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肿瘤介入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SA、旋转数字造影(DR)采集后进行Syngo DynaCTA及Inspace 3D图像重建,对两种方法在显示病灶数目和肝癌血供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例常规DSA没有发现小病灶,6例在重建后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上有肝肿瘤小病灶(χ2=4.16,P<0.05)。5例常规DSA肝肿瘤因血管严重重叠,不能分辨供血动脉走行,采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的图像上其供血动脉分支及走行清晰显示。3D图像上还发现4例肝脏局部异常灌注。结论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微小肝肿瘤病灶及异常病变的检出率,它对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肝脏解剖学知识,在肝脏左右叶之间或在左叶内外侧之间分割开,分别可获得含各有肝动脉、门静脉、胆管和输出静脉的种肝移植体。作者通过对肝脏的解剖学研究以求寻出一个理想的肝门蒂分离方法。材料与方法:取25例死亡后12小时内的成人肝脏,解剖出左、右门静脉(LPV和RPV),肝总动脉(MHA)及其左、右分支(LHA和RHA),胆总管和左、右肝内胆管(LHD和RHD),分别测量其长度,管径和位置。并作动脉和胆道造影以确定其变异和避免过多切开,经肝总管插入导管至肝胆管以利解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肝癌TACE治疗中联合应用SyngoDynaCT及Inspace3D图像重建技术与DSA的价值。方法收集380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95例,转移性肝癌85例,均接受常规及旋转DSA,其中35例常规DSA示肿瘤血管重叠者接受DynaCT断层成像。结果295例原发性肝癌造影均显示为动脉供血,其中270例仅见肝固有动脉供血,25例可见其他变异动脉参与供血。35例接受DynaCT断层扫描,Inspace3D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分支及走行。结论联合应用DynaCT断层成像及Inspace3D重建技术与DSA能够提高对肝癌小病灶及边缘性病灶的检出率,清晰显示纡曲血管与肿瘤的关系,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在极量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AMIPS)在极量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2例肝肿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数据,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巨大肝肿瘤(直径≥10 cm)9例,包括肝血管瘤2例、原发性肝癌7例.运用AMIPS对9例巨大肝肿瘤患者进行极量肝切除分析.根据计算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果 在AMIPS中,三维模型能直观显示肿瘤与肝内血管树的毗邻关系及肿瘤的血供类型,数字化肝脏分段实现了对肝肿瘤的个体化准确定位诊断.巨大肝脏占位模型中各个肝段相对体积的计算,实现了肝段切除及极量肝切除的分析.9例巨大肝肿瘤患者中,右半肝切除术2例,肝脏6、7段切除术5例,肝脏5、6、7段、部分8段肝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均未见切缘有瘤细胞,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21 d.结论 AMIPS有助于巨大肝肿瘤的个体化病灶定位及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可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中增加DSA斜位投照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术的肝癌患者127例,分别记录正位和右前斜30°~40°投照DSA图像中肝动脉分支重叠的轻、重程度以及两种投照位成功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例数,评价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正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52例(52/127,40.94%),重度重叠75例(75/127,59.06%);右前斜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108例(108/127,85.04%),重度重叠19例(19/127,14.96%)。在对肿瘤供血动脉分支起源位置的观察中,单一正位可显示24例(24/127,18.90%),单一右前斜位可显示74例(74/127,58.27%),包括18例(18/127,14.17%)在正位和斜位均能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者。127例中,6例(6/127,4.72%)仅能在正位、56例(56/127,44.09%)仅能在右前斜位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47例(47/127,37.01%)在两种位置均无法显示其起源。两种投照方法比较,显示上述肝动脉信息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癌TACE术中增加右前斜30°~40°的投照体位,有助于减少正位投照时肝叶、肝段动脉分支影像重叠现象,更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作为重要的补充投照体位,其有利于完成肝癌超选择插管TACE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ADC值变化评估原发性肝癌HCC TACE术后碘油沉积欠佳区域的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富血供原发性肝癌术后碘油沉积缺损病例26例39个瘤灶,分析术前、术后不同区域ADC值特征,并评价术后碘油沉积缺损区域CT增强、以及DSA减影结果。结果 33个碘油沉积区域ADC值为(1.76±0.16)×10~(-3)mm~2/S,明显低于术前肿瘤组织(P0.01),而术后39个碘油缺损区ADC为(0.74±0.18)×10~(-3)mm~2/S和术前肿瘤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111)。CT增强扫描26例39个缺损灶,其中31个病灶从动脉期强化,3个病灶门静脉期出现强化,5个病灶始终未见强化。在DSA动脉期,可见33个病灶存在明显血供,以及供血动脉明确、边界清晰,6个病灶未见任何动脉血供。结论 ADC值的变化特征能够成为早期评价肝癌患者TACE后瘤灶生物活性的一种可靠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A对肝脏肿瘤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在肝脏肿瘤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肝脏肿瘤患者行MSCTA检查,再行肝脏动脉DSA造影并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以DSA造影作为标准进行比较,MSCTA检出变异动脉10例,准确率为100%,肿瘤明确供血动脉30例,准确率为93.75%。显示肿瘤染色24例,异常肿瘤血管20例,门静脉癌栓7例,动静脉短路4例,与DSA造影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对门静脉显影及癌栓的显示优于DSA。结论MSCTA能准确显示变异血管、肿瘤的肝外供血动脉,有无门静脉受累及受累程度,对肝脏肿瘤的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部分切除病人在肝脏病灶切除前限制液体输注、围手术期处理对动脉血乳酸值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开腹肝脏部分切除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病人为研究对象,肝脏病灶切除前限制液体输注速度为6 mL/(kg·h)。肝脏病灶切除后加快输液速度。测定围手术期动脉血乳酸值,计算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67例病人中,肝脏病灶切除后10 min(T3)和出恢复室前(T4)血乳酸值明显增高。T3和T4血乳酸值与肝门阻断时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各时间点血乳酸值与给麻黄碱次数、快速补液次数、出血量、肝脏切除期间中心静脉压(CVP)均值以及是否存在肝硬化无相关性。血乳酸清除率均值为正值。结论 肝门阻断可增加血乳酸值。病灶切除后加快输液可维持血乳酸清除率为正值。  相似文献   

9.
