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外周血自噬基因Benlin-1表达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价值。 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238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根据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情况分为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对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脓毒症组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中病死患者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患者(P<0.05);经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具有预测价值;经COX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在Logistic模型中生成Beclin-1联合APACHEⅡ评分的新指标-0.566-2.238×Beclin-1+0.065×APACHEⅡ评分,该指标预测28 d病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6452、优于单一指标。 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Beclin-1表达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beclin-1联合APACHEⅡ评分对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2 0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ICU深部真菌感染患病率为 6.9% ,菌种以热带念珠菌占第一位。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 41.7% ,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和既往健康评分 (APACHEⅡ ) >2 0分、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是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独立病死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休克和MOF、减少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是降低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 2013年9月笔者医院ICU收治2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SAE组与非SAE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死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原学资料、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APACHEII评分.结果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发生率为39.5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G-及G+菌检出率、WBC、K+、TBIL、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患者病死率、真菌检出率、ALT、AST、DBIL、pH值、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HEⅡ评分、ALT、AST、pH值是SA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浆白细胞介素-33(IL-33)在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5年4月该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器官功能、感染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6例)和感染性休克组(48例),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检查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ICU各时间的APACHE Ⅱ评分、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的变化;比较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ICU各时间的IL-33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延长,且感染性休克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IL-1β、TNF-α、sST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L-1β、TNF-α、sST2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P >0.05)。入ICU 30 d后有9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111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下降,死亡组患者入ICU 3 h内IL-33水平较存活组低,入ICU 24 h和5 d时IL-33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IL-33水平升高,而后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且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因此血浆IL-33水平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ICU内60例肺部感染病原菌为PDR—Ab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d的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用SSPS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例PDR—Ab肺部感染患者30d内的病死率为40%;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7d、基础疾病、器官衰竭数目、肺部合并真菌感染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中均具有显著差异;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器官衰竭数目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器官衰竭数目≥2个,提示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严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死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05年1月-2009年12月5年期间收治的120例严重感染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资料等,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严重感染患者病死危险因素。结果 2005-2009年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严重感染总发生率为8.2%(120/1463),总病死率为70.0%(84/1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龄、总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低白蛋白(〈35g.L-1)、碱剩余(BE)、接受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检查治疗和合并衰竭器官数目与病死率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龄、APACHEⅡ评分和合并功能衰竭的器官数目是影响严重感染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高,伴有老龄、初始APACHEⅡ评分≥20分和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感染患者死亡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病死危险因素与相应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病死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96例患者病死率为57.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在APACHEⅡ评分、年龄、SIRS数目、血液感染、平均动脉压及白蛋白、24 h尿量与MODS数目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SIRS数目、APACHEⅡ评分与MODS数目是导致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时,对炎症反应进行积极调控,以去除病因为基础展开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该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吴媛  王小闯  侯彦丽 《浙江医学》2019,41(16):1772-1775,178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ICU住院时间>14d的27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IC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ICS组145例和非PICS组12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结果PICS组并发急性肾损伤及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比例、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均较非PICS组明显升高(均P<0.05);PICS组肠内营养患者的比例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BMI、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非PICS组(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机械通气、血清前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脓毒症患者诊治过程中,需要警惕机械通气、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过低、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的脓毒症患者并发PICS的风险,及时对症处理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综合ICU392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比较老年脓毒症和非老年脓毒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率、基础疾病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APACHEII评分值、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均较非老年脓毒症患者高(P<0.01);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基础病、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评分及医院感染率与其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及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情严重、预后差的特点,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应早期有效控制感染,减少重症脓毒症的发生,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各项生理指标的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度(glycemic variability,GV)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10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DM伴脓毒症休克组(48例)和非DM伴脓毒症休克组(5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确诊脓毒症休克后第1~14天每日血糖水平,计算GV。