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病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C)数量及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APAAP桥联标法测定NKC数量;MTT法检测NKC活性。结果:白血病组NKC数量及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白血病缓解后NKC数量、活性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复发时再次下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NKC数量、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略高于白血病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NKC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而NKC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NKC数量和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急、慢性病例之间无差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 IHA)组NKC数量正常,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 IHA缓解后活性接近正常(P>0.05)。结论:NKC变化可反映体内免疫功能状态,其检测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应用~(125)I—UdR释放法对25例正常人及50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NK活性进行了观察.发现男性NK活性(平均为59.8±10.5%)显著高于女性者(平均为41.0±6.5%)P<0.05.慢性肝病患者NK活性(平均为31.8±18.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平均为57.4±11.0%)P<0.001.且肝硬化病人NK活性(平均为31.6±16.5%)显著低于慢性肝炎者(平均为35.8±18.5%)P<0.05。推测慢性肝病患者NK活性降低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康尔血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变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机制复杂,但机体抗病毒免疫力低下而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在体内复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1,2]。康尔血是由从冬虫夏草及菌丝、刺五加、丹参等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生化制剂。本文报道了康尔血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一试剂、比色法检测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O)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 ,且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腹水组 >慢性乙型肝炎组 ,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及无腹水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TBIL、GLO呈正相关 ,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NO在HBV致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NO水平升高贯穿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全过程 ,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HTK〗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HLA-Cw基因型的关系。〖HTW〗方法〓〖HTK〗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期患者、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外周血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并通过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型(PCR-SSO)技术进行HLA-Cw的基因分型。〖HTW〗结果〓〖HTK〗急性肝炎组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22.62±3.70)% vs (19.03±4.91)%,(65.28±14.45)% vs (53.88±14.01)%,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14.36±1.07)% vs (19.03±4.91)%,(47.14±5.67)% vs (53.88±14.01)%,P<0.05],且急性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HLA-Cw位点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HLA-Cw*03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活化NK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γ=-0.394,P< 0.05)。〖HTW〗结论〓〖HTK〗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HLA-Cw*03基因型可能是通过影响NK细胞而导致HBV感染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时内源性一氧化氮 (NO)产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74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 (TNF)、内毒素 (LPS)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各型重型肝炎患者TNF、ET水平显著升高 ,急性重肝、亚急性重肝患者NO水平呈现高、低两种状态 ,其中NO低水平组死亡率显著增高 (P <0 .0 5 )。慢重肝患者NO水平较低。结论 重型肝炎的急性炎症期NO产生增多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9.
用125IUdR释放法分别测定了3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58例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表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NK细胞活性(21+6.8%)明显低于正常人(35.2+10.4%)(p<0.01)。并发现NK细胞活性与预后有关。NK细胞活性愈低,预后愈差。提示NK细胞活性可作为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的一项免疫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变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其与腹水的关系.方法测定34名无腹水(A组)、51名有腹水(B组)的乙肝肝硬变患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血浆内源性一氧化氮及内毒素水平,结果以t检验、x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血浆NO及内毒素水平均较献血贝明显升高(A组P<0.05,B组P<0.01),B组者较A组者升高显著(P<0.05),B组内毒素血症发生率较A组高(P<0.05).患者血浆内源性NO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正相关(r=0.528,P<0.001).结论乙肝肝硬变患者腹水可能与内源性NO有关,降低血浆内源性NO水平对这些患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7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慢乙肝患者CD3 细胞、CD4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减低,CD8 细胞活性增高,CD4/CK8之值减小,并与疾病程度相关。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的患者比较,各项指标值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慢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免疫指标的监测对于判断预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u L  Tian S  Chen H  Zho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30-83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然杀伤 (NK)细胞的数目和活性。方法 对 4 6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法单相抑郁症的患者及 4 6名健康对照者 ,收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和酶释放试验 ,检测NK细胞亚群及活性 ;同时对抑郁症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及活性的再检测 ,并作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抑郁症患者NK细胞亚群治疗前为 9 7%± 5 6 % ,治疗后为11 0 %± 5 5 %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该组NK细胞活性 (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之比分别为2 0 :1和 10 :1)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经治疗后NK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NK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抑郁症可改变机体NK细胞的数目和活性 ,治疗后可增加NK细胞活性 ,但不能增加其数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损害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5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B、C级分别为19、21、11例)和31名正常对照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NO、ET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受试对象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受试对象肝功能。结果: 肝硬化各组(Child-PughA、B、C级)血浆中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各组患者血浆中NO、ET水平随肝功能恶化逐渐升高,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NO/ET较对照组升高(P<0.01);NO/ET在Child-PughA、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Child-PughB、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组的门静脉血流量(PVBF)、脾静脉血流量(SVB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C级升高更明显,Child-PughC级与ChildPughA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hild-PughC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浆中NO、ET含量与PVBF、SVBF呈显著正相关,而对照组与上述各递质间无直线相关关系。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患者NO、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无腹腔积液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中NO和ET水平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对肝功能预测有重要意义。NO、ET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64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且其升高水平在失代偿、有腹水、肝功能分级差,伴有并发症的患者较代偿、无腹水、肝功能分级好,不伴有并发症的患者明显(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活动情况、腹水形成、肝功损害,并发症发生及预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高动力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一氧化氮 (NO)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及其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及比色法检测了 2 8例肝硬化患者 (其中 Child- Pugh A、B、C级分别为 6、10、12例 )和 16例正常对照的血浆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 ,并对受试者的心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 (包括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外周血管阻力 )进行同步观察。 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NO、N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5 2 .34对 36 .95μm ol/ L ,P<0 .0 5 ;32 .6 9对 2 1.2 4μm ol· L- 1 · m in- 1 ,P<0 .0 5 ) ,肝功能越差 ,NO、NOS水平越高。Child- Pugh C级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9.6 2对 4.84L / m in,P<0 .0 1;5 .36对 3.6 2 L· m in- 1 · m- 2 ,P<0 .0 1) ,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8.6 1对 12 .12 Pa· s· m- 3,P<0 .0 1)。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r=0 .6 72 ,P<0 .0 5 ;r=0 .70 4,P<0 .0 5 ) ;NO水平与外周阻力呈显著负相关(r=- 0 .5 86 ,P<0 .0 5 )。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 NO生成增多 ,并在门脉高压形成及血液动力学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NO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超及水银血压计分别检测15 例肝硬化患者及10 例正常人每分心输出量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Griess 方法测定50 例肝硬化患者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每分心输出量增加( P< 0-025) ,平均动脉压降低( P<0-05),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 P< 0-001) ,且肝硬化患者每分心输出量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1) 。结论: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增加,说明肝硬化时机体存在着高动力循环,NO作为扩血管剂可能参与了其高动力循环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体外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腹腔液(PF)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作用。方法:以Hela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LDH释放法测定与EM 患者PF共同孵育后正常人血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作用2 h 时,非EM 患者和EM 患者PF对正常人外周血NK 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7.1±18.9)% 和(65.2±21.8)% ,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 0.01)。抑制率与EM 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 0.602 3, P< 0.05)。延长PF与淋巴细胞的作用时间,则PF对NK 细胞活性的抑制率也随之升高。结论:EM 患者的PF对NK 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