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芳  王玉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34-135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探讨其对产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宫口开大3-4cm后出现活跃期延缓及停滞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处理,对照组单独给予间苯三酚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用药后距出现规律宫缩时间、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活跃期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颈Bishop评分、第二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能明显改善宫颈条件,加速子宫颈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治疗活跃期延缓、停滞效果显著,对母体和新生儿有较好的安全性无不良影响,且使用方便,为临床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探讨间苯三酚消除宫颈水肿、促进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4 cm,伴宫颈水肿110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56例),待宫口开大3-4cm后,给予间苯三酚80mg静脉推注,安定组(54例),待宫口开大3-4cm后,给予安定10mg静脉推注.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宫颈水肿消退程度及围产结局.结果 (1)用药后2h的宫颈水肿消失率,间苯三酚组为94.8%,安定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用药前平均宫口开大,间苯三酚组为(7.3±0.2)cm,安定组平均为(5.8±0.3)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用药至宫口开全的时间,间苯三酚组平均为(2.8±0.3)h,安定组平均为(4.4±0.4)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产时羊水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体重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在消除宫颈水肿及促进宫口扩张的效果均优于安定,能有效地促进产程,同时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扩张宫颈、缩短产程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在宫口开大2~3era时,观察组用间苯三酚80mg静注;对照组用地西泮10mg缓慢静注,比较2组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宫颈扩张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活跃期产程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宫颈扩张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间苯三酚能加速产妇宫颈扩张、缩短产程,且对母婴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与分析阿托品与间苯三酚改善宫颈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分娩的180例宫颈水肿的产妇,其中,阿托品宫颈封闭82例,间苯三酚静脉推注98例,比较两组间水肿消退情况、宫口开大情况、宫口开全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在改善宫颈水肿、加速宫口扩张以及缩短第一产程方面,间苯三酚均优于阿托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改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比率较阿托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经阴分娩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和阿托品均能改善宫颈水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第一产程延长或停滞,有利于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不良反应少。而间苯三酚静脉注射较阿托品宫颈封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银花 《吉林医学》2013,(28):5853-5854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产程活跃期消除宫颈水肿,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宫口开大3 cm伴宫颈水肿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0.9%NaCl溶液加0.5%利多卡因5 ml加阿托品0.5 mg行宫颈封闭,观察两组的产程变化及母儿影响。结果:两组于用药后2小时宫口扩张、宫颈水肿消退、活跃期时间、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能显著消除宫颈水肿,促进产程进展,效果优于宫颈封闭,促进了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引产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因胎膜早破、延期妊娠、羊水过少进行缩宫素引产孕妇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第一产程中应用间苯三酚40 mg宫颈封闭,静推间苯三酚80 mg,重复2次用药。对照组第一产程中静推地西泮10 mg促宫颈成熟及软化宫颈,加快产程。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孕妇分娩结局、潜伏期及活跃期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阴道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潜伏期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间苯三酚配伍缩宫素可以有效加速宫口扩张,缩短产程,提高引产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对孕妇和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引产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对促进宫口扩张加速产程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妊娠临产进入活跃期而产程进展缓慢或无进展的初产妇56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28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4cm后给予间苯三酚80mg肌注,和安定组(28例)给予安定10mg静推(静推时间〉2分钟),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用药2小时后宫口开大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用药2小时后宫颈水肿消失情况、自然分娩率及产后2h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间苯三酚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应用能促进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产妇产程活跃期出现宫颈水肿现象时,静脉推注间苯三酚,观察其对加速产程进展的作用与影响。