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治疗早中期肺癌的主要手段,接受手术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35%-40%,肺癌术后患者相当部分死于复发转移。复发与转移是外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抗复发转移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中医药抗肺癌复发与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益肺抗瘤饮对肺癌转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益肺抗瘤饮对肺癌转移的换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观察3组(94例)肺癌患者远处转移灶,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的NK细胞、OKT3、OKT4、OKT8值,并分比较分析;(2)运用C57小鼠B16黑素瘤模型观察益肺抗瘤饮对肺转移灶数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转移灶周围T4、T8淋巴细胞的改变。结果:益肺抗瘤饮具有降低肺癌患者远处转移和减少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的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癌伴转移的动物模型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这对深入研究肺癌转移的机理和开发抗转移新药带来许多困难,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几年来参考有关文献报道[1,2,3],摸索建立苯并芘诱发小鼠原发性肺癌后,观察并建立了小鼠原发性肺癌伴胸腔淋巴结转移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复方扶肺煎观察对该模型的抗转移作用及对癌基因调节影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动物:ICR小鼠,16~17g,雌性,健康,置于室温18~21℃,温度在50~70℃条件下饲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肺癌细胞系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黏附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和低转移人肺腺癌细胞PAa表达的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CD42a、TSP、CD9的表达情况及二种癌细胞与高、中、低浓度的榄香烯注射液共同孵育后CD42a、TSP、CD9的表达改变。结果:利用激光扫描可见CD9、CD42a、TSP均匀的表达于细胞表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G细胞表达的CD9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低于PAa细胞,而PG细胞表达的CD42a、TSP阳性细胞数目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PAa细胞,从总的趋势来看,榄香烯注射液增高PG和PAa细胞CD9的表达,降低其CD42a、TSP的表达。结论:PG细胞系的转移能力高于PAa细胞系;对肺癌细胞表面所表达与侵袭、转移相关的粘附蛋白的影响,可能是榄香烯注射液抗肺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sCD44v6的影响及抗晚期NSCLC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Ⅲ、Ⅳ期NSCLC、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药+化疗组。化疗组化疗后对症治疗,中药+化疗组化疗前后服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前后测定血清sCD44v6水平,观察患者原发肿瘤、新转移灶出现情况和体重、KPS评分的变化。结果中药+化疗组及化疗组患者的PR+NC分别为86.67%、60.0%,益气养阴方能稳定原发瘤灶,减少肺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CD44v6水平。结论益气养阴方具有明显的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显著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sCD44v6的表达和分泌,可能是益气养阴方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台湾大学医学教授杨泮池等人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以基因微阵列研究肺癌转移机制”的报告。专家们认为此项研究极具发展潜力。研究人员先是在肺癌细胞中找到具有转移侵犯性的6个细胞株,接着在基因晶片中置放9600个人类基因,再将此基因晶片与6个细胞株进行杂交配对,找出控制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表现的强弱程度。结果显示,在9600个人类基因中,有2.9%的人类基因与癌细胞转移侵犯具有正相关,基因表现与肺癌转移一致;3.3%的人类基因与癌细胞侵犯转移呈现负相关,意味着肺癌转移时这些基因就不表现…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新生血管生成可能是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肺癌细胞的生长可通过新血管生成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引起肺癌的扩散和转移。目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是除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外临床常用的西医治疗手段,然而治疗后会出现血栓、高血压、腹泻、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对血管生成的不断认知,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中医学认为血管生成可归属于“络病”范畴,由于外邪入侵、正气不足等因素导致机体脏腑虚损,日久可致气机不畅,瘀血痰浊等互结于络道,使络脉功能下降,为肺癌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已有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抑制肺癌新生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抑瘤作用。此外,由于中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情况,配合其他西医疗法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肺癌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总结中药抗肺癌血管生成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对中药抑制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临床肺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鲤鱼提取物对原发肿瘤以及肝脏转移癌有效。本次探讨了鲤鱼提取物对Lewis肺癌(LLC)细胞移植小鼠的抗肿瘤及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抗肺癌转移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文章意在阐明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肿瘤转移及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总结探讨中医药对肺癌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中医药抑制肺癌转移研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鸡血藤SSCE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鸡血藤提取物SSCE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模型,观察SSCE体内的抑瘤效应,抗转移作用,并通过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其抑瘤作用机制.结果:低剂量SSCE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率最高,为28.6%,同时具有抗转移作用,作用细胞周期为G_1期,凋亡率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鸡血藤SSCE提取物具有直接抗肿瘤及抗转移作用,其作用周期为G_1期.  相似文献   

11.