肝短静脉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短静脉(short hepatic veins,SHVs)开口于下腔静脉,数目较多,形态和分布变异较大,影像学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SHV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很多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容易伤及,甚至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在肝脏外科手术中,尤其在行单独尾状叶切除、第Ⅸ肝段肝癌的肝段切除术、悬吊提拉切肝法的肝切除、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除术、活体供肝的肝移植术等手术中应注意操作,避免SHVs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在肝癌血供的半定量及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癌的64个肿瘤在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术前3d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每一个肿瘤的动脉血流进行分级,CDFI按国内分级标准分为四级:0,Ⅰ,Ⅱ,Ⅲ。同时测量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血流参数。在患者进行TACE过程中行肝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将肿瘤内部血流分为三级:1,2,3。并对其中30例患者于TACE术后7d内进行CDFI复查,观测上述指标变化。分析CDFI与DSA肿瘤血流分级的相关性,以及TACE治疗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 CDFI显示64个肿瘤,0级血供6个,Ⅰ级血供3个,Ⅱ级血供18个,Ⅲ级血供37个;DSA显示64个肿瘤中,乏血供者4个,中等血供者13个,富血供者47个。CDFI 四级分级方法与DSA分级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s=0.644,P<0.01),其中CDFI血供分级的0级与DSA血供分级的1级相对应;Ⅰ,Ⅱ级与2级相对应;Ⅲ级与3级相对应。(2)TACE术后肿瘤血流分级大部分较术前减少,肝动脉内径稍变窄,肝动脉血流量减少,而门静脉血流量反应性增加。结论:CDFI博动性血流四级分级方法与DSA分级方法相关性好, CDFI血供分级的0级,Ⅰ和Ⅱ级,Ⅲ级分别与DSA血供分级的1,2,3级相对应,可以反映原发性肝癌肿瘤内动脉血流的丰富程度,CDFI可以间接反映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外科解剖在肝动脉置管术中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铭惠  陈谦  杨景红  徐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12):1142-1144,I003
目的 目前术中肝动脉置管术(IHAC)已广泛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但多采用盲目插管的方法,影响了IHAC的疗效。通过术中肝动脉的外科解剖结合肝动脉造影,了解肝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行径及相互关系,证明肝动脉外科解剖在IHAC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凝锐性解剖技术对116例肝脏或胆道疾病患者行肝动脉外科解剖,详细记录肝总动脉(CHA)、肝固有动脉(PHA)、肝左、右动脉(LHA、RHA)及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的位置和相互间的成角(锐角或钝角),并在术中观察自然状态下导管经胃网膜右动脉插入后的走向。部分病例结合肝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GDA与CHA呈水平或钝角72例(62%)。其中20例行IHAC,导管经胃网膜右动脉插入时全部进入CHA;(2)GDA与CHA呈锐角,而与PHA呈水平或钝角36例(31%),13例行IHAC,导管或进入PHA或RHA;(3)PHA缺如8例(7%)。此外,116例中RHA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9例(7.7%),肝左动脉源于胃左动脉7例(6.0%),肝左、右动脉之间在肝门部存在明显异常交通支2例(1.7%)。结论 影响IHAC准确性的关键是GDA与CHA的成角,以及肝动脉解剖异常。由于绝大多数GDA与CHA成角为钝角,加上一定比例的肝动脉解剖异常,因此,非肝动脉外科解剖的盲目插管其成功率不足25%,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供体切取中变异肝动脉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供体切取过程中如何避免损伤变异肝动脉。资料与方法 分析123例供肝切取资料,统计变异肝动脉发生率。结果 肝动脉解剖变异32例(26.02%),其中仅肝右动脉(RHA)变异11例(8.94%),仅肝左动脉(LHA)变异10例(8.13%),左右肝动脉均变异3例(2.44%),肝总动脉(CHA)起于肠系膜上动脉7例(5.69%),其它少见类型1例(0.81%),为肝固有动脉(PHA)来源于胃左动脉。结论 肝动脉解剖复杂,熟悉肝动脉解剖变异可减少供肝切取过程中的肝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13.
