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25例,其中将40例符合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作为重症组,其余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普通组。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肺部CT或X线病变部位、WBC总数、ESR、CRP及发病7天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等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与年龄,发病持续时间,ESR、CRP、病变部位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ESR、CRP、病变部位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病7天后使用)时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ESR、CRP、病变部位和发病7天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感染的肺部影像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感染144例进行回顾性X线分析,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X线特征。结果肺炎支原体肺感染以间质炎症表现为主,144例中两肺问质炎症68例(47.2%),其次为肺实质炎症54例(37.5%)(X^2=6.43,P〈0.05);左右两肺野病变比较,左肺占62例(43.1%),右肺占82例(56.9%)(X^2=5.55,P〈0.05);上下肺野病变比较,两肺下叶70例(48.6%)较两肺上叶44例(30.6%)多见(X^2=9.32,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肺部影像变化迅速。对完全阻塞性MP肺炎、肺不张者应常规拍侧位X线胸片及进一步行肺部CT检查,以明确有无局部压迫,也有助于具体确定肺段不张的位置。了解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X线特征将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文朝 《当代医学》2014,(11):49-5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外器官受累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外器官受累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肺外器官受累,以消化系统(占25.00%)和心血管系统(占22.5%)〉1最常见。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3岁、病程≥7d、肺外受累系统≥3个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明显较差(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受累发生率较高,以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为最常见,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众多,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n=46例)和轻症组(n=102例),对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热程、病变部位、大片状病变类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热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ESR、WBC及体温≥38.5℃、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延迟、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对合并这些因素的患儿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菌、病毒、支原体所致轻、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80例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各60例,其中重症肺炎62例,轻症肺炎118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的变化,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0.01);急性期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轻症肺炎者(P〈0.01),且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重症及轻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通常异常,以细菌性肺炎更易于发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肺炎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组)患儿和40例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轻症组)患儿的年龄、发热情况、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分布、热程、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重症组患儿X线下肺部病变以大片状阴影为主,轻症组患儿以点片状阴影为主;重症组患儿肺部感染以单纯右肺为主,共21例(P<0.05);重症组患儿合并胸腔积液14例(P<0.05),肺不张3例,轻症组无合并症。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呈现典型肺部病变,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查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准确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86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x线特征及治疗经过。结果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弛张高热或中等度热)、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胸部X线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性实变或絮状渗出影,可伴有胸腔积液及肺外多系统损害。大环内酯类及头孢曲松、激素联合治疗效果好。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或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免疫反应过度的可能,病情重,病程迁延,但经规范合理的综合治疗多能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24例肺炎均经胸片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在肺炎的急性期检测肺功能,分析其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24例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PEF、FEF25-75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会发生肺通气功能障碍,易导致支气管哮喘,应定期随访,早期干预;肺通气功能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症支气管肺炎急性期IL-6在早期鉴别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_2012年6月收治的轻症支气管肺炎患儿137例,其中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非支原体肺炎患儿7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检查血常规、CRP、IL-6及相关临床指标,回顾性分析各组患儿的1L-6、CRP情况。结果所有患儿中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为45.26%。急性期支原体肺炎患儿IL-6水平较非支原体肺炎及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期支原体肺炎CRP阳性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患儿(P〈0.05),急性期支原体肺炎CRP阴性患儿血清IL-6水平与非支原体肺炎组CRP阴性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人院的轻症肺炎患儿中若IL-6明显增高,则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大,若伴CRP同步增高则往往可以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尿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支原体肺炎患儿36例,正常对照组120例,分别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血、尿胱抑素c、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血、尿Cysc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肾功能有程度不等的损害,但肾功能损伤是可恢复的;血、尿CysC测定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期MPP患儿196例(MPP组),其中轻型152例,重型44例,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7岁以下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IgA、IgG、IgM水平及CD3^+、CD4^+。结果:MPP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X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IgM水平高于轻型患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重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及轻型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感染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T淋巴细胞低下,重型肺炎患儿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在本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患儿为A组,将随机抽取的同期在本院治疗的52例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为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结果:A组患儿的斑片影、肺段实变、肺叶实变的表现上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1.889、6.267、1.516,P0.05)。