感觉功能。结果 2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瓣感觉恢复达s3~s4,两点分辨觉为8~12mm,足背皮肤外观和质地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隐蔽,血供丰富,可切取范围大,特别是带有感觉神经耐磨,是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交错结合自体中厚皮移植在关节部位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烧烫伤致关节部位瘢痕挛缩患者80例,根据登记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行瘢痕松解后行创面修复.观察组患者测量关节部位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比较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局部情况及创面位置选择不同皮瓣修复,分为穿支螺旋桨皮瓣组(n=27)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n=30)。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Weber标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温度觉、触觉,供区瘢痕挛缩及满意度。结果穿支螺旋桨皮瓣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疼痛、步态、日常活动、踝活动范围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方面,穿支螺旋桨皮瓣组评分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温度觉、触觉及瘢痕挛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可有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但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在外观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2月,对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术。13例患者均伴有肌腱、骨、神经血管外露,皮瓣面积7cm×6cm~12cm×9cm,1例小儿患者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跟腱缺损,2例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皮瓣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13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伤口一期愈合。经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不臃肿,感觉恢复S2~S4,手部功能恢复满意,足部行走功能无影响。2例供区直接缝合者供区遗留线状瘢痕,瘢痕无增生及挛缩,11例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外观可,无瘢痕挛缩。结论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解剖恒定,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可满足手足部创面覆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用3D打印患手模型指导个性化选择皮瓣治疗虎口挛缩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对10例虎口中~重度挛缩者,术前3D打印患手模型,依据模型设计虎口开大后创面的形状及面积,个性化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创面,术中比对验证,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术中发现创面形状及面积与术前模拟设计基本一致,皮瓣选择与术前模拟一致,10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及受区创面Ⅰ期愈合,随访6 ~ 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感觉部分恢复,拇指恢复外展及对掌功能,虎口角度增加50~60 °(平均53.4 °),虎口宽度增加18 ~ 35 mm(平均31.3 mm),虎口修复评定:优7例,良2例,中1例。 结论 术前3D打印患手模型可指导个性化的皮瓣,使虎口挛缩开大的创面达到精准修复,减少手术时间,术后虎口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修复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复科共处理18例同一肢体多发电烧伤创面患者,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游离或带蒂皮瓣、多种复合皮瓣及动脉穿支皮瓣,辅以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18例患者术中共转移皮瓣65个,其中62个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佳,2个皮瓣出现远端淤血坏死,1个皮瓣出现感染切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均二期愈合。随访3个月到3年,皮瓣质地、弹性、色泽均良好,局部功能恢复好,效果理想。结论对于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多种皮瓣技术,能最大程度实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