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中老年朋友参加运动时都担心运动安全问题,如运动损伤、运动时心脏病发作、运动后腰酸腿疼、头晕、恶心等。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为提高运动安全性及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运动前后的两道“保险”不可少,即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与运动后的整理运动。很多人往往忽视做这两项运动,那么就有可能降低运动安全系数,因此我们要提醒大家:运动一定要注意“瞻前顾后”。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运动后的进食量可能比不运动的进食量还要少,这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可能是抵抗饥饿感的一个好方法。高强度的间歇运动是交替进行高强度运动与较低强度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该研究选择了17名超重的男性,并随机分为四组,第一组静息30分钟,第二组保持中等强度的骑自行车运动30分钟,第三组交替进行1分钟的高强度骑自行车运动和4分钟的中等强度骑自行车运动30分钟,第四组交替进行15秒钟的极高强度的骑自行车运动和1分钟的低强度运动30分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心肺运动试验的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3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交替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比较各项试验参数情况。结果 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时静息血压及运动中最大血压均高于平板运动试验(P<0.01),平板运动试验中患者的运动耐量(MET)大于心肺运动试验(P<0.01),且两者存在相关关系。患者在平板运动试中自我感知运动强度评分量表(Borg评分)低于心肺运动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运动试验各参数中,男性与女性相比,运动时间、运动耐量、最大耗氧量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与心肺运动试验同为负荷试验,两者不可互相替代,因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PCI术后的患者而言,心肺运动试验可以提供更多运动能力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病情选撵运动方式 首先,制订运动方案时,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因为我已患有视网膜病变,所以在运动时一定不能进行大运动量和剧烈的运动,而是采取快步走和极慢速跑的运动方式,并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逐渐懂得运动的必要,健康需要“管好嘴,迈开腿”。但是.运动的方式,运动的量应如何掌握则不一定清楚。运动锻炼需特别的场地与器械吗?如果你没有特别条件,没有大概的时间怎么办?2007年12月的美国心脏病杂志发表了南卡罗来纳大学的Johnson等主持的STRRIDE研究(Studies of a Targeted Risk Reduction Intervention through Defined Exercise,限定的运动对危险减少干预的研究)指出,运动比不运动好,多运动比少运动好,运动不必太激烈,但不活动是灾难。  相似文献   

6.
运运动是双刃剑,过度会带来,伤害。最新的国外研究报道,在糖尿病患者分为运动和非运动组中,能观察到运动组血糖明显下降,但是这组的运动伤害占28%,非运动组有14%,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治疗效果,选择住院的慢性心衰患23例,分为运动治疗组13人,对照组10人,运动治疗组病人进行运动康复治疗7—8周,对照组则不连行运动治疗,综合观察患运动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发现:运动康复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在心功能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增强患的运动能力,明显提高患的生活质量;检测血浆心纳素、内皮素可作为判断运动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孙涛 《糖尿病之友》2010,(7):I0009-I0009
糖尿病的治疗,从开始的“三驾马车”到如今的“五驾马车”.运动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走路、跑步是运动,做家务也是运动,哪种运动最适合自己.运动多久最合理呢?现在,让我们学会量化自己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运动也不例外。运动除可以带来健康益处外,也可能导致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而运动前后充分的牵伸运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同时缓解由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从而提高健身的效果。此外,牵伸还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增加肌肉运动幅度,使健身动作做得更加标准。牵伸还有利于身体放松和血液循环,为目标肌肉提供更多营养。  相似文献   

10.
很多糖友都会用运动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有些糖友只知道运动,而不知道如何科学的运动。糖友老吴,自从查出糖尿病后,大夫建议他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运动。他每天竟然要慢跑100分钟,结果过度的运动导致他经常发生低血糖。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每天运动40分钟,控糖效果很好。所以只有科学的运动才能让糖友控制好血糖。  相似文献   

11.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探讨运动试验正确诊断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确诊或拟诊冠心病患者130例,在一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82例中,运动试验阳性46例,阴性3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病例48例中,运动试验阳性19例,阴性29例。单支病变,狭窄程度较轻者易出现运动试验假阴性,而多支病变也可能出现运动试验假阴性。原有ST-T改变、合并高血压,左室肥厚者易出现运动试验假阳性。结论 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时需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临床表现,运动耐量等,以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许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9):1120-1121
运动疗法是高血压最重要的非药物疗法之一,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应从事由个体化设计的运动课程及运动项目,以减少运动中的风险,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运动课程应该包括全面的运动前医学评估以及渐进运动强度的测验和具有个体化运动处方。本研究分析“快走”这种被广为推荐的运动处方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老年人健身保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糖尿病协会对运动的建议:认为运动是最好的“良药”,频繁、规律的运动并控制血糖的关键,每天积累的所有运动都是有价值的,提倡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工作量外,要有30~45分的运动。最好是抗阻滞的氧运动。对于病人,应该说:几乎每个病人都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在具体运动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呢?1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3次,且在固定的时间运动,每次30分钟,运动后可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5%;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后可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即可。  相似文献   

15.
美国糖尿病协会对运动的建议:认为运动是最好的“良药”,频繁、规律的运动并控制血糖的关键,每天积累的所有运动都是有价值的,提倡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工作量外,要有30~45分的运动。最好是抗阻滞的氧运动。对于病人,应该说:几乎每个病人都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糖尿病确有治疗作用,但每个病人病情不同,是否适宜运动?做什么运动?运动强度多大合适?也不完全一样。所谓“运动处方”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量身制定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运动的方式;②运动的强度;③运动持续的时间;④运动的时机;⑤运动的频度等。  相似文献   

17.
医学家提出,治疗糖尿病离不开药物治疗、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这“五驾马车”。适当的运动(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许多病情较轻的病人,仅靠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就可以控制糖尿病。那么,如何安全驾驶运动疗法这驾“马车”呢?我们首先要了解运动对糖尿病病人的好处、运动的种类与方式,其次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同时要注意运动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说起运动,大家首先会想到散步或跑步这种需要在地上进行的运动方式,但是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些最普遍的锻炼方式却很难做到。所以当问及一些患者为什么不运动时,常常听到他们抱怨说“不是我不想运动,路走多了脚就会痛,更何况长时间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之友》2014,(3):88-89
运动,糖尿病不花钱的良药 “糖友”在就医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医生说的一句话:要加强运动啊!我们还知道,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其实,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重要性远超过我们想象。1.运功能逆转糖尿病前期运动对于肥胖和糖尿病前期患者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人体代谢机能,在控制饮食的前提下,运动可以帮助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实现血糖达标,从而逆转为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2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18-24th的多肽。本研究利用敏感性较高的EIJSA法测定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尿bFG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86例的年龄觎【10岁,因为胸痛而行运动切’钻核素心肌显像。患恶性肿瘤,有周围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或不能运动的病人除外。运动力‘铭检查:根据标准B。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在运动停止前叙秒注射力‘铭3mCi,运动后行平板扫描和SPEgy显像,并在运动后4小时再扫描显像,分析运动时ECG表现及扫描图上有无固定或可逆性的灌注缺损。尿bFGF分析:分别获取运动前基础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