而A组患儿胸片表现为纹理增粗、模糊的明显少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23,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各种各样,临床上易与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根据典型X线征象,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ESR、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进行早期及恢复期血清CRP、ESR、WBC水平测定。结果:118例患儿中,93.2%的患儿CRP升高,63.6%的患儿WBC升高,52.5%的患儿ESR升高。恢复期CRP、WBC下降,CRP下降幅度最大。结论:血清CRP及WBC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检测CRP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宝凤 《当代医学》2013,(28):81-82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188例、肺炎患儿98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使用颗粒凝集法进行检测,对哮喘患者血清总IgE进行测定。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48.97%)明显高于肺炎患儿的MP-IgM阳性率(3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儿童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的患儿阳性率(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患儿的血清总IgE(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更高,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两者结合对老年重症肺炎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选取7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治疗前均测定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PCT水平,同时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首次APACHEⅡ评分分组,≥20分的33例为高分组;<20分的42例为低分组。追踪14天,存活的52例为存活组,死亡组有23例。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高分组与低分组相比,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死亡组的PCT(3.36±2.76)ng/ml与APACHEⅡ分值(28.05±4.55)分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14,P<0.01)。结论 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二者结合综合分析,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难治性肺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相关预防分析。方法回顾分析48例难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本组48例患儿经治疗后,最终治愈者22例(45.8%)。年龄、是否早产儿、是否低体重儿、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是否有重症肺炎的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均与患儿的治愈率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年龄(OR=1.764)、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OR=3.908)、是否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OR=3.718)、并发症发生情况(OR=3.036)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评估难治性肺炎患儿的高危因素,给予相应辅助预防方案,对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健强  陈春明 《海南医学》2013,24(24):3659-3661
目的分析本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4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以上病原菌的感染特点。结果 4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125例,阳性率为25.72%;肺炎衣原体感染114例,阳性率为23.4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20例,阳性率为24.69%;腺病毒感染10例,阳性率为2.06%;甲型流感病毒感染7例,阳性率为1.44%;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例,阳性率为0.41%;1型副流感病毒感染3例,阳性率为0.62%;2型副流感病毒感染1例,阳性率为0.21%;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33例,阳性率为6.79%。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患儿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和2型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别患儿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儿科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菌主要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见于学龄儿童,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18.
皮肌炎患者病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致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6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死44例。结果:病死率为22.2%,男性39.6%高于女性13.5%(P<0.01),病死者的发病年龄高峰是56~65岁,急性发病和亚急性发病的病死率分别为33.3%、29.5%均高于慢性发病者的12.3%(P<0.05)。44例病死者中,病程<1年者29例,病程<3年37例(84.1%)的构成比大于病程 ≥ 3年者。18例伴恶性肿瘤,18例有肺间质病变(ILD)中5例继发肺部感染,6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因不明。高危组DM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和高丙种球蛋白升高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P<0.01)。高危组关节痛、发热、心电图异常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肌酸激酶、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Jo-1抗体水平和DM的皮疹类型等与良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患者的病死多发生在病程的3年内,尤其是第1年内;导致DM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恶性肿瘤、ILD、肺部感染、急性和亚急性起病、年龄、男性、关节痛、发热、心电图异常;血清GGT、LDH、ESR和高丙种球蛋白对预测DM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降钙素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09—2013—09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4例,根据患儿诊断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和病毒性肺炎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三组患儿前降钙素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及细菌性肺炎普通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前降钙素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前降钙素检查阳性率为83.61%,病毒感染组为13.21%,对照组为0.00%。细菌感染组患儿前降钙素检查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性肺炎普通感染组、重症感染组前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感染组前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降钙素含量的高低对于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患儿前降钙素检测结果越高,一般细菌感染程度就越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大年龄组(5岁以上)和低年龄组儿童(5岁以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大年龄组儿童KD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浙江省台州地区诊治的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58例KD患儿中低年龄组共119例(75.3%),大年龄组共39例(24.7%)。研究发现,大年龄组儿童较低年龄组儿童皮疹发生率低(P〈0.01);在使用丙种球蛋白前后,大年龄组儿童发热持续时间均较低年龄组儿童长,且冠状动脉病变及不完全KD的发生率较高。但两组之间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性、结膜充血、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脱皮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发现大年龄组比低年龄组的血沉、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低年龄组比较,大年龄组急性期有炎症因子的高表达。[结论]大年龄组儿童不完全KD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均较高,其较高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可能与剧烈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