Multiple reconstructions of the hepatic arteries (HA) after cancer resection presents a surgical challenge, not only because it is technically demanding, but also becaus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potential ischemic injury to the liver caused by the prolonged ischemia. We present a novel “preexcisional artery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minimizing ischemic injury of the liver. A 65‐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invading the HA. Pancreatoduodenectomy, resection, and multip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A were performed. First, the left hepatic artery (LHA) was reconstructed prior to the tumor resection. During this procedure, blood supply was maintained to most of the liver via the right hepatic artery (RHA). Then, resection of the tumor en bloc with the HA was performed, followed by reconstruction of the RHA. During this procedure, blood supply was maintained via the already‐reconstructed LHA, thereby limiting the ischemic area. Use of this method allowed the ischemia time and region to be divided and minimized, thereby leading to a reduced risk of ischemia‐related complications. We believe that this method may be one of the useful approaches in multiple HA reconstruction.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Microsurgery, 2012.  相似文献   

14.
探讨间接门静脉造影对判断肝血管瘤血供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其中56例经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造影表现及对肿瘤供血情况,所有患者经动脉途径进行栓塞治疗,术后2~3个月CT、B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间接门静脉造影示门静脉显影清晰,未见异常扩张、畸形,且均未见向肿瘤供血;部分患者门静脉造影实质期瘤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区,瘤体大者门静脉分支被推移。所有肝血管瘤都由肝动脉供血,栓塞术后随访有效率达84.6%。结论间接门静脉造影能在生理状态下对肝血管瘤患者门静脉进行观察,可为判断肝血管瘤血供来源及决定栓塞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1987-2008年344例通过肝门H沟中阻断肝叶、肝段或肝亚段入肝血管分支施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和大小分别实行大型肝切除(66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6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7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内侧发出的左内上、下分支和肝中动脉.肝右前段切除时游离、阻断肝右纵沟前支中的门静脉右前支和肝总管后的肝右动脉.肝右后段切除时阻断右纵沟后支中的门静脉右后支和肝右动脉.(3)断肝时尽量保护相应的肝静脉主干.结果 (1)术后病死10例(2.9%),其中死于肝衰8例,出血2例;(2)肝细胞癌病人(n=200)术后生存11~20年10例,7年4例,5年19例,5年生存率18.3%(33/180).肝内胆管癌(n=13)术后生存1/2~3年.肝门胆管癌(n=14)生存13、6、4年各1例.胆囊癌(n=12)生存1/2~1年.良性肝病(n=92)切肝后皆痊愈.7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 (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该手术免去了阻断全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范围,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可以满足各种肝病肝切除要求,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切肝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类型的分类、一般供血规律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DSA检查结果,对肝外动脉供血类型进行分类。结果:185例患者中存在215条肝外供血动脉,采用三分类法将其分为3类:1.变异肝动脉供血130条,占60.47%;2.肝动脉通畅肝外侧支供血35条,占16.28%;3.肝动脉闭塞或狭窄肝外侧支供血50条,占23.26%。其中后2类为非肝动脉供血。第1类以第1次TACE术时发现为主,第2类及第3类以第3次及以后TACE术时发现为主。非肝动脉供血与肝动脉通畅与否有关系。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三分类法是一种较新的分类方法,具有简洁明晰的特点,对分析其类型与TACE术次数及肝动脉通畅与否的关系、指导肝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活体供肝移植中逐步受到重视的肝中动脉的解剖特点,以指导临床活体供肝移植的成功开展.方法 分析70例研究对象的64排螺旋CT资料,重点观察肝中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变异情况.结果 肝中动脉在肝门部从其起源动脉发出后,走行于肝外,然后逐渐转至脐裂内门脉矢状部内侧,发出分支,主要供应肝4段.70例研究对象中,有49例(70%)存在肝中动脉.其中肝中动脉发自肝右动脉29例,占所有肝中动脉(n=49)的59.2%;发自肝左动脉17例,占34.7%;发自其它动脉3例(肝右前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各1例),占6.1%.结论 肝中动脉的存在率高达70%,术前了解其解剖变异情况对于活体供肝移植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肝动脉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在分析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40例肝动脉的CTA,并与DSA(26例)或手术(19例)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上进行。动脉期层厚为1mm,重建层厚为0.8 mm,螺距15,延迟时间25 s,对比剂用量为1.5 ml/kg。依据Michels分型对240例CTA进行分类,并记录CTA对不同管径动脉分支的显示率。结果正常肝动脉解剖占74.6%,变异占25.4%。45例有DSA或手术结果者,CTA的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16层CT容积重建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应用于介入、手术以及肝移植术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