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外周血IgE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0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gE水平,其中伴喘息组36例,不伴喘息组64例,对照组50 例为非支原体感染、不伴喘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组,比较支原体肺炎组和对照组、支原体肺炎伴喘息组和非喘息组的IgE水平并进行分析。 【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患儿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支原体肺炎伴喘息组显著高于不伴喘息组(P<0.001)。 【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IgE抗体明显升高,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外周血具有高水平的Ig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血清总IgE水平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及对RMPP患儿早期识别的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6年1-10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RMPP患儿60例检测血清IgE水平,根据IgE水平将患儿分为IgE升高组40例(试验组)和IgE正常组2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发生一过性喘息、血清CRP40mg/L的比例较高,胸部影像学上发生多叶病变和胸腔积液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儿肺泡灌洗液出现MP-DNA高拷贝(106copies/ml)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对RMPP患儿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MPP患儿IgE水平升高可成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以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病人采用回顾性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例(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抗凝静脉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于支气管哮喘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在持续性咳嗽和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IgM与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0例患儿就诊当日和7d后血清标本,用分子信标实时荧光PCR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例患儿MP-DNA阳性率为40%,就诊当日标本MP—IgM阳性率11%,7d后标本阳性率为30%;就诊当日和7d后血清学结果与PCR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d后血清学结果以1~3岁患儿阳性率最高(42%),与其他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19-620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腹部不适症状患儿120例,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检测,其中60例阳性患儿为观察组,60例阴性患儿为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果观察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生率(58.0%)显著高于对照组(31.7%),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解痉止吐治疗及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明显消失,超声见肠系膜淋巴结缩小并消失。对照组患儿经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治疗,1~3周后症状消失。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关系密切,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IL-13、总IgE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3(IL-13)及血清总IgE水平,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支气管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IL-13和血清总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支气管哮喘组又较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炎衣原体(CP)是近年来新命名的呼吸道病原体,所致肺炎占门诊及住院肺炎患者的10%~20%,以及稍低比例的支气管炎、鼻窦炎和咽炎[1].儿童慢性咳嗽中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还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41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并测定肺炎支原体lgM抗体(MP-IgM)水平.结果 141例慢性咳嗽患儿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67例(47.5%),咳嗽变异性哮喘51例(36.2%),慢性鼻窦炎20例(14.2%),其它3例(2.1%).全部病例MP-IgM阳性82例,占58.2%.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慢性鼻窦炎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报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情况.方法对近3年来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87%,其他感染占17%.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多样,年龄偏小,阿奇霉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肺炎支原体(M P)感染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5127例28天~14岁急性肺炎患儿进行研究.患儿入院后均行M P-Ig M检测,收集患儿人口学资料及有关气象信息,分析不同人口学资料及年度、季节对M P-Ig M检出率的影响,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气象因素与成都市M P患儿感染率间的关系.结果 在5127例急性肺炎患儿中共检出M P-Ig M阳性1284例,阳性率为25.04%.各年度M P-Ig M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41.461,P<0.05).女性患儿M P-Ig M阳性率高于男性(χ2=7.258,P<0.05).不同年龄段M P-Ig 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22,P<0.05),婴儿组阳性率最低,其次为幼儿组,学龄前组与学龄儿童组阳性率较高.不同季节M P-Ig 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13,P<0.05),夏、秋季M P-Ig M阳性率高于春、冬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相对湿度为M P-Ig M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60.51%(t值分别为3.894、2.682,P<0.05).结论 儿童急性肺炎的M P感染率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以夏、秋季节较多,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高发且女性较多,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是MP感染的主要气候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全血和血清以及健康儿童对照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3+、CD4+、CD8+、NK、CD19+、CD3+HLA-DR+、CD3+CD25+、CD8+HLA-DR+、CD8+CD38+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表达比例。采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IgG、IgA、IgM、C3和C4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支原体肺炎患儿组急性期外周血CD3+、CD8+CD38+和CD4+CD25+细胞比例明显下降,B淋巴细胞(CD19+细胞)比例则显著升高,血清中IgG和Ig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处于免疫失衡状态,T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体液免疫功能仍存在一定失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非典型肺炎 (AP)的关系。〔方法〕对 85例疑似AP患者血清用间接凝集试验 (IAT)检测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结果〕 85例患者中抗 -MP -IgM阳性 4 6例 ,阳性率为 5 4 .1% ,而对照组阳性率为 11.6 % ,P <0 .0 1,显示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 2月份上中旬患者与中下旬患者抗 -MP -IgM检出率也不同 ,两者阳性率分别为 70 .5 %和 12 .5 %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典型肺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具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5~7天住院患儿的血清MP混合抗体,对其中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05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率14.9%,2008~2010年MP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患儿MP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MP感染率最高(P<0.05);2008年MP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009年秋季MP感染率最高,2010年夏秋季节MP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发生肺外合并症129例,占16.0%。结论:MP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提前趋势,且在儿童中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的季节性每年均有变化,MP感染肺外合并症多见。  相似文献   

14.