方法:抽取分娩的64例产程活跃期宫颈水肿产妇,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推注间苯三酚,对照组静脉推注5%利多卡因,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宫口扩张、分娩结局、产后2 h出血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口扩张进度快于对照组,用药至宫口全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Apgar评分与产后2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母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程活跃期发生宫颈水肿时静脉推注间苯三酚,可显著消除其宫颈水肿、痉挛,加速其宫颈扩张与产程进展,该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较高,母婴均不存在不良反应,建议在产科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妍 《吉林医学》2013,34(15):2920-2921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活跃期应用对产程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无剖宫产指征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2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和地西泮组,间苯三酚组52例,地西泮组50例,宫口扩张3~4 cm时,分别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 mg和地西泮10 mg,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胎儿宫内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间苯三酚组以及地西泮组的活跃期平均时间分别为(3.7±0.6)h和(4.0±0.2)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胎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8%,2/52)与地西泮组(18.0%,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地西泮组发生率(14.0%,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和地西泮两组宫颈水肿消失率分别为(90.0%,9/10)和(87.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活跃期使用间苯三酚,能缩短活跃期,减少胎儿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万晨东 《当代医学》2013,(36):135-13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减少宫颈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正常初产8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第一产程中宫口扩张3~4 cm给予80 mg间苯三酚静推助产;对照组患者产程中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产程进展及宫颈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为(142±16)min,第二产程时间为(48±7)min;对照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为(214±20)min,第二产程时间为(52±6)min。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可以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加快宫口扩张速度,宫颈水肿的发生率低,产妇和胎儿的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与地西泮在加速产程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活跃期停滞的初产妇分为间苯三酚组(n=42)、地西泮组(n=42)及对照组(n=42).观察3组孕妇宫颈成熟度、产程时间、分娩结局.结果 对照组宫颈成熟率为38.09%,地西泮为71.43%,间苯三酚组为90.48%,3组宫颈成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间苯三酚组、地西泮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较低,而新生儿阿氏评分高(P<0.05),而间苯三酚组与地西泮组相比剖宫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与地西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宫颈条件,加速产程进展,改善妊娠结局,但与地西泮相比,间苯三酚加速产程进展上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黛力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排空及HAMA及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17.08±6.76)分比(11.60±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23.93±4.74)分比(14.53±3.97)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P〈0.05)。两组胃排空率均较治疗前好转,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1.00±8.90)%比(65.23±7.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能够明显减轻餐后不适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改善的临床症状及胃排空。  相似文献   

13.
静脉注射安定与阿托品处理宫颈水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安定和阿托品对分娩活跃期宫颈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分娩活跃期出现宫颈水肿产妇106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试验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对照组静脉注射安定10 mg。比较用药后宫颈水肿消退、宫口扩张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用药1 h后试验组水肿消退率(92.5%),明显低于对照组(77.4%)(P<0.05),宫口开全时间试验组[(2.87±0.89)h]明显短于对照组[(4.51±0.56)h](P<0.05)。结论: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能缩短产程,避免安定可能对母婴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时丙泊酚用量和对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D组,n=20)和生理盐水+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N组,n=20)。 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ng/mL)和丙泊酚(血浆浓度,据术中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结果:丙泊酚用量D组、N组分别为(1422.75±180.72)mg和(1902.50±151.64)mg,D组明显减少(P〈0.01);瑞芬太尼用量D组、N组分别为(2617.60±144.68)μg和(2642.25±63.37)μg,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最低MAP、切皮时、术中最低及术中最高HR,D组明显较低(P&lt;0.05)。组内术前、切皮时和术中最高指标比较,两组MAP均无明显差异( P〉0.05),D组术前HR高于切皮时和最高HR,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N组最高HR大于术前、切皮时HR(P〈0.05),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是有效、安全的静脉全麻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广度测验(DST)、语词流畅性测验(VFT)、钉板实验(GPT)、连线试验A(TMT-A)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为(49.8±8.2)分,对照组为(49.4±13.3)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DST为(9.22±1.94)个,VFT为(7.89±4.21)个,正确应答数为(39.49±9.83)张,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并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 0.05或P<0.01);持续性错误数为(20.94±7.73)张,较治疗前下降(P<o.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GPT、TMT-A以及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治疗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可部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急性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唐山市协和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按OCSP分割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2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76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2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92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各组血压昼夜节律.