12.
肿瘤转移与微观血瘀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本研究试图以肺癌转移患与肺癌未转移患的血液流变学变化,阐明肿瘤转移与微观血瘀证的关系。通过77例肺癌患(转移27例,未转移50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肺癌患的多项指标较正常人有显性差异(P<0.01或P<0.05);肺癌转移患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较肺癌未转移患有显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肺癌患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肺癌转移起重要作用。进而表明肿瘤转移与微观血瘀证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及其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解毒散结方对肺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为临床运用解毒散解方治疗肺癌,尤其是为防止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来明确解毒散结方抗肺腺癌细胞株A549侵袭转移的能力。体内实验通过构建裸小鼠人肺癌术后转移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解毒散结方组、紫杉醇组、解毒散结方 紫杉醇组,每组10只,观察解毒散解方对裸鼠体重、肺部肿瘤转移数量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解毒散结方可抑制A549细胞迁移、转移的作用,并能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研究发现解毒散结方组体重从术后第3周开始到术后第6周均高于模型组和紫杉醇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解毒散结方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解毒散结方组裸鼠无病生存期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解毒散结方能促进Caspase3表达的上调和VEGF表达的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解毒散结方 紫杉醇组优于解毒散结方组,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散结方可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转移并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同时,解毒散结方可以延长裸鼠无病生存期。并上调Caspase-3的表达,降低VEGF的表达,表明解毒散结方可以控制肺癌转移,其抗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4.
转移是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肿瘤微环境形成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因素,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广泛使用,大量的临床实验也证实中医药治疗肺癌确实有效,与其他常用治疗方法的联合方案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极大帮助。中医药提高肺癌患者免疫力,减少肺癌血管生成,调控肿瘤微环境,通过多靶点抑制肺癌细胞及转移,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对中医药调控肺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具有靶向作用的抗癌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手段,从靶方/靶药/靶标关联分析中医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肺癌脑转移提供指导。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筛选出近3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文献,把所收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同时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对所筛选岀的方剂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运用TCMSP检索高频药对入脑成分,经瑞士目标预测网站获得对应靶点,与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肺癌”“脑转移”的靶点取交集,使用Cytoscape3.7.2构建“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的网络图,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关键靶点的PPI网络,并以Degree值等条件进行筛选,最终得到高频药对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核心靶点的相关信息。再对关键靶点用R语言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KEGG网站中标记主要通路的干预位点。根据以上结果,从靶方/靶药/靶标关联分析中医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岀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方剂42首,其中涉及中药162味,用药频次≥8次的中药20个,出现频度≥9次的药对9组,经辅助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肺癌转移小鼠肿瘤转移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肺组织显微镜下转移灶数目、抑瘤率、抗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53、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PCNA蛋白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加味百合地黄汤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从理论层面探讨“阳化气,阴成形”与肺癌形成及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阴阳的相对属性及无限可分,从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阐释肺癌的中医理论渊源及“阳化气,阴成形”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对肺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瘤体增生侵袭的角度探究“阳化气,阴成形”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体与瘤体之间的阴阳消长、化气成形贯穿肺癌产生、发展及转移的全过程,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来诠释肺癌形成及转移的中医学病机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复发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寻找有效的抗复发、抗转移方法是肿瘤治疗学的重要课题。笔者自创中药复方宁癌散 ,发现对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后的复发及转移有一定疗效。从1994年以来 ,我们对宁癌散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的抗复发抗转移作用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与肺癌转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海  赵文硕 《四川中医》2005,23(10):37-38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根据症状表现对肺癌的早期与中晚期的中医病住分析,对肺癌转移的发展趋势如肺癌血行与淋巴转移以及骨转移提出见解,对肺癌五脏转移提出2种假说。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70%~80%,NSCLC经外科手术切除后,其治疗的焦点乃是肿瘤的转移问题。目前研究表明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与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关系。笔者自拟清肺化积汤通过对NSCLC术后血清sCD44v6含量的影响,可以看出对NSCLC术后的复发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