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霖  张静平 《吉林医学》2011,(6):1197-1198
<正>人工肝是指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血浆置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最有效的人工肝方法之一。血浆置换是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重型肝炎患者含有大量毒性物质的血浆并弃去,同时补充正常人冰冻新鲜血浆及其他液体的一种治疗方法。血浆置换治疗是近年来采用的一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是一项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除常规治疗外 ,护理尤为重要。经过临床观察现将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引进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以来 ,有 10例患者应用大量血浆置换治疗。其中 3例患者效果显著 ,5例患者好转 ,2例患者死亡。2 护理2 1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局部按压 :由于肝衰竭时凝血功能极差 ,加之抗凝剂的应用 ,局部非常容易出血形成血肿 ,有时止血后穿刺部位可能再次出血 ,治疗后常规观察 3 0min后 ,方可回病房。病区至少再观察局部 2 0~ 3 0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病人进行PE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并比较PE治疗组(CPE组)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及生存时间.结果:PE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治愈好转率69.3%,对照组为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PE治疗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毒性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以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延长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30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在PE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浆抗凝血酶原III(antithrombin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肝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后PT、APTT、TT、PTA,AT-III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亦明显好转,总有效率80%,其中早期为93.75%、中期为80%、晚期为25%。结论 PE可显著改善早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及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及对照组63例;两组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80例肝衰竭患者共207例次,选择单纯血浆置换治疗77例患者共200例次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追踪近期转归.结果两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及对照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显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疗效及并发症与应用单纯血浆置换相当,是辅助治疗肝衰竭的另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NH3)、ALB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可以有效的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生化指标,对提高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肝肝衰竭治疗一直不理想,本文通过对38例乙肝肝衰竭病人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研究,认为乙肝肝衰竭的早中期患者内科综合疗法联合抗病毒治疗,并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液中的病毒载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费用,因此,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及血浆置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乙肝肝衰竭治疗一直不理想,本文通过对38例乙肝肝衰竭病人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研究,认为乙肝肝衰竭的早中期患者内科综合疗法联合抗病毒治疗,并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液中的病毒栽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费用,因此,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及血浆置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2例肝功能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E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PE治疗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的变化和有效率.结果 PE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84.6%)明显优于对照组(53.85%),P<0.05.PE治疗组治疗后TBIL、PTA及ALT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E治疗组有效率76.92%,显著高于对照组(46.15%).PE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87.5%、88.89%)明显高于晚期肝衰竭(57.14%),P<0.05.PE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浆过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血浆置换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早、中期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之一,且可以为晚期患者行肝脏移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刘智慧 《中外医疗》2016,(2):133-13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对患者HBV-DNA的干预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整群选取于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4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拉米夫定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载量. 结果 治疗后,较对照组,观察组TBiL(93.52±56.31)μmol/L和HBV-DNA(4.15±1.54)lg IU/mL低,PAT(63.54±3.69)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原地区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27例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4组:常规内科治疗组、恩替卡韦治疗组、血浆置换治疗组、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分析4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等变化情况及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提高,HBV-DNA阴转率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高。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高原地区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促进HBV-DNA阴转,提高临床有效率,防止因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肝衰竭进一步加重,获得最佳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是高原地区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4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血清MCP-1和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效22例(47.8%),无效24例;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氨(NH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者血清MCP-1水平较无效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EGF水平在两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MCP-1水平,且不减少肝脏保护性因子EGF水平,从而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余晓珂  任平 《中医学报》2016,(7):1063-1065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诱因及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186例作回顾性研究,对其病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是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诱因,其次为非病毒感染等,在所有诱因当中,HBV合并肝癌的死亡率最高,达100.0%,而好转率最高的是并发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V)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e Ag)阳性患者DNA水平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较非变异患者的DNA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HBV或变异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肝的主要诱发因素,非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消化道出血、酒精及药物等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也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选择性血浆置换技术对8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共计173次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52例患者比较肝炎不同时期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ALT、AST、γ-GT、AKP、TBIL、DBIL、TBA等肝功能指标以及PT、INR、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58.54%,总有效率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31.82%和32.69%(P均〈0.05)。结论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及同期接受体检的30例自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期-S4期,分别比较观察组、健康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受试者血浆Hcy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差异;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浆Hcy水平、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Hcy、HA、LN、PCⅢ、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分级相邻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A、LN、PCⅢ、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701,0.712,0.705,0.708,0.698,P均<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血浆Hcy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上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卢向鹏 《医学综述》2011,17(3):395-397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BV相关性肝衰竭/重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HBV相关性肝衰竭/重型肝炎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HBV复制、降低血清HBV载量,从而缓解肝脏过强的继发性免疫损伤,最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现就HBV相关性肝衰竭/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联合原位肝脏移植治疗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 1993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所实施的 14 2例原位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13例晚期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12例、急性重型肝炎 1例 )患者在移植前共进行了33例次的 AL SS治疗 ,并就其疗效与常规内科治疗组、ALSS治疗组 (未施行肝脏移植 )相比较。结果 :AL SS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好转 ,肝功能、内毒素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 ,能维持的中位时间为 8d(2 d~ 2 2 6 d) ;13例患者在获及合适供肝后均得以顺利实施肝脏移植 ,自首次 ALSS治疗日计算 ,该组患者等待供肝的中位时间为 11d(2 d~ 2 2 6 d) ,移植术前血清胆红素 (TB)水平显著低于患者首次 AL SS治疗前水平 (P=0 .0 2 2 ) ;本组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半年存活率达 6 1.5 % ,显著高于未施行 ALSS和肝脏移组 (P<0 .0 0 1)。结论 :ALSS能显著改善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病情 ;1次或多次的 ALSS能有效保证一定的供肝等待时间 ,发挥顺利过渡到肝脏移植的桥梁作用 ;ALSS联合肝脏移植救治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