结果①TACI组、POCI组日间收缩压标准筹(dSSD)[(13.17±1.63)、(13.40±1.29)mmHg]、舒张压标准差(dDSD)[(8.76±1.41)、(8.98±1.48)mmHg]、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I(11.68±1.65)、(I1.85±1.00)mmHg]高于LACI组[(12.03±1.91)、(7.94±1.55)、(10.52±1.51)mmHg],差肄仃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标准差(nDSD)组间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亚型之间收缩胝、舒张爪懵使肖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割X^2检验,TACI组、POCI组收缩压杓型’仃律栉比例1192%(5/26)、23.8%(10/42)1均低于LACI组[44.6%(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3、8.57,P〈0.05);TACI组、POCI细舒张乐杓型节律者比例119.2%(5/26)、21.4%(9/42)1低于LACI组[42.4%(39/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71、9.66,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腑梗死OCSP分型中TACI、POCI、IE型行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患儿呼吸以及复苏的影响,寻求一种呼吸抑制轻、苏醒快速的小儿胃镜麻醉方法。方法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联合组,全凭静脉麻醉(TIVA)组。在两组患儿氯胺酮基础麻醉(肌内注射)后,1%利多卡因5mL经联合组患儿鼻腔行喉、会厌局部麻醉;5min以后,两组患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开始无痛胃镜镜检。观察两组患儿给药后3、6min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抑制、静脉用药量、胃镜镜检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结果静脉给药3min后,联合组与TIVA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为(109.04±19.09)次/min、(85.70±21.92)次/min,(1947±2.33)次/min、(14.73±6.05)次/min,(94.94±4.71)%、(87.95±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3.17、3.85,均P〈0.05)。静脉给药6min后,联合组与TIVA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为(113.98±25.03)次/min、(91.96±16.82)次/min,(26.07±2.86)次/min、(22.29±5.00)次/min,(98.01±1.35)%、(94.77±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2.98、2.43,均P〈0.05)。给药3min,联合组与TIVA组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9、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5)。给药6min,联合组与TIVA组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5、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联合组与TIVA组静脉用药量、胃镜镜检时间及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利多卡因局麻联合静脉麻醉是呼吸抑制轻、苏醒迅速的小儿胃镜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莫旻龙  何家贤 《华夏医学》2011,24(4):407-409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121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肌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60 mg,随后予间苯三酚40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后予山莨胆碱10 mg静脉滴注.分别观察2组用药后30~60 min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6...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RM-2小鼠的肿瘤易感性,探讨放化疗对IRM-2小鼠不同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120只IRM-2近交系小鼠,分别接种肺腺癌(LA795)、宫颈癌(U14)、黑色素瘤(B16)、肝癌(HepA)细胞,造模24 h后,将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环磷酰胺组,每组各10只。照射组于第4天开始进行1 Gy全身照射,每日1次,连续5 d,共照射5次。环磷酰胺组(25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0.2 mL/只,共4次。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小鼠于第12天处死,解剖瘤块、胸腺和脾脏称重,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计算抑瘤率、胸腺及脾重指数。结果①IRM-2小鼠皮下移植4种肿瘤的成瘤率均为100%。②环磷酰胺组、照射组LA795的抑瘤率分别为(31.8±27.3)%、(68.2±18.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07±0.04)、(0.15±0.06)g]均低于对照组[(0.22±0.1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环磷酰胺组、照射组U14的抑瘤率分别为(37.3±3.5)%、(70.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0.50±0.14)g]低于对照组[(1.71±0.60)g]及照射组[(1.14±0.0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黑色素瘤B16的抑瘤率分别为(17.7±15.8)%、(63.6±15.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脾重指数、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0.72±0.31)g]低于照射组[(1.63±0.51)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⑤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肝癌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31.5±21.7)%、(69.6±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28±0.23)、(0.63±0.20)g]均低于对照组[(0.92±0.16)g],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M-2近交系小鼠对肺腺癌、宫颈癌、黑色素和肝癌均能有效接种,放疗对接种肿瘤有一定杀伤作用,环磷酰胺能有效抑制IRM-2小鼠肿瘤的生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对于分娩产程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我科自2012年1~12月收治的行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mg,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干预。观察两组产程中各指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潜伏期和活跃期时间较少,宫口扩张速度较快而疼痛强度较轻,新生儿窘迫率和产妇宫颈水肿的发生率均较低,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或者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间苯三酚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加快宫口扩张速度,且对产妇和胎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