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量CT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矿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0.001), 股骨近端 BMD=236.0-1.99×年龄(r=-0.5967, P<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 腰椎BMD=269.5-2.77×年龄(r=-.7085,P<0.001) ,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 (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 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35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怡学英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3):164-165,167
目的 通过测量青海城市、农村、牧区 35岁以上妇女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 ty) ,获得该地区 35岁以上妇女骨密度 (BMD)状况及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 ,为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 (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以色列SunlihTOmnisenseTM70 0SBineSonomeTer测受试者桡骨BMD。结果  ( 1 )随年龄增加BMD逐渐下降 ,城市妇女BMD大于农村 ,农村妇女BMD大于牧区 ;汉族BMD大于回族 ;回族妇女与藏族妇女之间无明显差异。 ( 2 )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牧区妇女OP患病率高于农村妇女 ;农村妇女OP患病率高于城市妇女。 ( 3)BMD减少与年龄增长、绝经年限、体育锻炼、牛奶的摄入相关。青海省 35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49.0 9%。结论 青海地区妇女应加强锻炼 ,增强营养 ,尤其是 5 5岁以上的妇女 ,普及预防OP知识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赤峰地区成年人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变化规律,为O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赤峰市4 633例成年人采取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 Bravo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处骨密度(BMD),对测定结果分性别、年龄段进行分析,比较各年龄段女性和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赤峰地区骨量减少总患病率为39.30%,其中男性为39.46%,女性为39.2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6~50岁以及75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骨量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15.43%,其中男性为5.31%,女性为21.5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女性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以大于5%的速度增长,且女性5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P<0.05)。结论:①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绝经后及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早期进行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②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忽视,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不低,如何重视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绝经前女性患者的骨量变化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GC)对其骨量变化的影响,早期发现骨质疏松(OP),减少骨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应用法国MEDILIN公司生产的OSTEOCORE双能X光全身骨密度仪,对50例SLE女患者股骨近端和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BMD),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SLE患者骨密度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与使用GC的剂量和时间有关;定期测量BMD,可早期发现OP,如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减少OP和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5.
初孕年龄、产次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孕年龄、产次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调查180名健康绝经后妇女年龄、初孕年龄、产次、绝经时间,并测量身高、体重、腰椎L2~4及左侧股骨近端(Neck、Ward三角、Troch)BMD。结果 ①初孕年龄≤20岁的绝经后妇女在L2~4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低于初孕年龄在21~25岁者(Neck、Ward三角、TrochP<0 .01,L2~4 P<0 .05 )和初孕年龄在26 ~30岁者(L2~4、Neck、Ward三角、TrochP<0. 01 ),在L2~4、Neck、Ward三角部位低于初孕年龄>30岁者(Ward三角P<0 01,L2~4、NeckP<0 .05)。②随着产次的增加,股骨近端各部位BMD逐渐下降,产3次,产4次,产次≥5次各组BMD显著低于产1次和产2次组(P<0 .01)。③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次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绝经年限与L2~4、Neck和Troch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初孕年龄与Neck和Troch部位BMD呈负相关。结论 初孕年龄≤20岁的绝经后妇女腰椎和股骨近端BMD减低,产次影响绝经后妇女股骨近端各部位BMD。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随着增龄骨密度变化规律,骨量减少症(OPA)和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方法 用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测量1024例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的腰椎正位、左髋部骨密度(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⑴男性和女性髋部BMD水平随增龄呈逐渐降低趋势,腰椎BMD随增龄变化规律不明显,从60岁起髋部BMD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组腰椎BMD(P<0.05)。⑵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53.7%,OPA为33.1%。中老年男性OP患病率为39.1%,OPA患病率为43.7%,中老年女性OP患病率为65.6%,明显高于男性。⑶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62%,OPA为28.3%。老年男性OP患病率为43.7%,OPA患病率为41.1%,老年女性OP患病率高达80.8%,明显高于男性(P<0.05)。⑷从50岁组开始,男性OPA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⑴对中老年人BMD测量有诊断意义的部位应该首选髋部。⑵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及老年女性,早期注重BMD筛查,防治OP与骨折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⑶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人忽视,中老年男性OPA及OP患病率均不低,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如何重视老年男性OP预防亦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西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230名中老年人采用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值,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骨量与年龄呈负相关.40~4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20.39%,女性为20.71%;50~5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31.90%,女性为54.09%;60~6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41.72%,女性为65.14%;70岁以上男性OP患病率为52.42%,女性为75.14%.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骨钙丢失明显加速,骨质疏松(OP)患病率随之增加,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厦门岛中老年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厦门岛中老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变化规律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对长期在厦门岛内(居住年限≥10年)的人群进行检测,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DEXA测受试者L2-4的BMD,按5岁为一年龄组计算骨量及OP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厦门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尤为明显。40岁以后同龄男性BMD大于女性,厦门岛内女性BMD与外地迁厦比较呈下降趋势,60岁组比65岁组明显降低,但45岁组相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50岁前后变化尤为明显。结论 对50岁左右女性或围绝经妇女,应普及预防知识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OP的发生,应重视对男性OP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预防治疗的研究以提高男性OP患者的生活质量。厦门岛人群需加强户外锻炼,改善饮食生活习惯,以期获得最佳骨峰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标准的患者122例(亚临床甲减组),应用双能X线测定仪(DEXA)检测其骨密度(BMD),并检测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按性别、绝经情况分层,同时纳入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骨量丢失高于对照组(P<0.005)。亚临床甲减组血钙值均较对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男性血磷、骨密度指标T值、Z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妇女Z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绝经期前妇女和绝经期后妇女T值、血磷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ALP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性别(B=0.543,P<0.000 1)与T值正相关,即与男性相比女性的T值更低;T值与绝经(B=-0.274,P=0.001),年龄(B=-0.161,P<0.000 1),TSH(B=-0.108,P<0.000 1)负相关。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存在血钙下降,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护骨素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妇女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护骨素 (osteoprotegerin ,OPG)基因启动子 95 0T 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测定 2 5 9名上海市绝经后女性OPG基因启动子 (95 0T C)基因型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颈、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 ,同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 ,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TT 5 9%、TC 2 8%、CC 13%。将绝经后妇女分为 <6 5岁组 (Ⅰ组 )和≥ 6 5岁组 (Ⅱ组 ) 2组 ,发现在Ⅰ组不同基因型妇女股骨颈部位骨密度 (BMD)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分别为 :TT (0 .6 4± 0 .11)g/cm2 ,TC(0 .6 7± 0 .11)g/cm2 ,CC (0 .6 8± 0 .14 )g/cm2 。经体重指数、年龄等因素校正后 ,差异仍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而Ⅰ组的其他指标和Ⅱ组的各项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OPG基因多态性对年龄小于 6 5岁的绝经后妇女的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有明显影响 ,OPG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女性峰值骨量的获得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