姚宇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48-3749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该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X线胸片改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7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经MP-IgM抗体的测定为阳性的患儿有42例,占53.85%;对照组患儿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者5例,占8.33%,观察组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98,P=0.000)。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P<0.05)。80.77%患儿的双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以支气管炎所占比例最高。63例X线胸片改变的患儿中有42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阳性,21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阴性,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MP-IgM阴性率(χ2=8.29,P=0.009)。所有患儿均完成了1~3个月的治疗和随访,其中80.95%的患儿(34/42)1周内咳嗽明显减少,95.24%的患儿(40/42)1个月内咳嗽消失。结论:MP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咳嗽患儿89例为观察组,99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A,以及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小儿86例为对照组B。3组患儿均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0.4%;对照组AMP-IgM阳性率为12.1%;对照组BMP-IgM阳性率为8.1%。36例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总有效率为83.3%。随访6~12个月,仅4例轻度咳嗽发作。结论: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2008~2010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对3年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8~2010年无锡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12.55%、20.78%、30.60%,感染率各年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1岁组、1~3岁组、3~5岁组、>5岁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3.15%、20.09%、26.70%、28.52%,婴儿组低于其他年龄组;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男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无锡地区2010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3年间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每年中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年龄、性别差异.肺炎支原体是无锡地区3岁以上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病原流行季节为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17.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酶免疫分析法,对3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8+CD28-)的表达和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即CD35)进行分子定量检测,45例普通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Rl表达明显下降,CD3+、CD4+、CD8+CD28+表达减少,而CD8+CD28-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恢复期上述情况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CR1与CD8+CD28-呈负相关(R=-0.512,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儿童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淋巴细胞活化异常,其中CD8+CD28-细胞群的活化障碍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持续异常,可能是发生继发性过敏性咳嗽的重要细胞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MPP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105例MPP病例和149例非MPP病例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应性体质、不良生活环境、咯血、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IgM阳性、结节影、磨玻璃样影、斑片状实变影、树芽征等可能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86)、反复呼吸道感染(OR=3.337)、IgM阳性(OR=2.524)、结节影(OR=3.673)、磨玻璃样影(OR=3.232)、树芽征(OR=8.199)等均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史、IgM阳性、早期X影像学异常结果等均为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罗定市10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罗定市10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方法:对2001年7月~200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低效价颗粒凝集测抗体实验测定血清中MpIgM滴度。结果:1127例患儿中检出阳性病例235例,阳性检出率20.85%,其中0岁~组MP阳性率为7.37%,1岁~组为21.24%,6~10岁组为35.69%;冬春季(12~2月)为MP感染的高峰期。结论:MP是引起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振华  李丽红  于侠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02-2803
目的:探讨支原体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急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同时对57例同期健康儿童血清中IL-6、IL-10进行检测。结果:①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急性感染时血清中IL-6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显著(P<0.01),而恢复期时血清中含量和健康儿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急性感染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0均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显著(P<0.01),且恢复期时血清中含量高于急性感染期。结论:细胞因子IL-6、IL-10在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