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男性,24岁.反复口腔溃疡8年,突发下腹隐痛,血便2 h于2000年8月17日入院.查体:体温正常,BP:85/50 mmHg,P:100 次/min,贫血貌,表情淡漠,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血常规:红细胞2.47×10-9/L,血红蛋白63 g/L,中性0.65,淋巴0.28,单核0.07.予输血、止血及补液治疗,出血逐渐停止,腹痛缓解.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一溃疡,大小约(1.5×1.0)cm,表面白苔,边缘整齐,易出血.病理检查:炎性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2.
齐庆瑞 《民航医学》1993,3(1):38-38
患.男性.26岁.于1981年3月25日晚发烧39℃,左眼痛,次日晨起出现视物模糊,以“虹膜睫状体炎”收住眼科。经用激素及扩血管药物治疗50天.上述症状时好时坏。近半月出现消化道症状.阵发性上腹部隐痛,用解痉止痛药效不佳,后伴腹胀、腹泄,稀水样便2~3次/日,3天前排出鲜血便约300ml转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胸部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白塞氏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15例中11例胸部CT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2例肺部肿块CT增强扫描为肺动脉瘤;1例上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致胸壁侧支循环形成;1例肺动脉高压及肺间质病变;其他异常包括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灌注不良、肺间质病变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CT对白塞氏病患者胸部病变尤其是肺动脉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肠型白塞病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型白塞病二例于经瀛潘纪戌张永春肠型白塞病是白塞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国内报告不多,我们曾见到2例,报告如下:例1女,40岁。以口腔反复多发溃疡,间断发热一年余,右下腹痛半个月入院。既往有会阴溃疡。体检:体温38~39℃,口腔多发溃疡,眼及皮肤正常。钡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化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肠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 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肠病患者60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30例患者采用细化护理方案(观察组).比较2种护理方案在患者及医生中的满意度.结果...  相似文献   

7.
Behcet氏病,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症,是一种多系统疾病[1],病因至今不明,临床多见于20~30岁的成年人,病情周期性加重或缓解.无特殊治疗方法。为寻求治疗佳效,采用中西医结合经络穴位针炙、药物封闭和贴敷办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89~1997年,先后与肉科联合诊治13例Behcet氏病人,其中8例为眼型Behcet氏病人,男6例,女2例;年龄20~60岁,平均为40岁,既往无眼部疾病。巴例病人中有2倒虹膜睫状体炎;2例为视网膜炎且其中1例伴有眼底出血;2例角结膜炎伴角膜溃疡;1例玻璃体混浊;1例为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柱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其外科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3月收治405例脊柱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外科处理及其疗效。结果20例(4.94%)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绝大部分经过换药等保守治疗治愈;8例(1.98%)发生切口深部感染,均采用再次手术清创、引流治愈。所有病例无与并发症相关的残留功能障碍。结论及时诊断及选择性外科治疗脊柱术后切口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白塞氏病(BD)的小肠MSCT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内镜病理证实的肠型BD患者的小肠MSCT造影特征,并对肠壁厚度、增强特征、溃疡形态、回盲瓣变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变位于末端回肠及回盲瓣19例,回肠中段2例,盲升肠4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全结肠1例,其中多部位累及9例。26例患者共发现深大溃疡18例,环形溃疡2例,椭圆形浅溃疡3例,弥漫性溃疡3例,溃疡伴穿孔2例,溃疡伴肠道内瘘1例;深大溃疡与其他形态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伴发回盲瓣挛缩2例,变形扩大17例,回盲瓣扩大与挛缩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段的肠壁厚度大于正常肠壁,静脉期的强化绝对值高于动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周围肠系膜脂肪间隙清晰18例,模糊8例;3例可见梳状征,3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伴发轻度增大淋巴结及明显强化。结论:肠型BD的小肠MSCT造影多表现为深大溃疡及肠壁环形增厚,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回盲部好发且回盲瓣口多变形扩大,MSCT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是在病变肠段内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因此又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病。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则是神经节细胞减少、未成熟、发育不全等,也叫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该病是一种少见疾病。我们从2000~03~2008—10,共遇到6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86年12月至1995年2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60例,其中下腔型房缺39例,占继发孔型房缺的24%。现将手术治疗情况总结如下。I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53岁,平均13.5岁。历岁以上者12例。劳力性』已慌、气短24例,因某种原因体检发现心杂音而没有明显症状者1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者29例。体检:全组病人在胸骨左缘第二、三胁间有2~3/6级收缩期荣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35例,第二音固定性分裂34例,三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2例。心电图除1例电轴一7旷,左前分枝阻滞外,所有病人电轴十96o~180o。不完…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28例,其中2例以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肠型.现将临床及X线表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19岁。无明显诱因发热,热度在38.SC-39.4℃之间,腹泻,每天10多次,呈黄色糊状,无粘液脓血。查体右下腹压痛,可触及肿块。入院后体格检查“T39.ZC,BP12/7Kpa,呼吸26次/分,Pll2次/分,颈部可触及黄豆粒大小淋巴结4枚,可活动。心肺听诊(-),腹软,肝下线肋下2.ocm,脾末及,右下腹可触及拳头大小肿块,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整,不能活动,质中,压痛(+)。实验室检查:Hb79g/LW…  相似文献   

13.
肠型急性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共收治67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入选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100例,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7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白塞氏病是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累及多系统并可反复发作的血管炎。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医师Hulusi Behcet首先描述了其经典的三联征——眼葡萄膜炎或眼色素层炎、口腔溃疡和生殖器溃疡(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目前,白塞氏病最常用的诊断标准是国际白塞氏病研究小组提出的诊断标准。确诊白塞氏病需要复发性口腔溃疡加上以下诊断标准中的两条:复发性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眼部损害或过敏试验(针刺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8年2月-2003年9月收治气管食管联合伤6例,均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6 2例四肢主干血管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四肢主干动脉伤的早期处理方法,减少术后伤残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6 2例四肢主干血管伤用不同方法处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原因。结果 单纯血管吻合组9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5例;采用血管吻合 切开减压(前臂或小腿深筋膜切开)组共4 7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4例。单纯行血管吻合比血管吻合 切开减压更易发生缺血性肌挛缩(P <0 .0 5 )。8例通血后高钾血症均以血液透析处理后取得良好效果。截肢5例;死亡1例。长时间缺血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对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及时行缺血肢体的切开减压,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密切监测血钾水平、每小时尿量,及时处理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对降低伤残率、杜绝死亡病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肠白塞氏病肠外瘘的治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1985年,我科共收治肠外瘘387例,其中有5例是由肠白塞氏病引起的。这种肠外瘘病情复杂,治疗困难,并发症多,易复发,治疗效果差。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 本组因肠白塞氏病引起的肠外瘘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9~61岁,50岁以下者4例。全部有口腔、眼、会阴部皮肤溃疡三联症表现,完全型3例,不完全型2型。从三联症状出现到发生肠外瘘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8例(91髋)进行跟踪随访.其中男67例,女21例;年龄19~68岁,平均42.5岁;分析各种因素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6%。其中异位骨化15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3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尽早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技巧和复位质量,术中仔细操作,保护神经,术后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治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