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GV联合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DM伴脓毒症休克组相比,DM伴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APACHEⅡ、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和GV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M)水平降低(P<0.05);GV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856,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GV和APACHEⅡ可能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V和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GV联合APACHEⅡ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860(P<0.05),敏感度为95.6%,特异性为68.9%。结论 GV联合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璇  唐忠平  林凤  管亚惠 《吉林医学》2014,(8):1583-1584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脓毒症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治疗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48 h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测定动脉血气氧分压(PO2)、乳酸(Lac)、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并采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评价,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减少,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28 d死亡率降低,ICU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多个器官起支持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中自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将40例ARDS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和常规治疗+CRRT治疗组(B组20例).B组患者在确诊为ARDS时即给予CRRT治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者ARDS诊断建立即刻(0 h)和病程中(12、24、48、72 h)血清IL-6的变化,同时采用动态APACHEⅡ评分(0、24、48、72 h)对患者整体病情变化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结果 ARDS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死亡组血清IL-6水平亦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无论在生存组还是死亡组,血清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性(r=0.560、0.518,P=0.008、0.023).在ARDS病程中,相对于A组,B组有持续降低的血清IL-6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均P<0.05).A组与B组VAP发生率分别为80%和45%(P=0.022);ICU病死率分别为55%和40%(P=0.342);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5)d和(12±5)d(P=0.027);住ICU时间分别为(19±5)d和(16±5)d(P=0.030).结论 ARDS患者血清中升高的IL-6水平与肺损伤程度有关.早期应用CRRT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前列腺素E1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促炎及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ICU的脓毒症患者120例分为A、B、C、D4组,每组30倒.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前列腺素E1和血必净注射液,B组加用前列腺素E1,C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D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对比观察4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Marshall评分、抗炎及促炎因子、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28 d病死率等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及Marshal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B、C、D组比较,A组治疗后APACHEⅡ及Marshall评分、IL-1β、IL-6及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28 d病死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体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降低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血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ICU预计住院时间>48?h的成年患者280例,入ICU后24?h内取血标本送检,按血钠水平分为正常血钠组(血钠135~145?mmol/L)、低血钠组(血钠<135?mmol/L)和高血钠组(血钠>145?mmol/L)。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组成、实验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预后等,并计算入ICU后24?h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比较高血钠组与非高血钠组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280例重症患者中,非高血钠组197例,高血钠组83例,分别占总例数的70.4%和29.6%。高血钠组中严重脓毒症21例(25.3%)、肾功能不全15例(18.1%),与非高血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钠组与非高血钠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CHEⅡ、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血钠水平为影响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钠水平为影响ICU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晓欢  韩姝  汪莉  丁晖  宋全红  关红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9):3735-3741
背景 大量学者研究发现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各种先进的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良好救治条件,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对患者的生理、认知及心理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很难或延迟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的 明确ICU患者转出前24 h及转出后1周、3个月、6个月的自理能力及其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择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ICU接受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ICU患者转出前24 h及转出后1周、3个月、6个月的自理能力,并比较不同时间、特征的ICU患者的自理能力。ICU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196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8.4%。ICU患者自理能力随转出ICU时间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244.00,P<0.001)。不同年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情况的ICU患者转出前24 h、转出后1周 BI评定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情况的ICU患者转后3个月、6个月BI评定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是ICU患者转出前24 h、转出后1周、3个月、6个月BI评定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ICU患者转出前24 h(r=-0.44、-0.35)、转出后1周(r=-0.36、-0.31)、3个月(r=-0.51、-0.26)、6个月(r=-0.49、-0.16)的BI评定量表总分与其年龄、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CU患者自理能力较差,转出后6个月,134例患者中仅有34例患者自理能力为无需依赖,并且年龄越大、APACHEⅡ评分越高的患者自理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16.
刘壮  段美丽  李昂 《医学综述》2012,(24):4279-4281
目的评价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观察183例ARDS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及24 h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临床及预后相关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其差异性,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将存活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即刻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以24 h乳酸清除率>30%作为生存预测的界点,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81.7%。在存活患者中,血乳酸升高组的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与ARDS患者预后相关,其可以预测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重症医学科(ICU)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4年入住ICU的SLE合并脓毒症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包括主要器官受累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感染部位及病原体检查结果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0例患者,以女性为主(86%),SLEDAI (15.8±6.3)分, APACHEⅡ (25.8±6.5)分,ICU内死亡率为46.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多器官衰竭,进入ICU 的最常见原因是呼吸衰竭。感染以G-菌为主。多变量logistic回归提示ICU内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及较高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预后相关。结论 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较高的APACHEⅡ评分是ICU内SLE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血乳酸动态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乳酸动态检测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 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1-10月该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对其血乳酸水平、 乳酸清除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变量与预后进 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乳酸升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乳酸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乳酸峰值分组中,3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中,高清除率组除外APACHEⅡ评分,其余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乳酸、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死亡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PACHEⅡ评分3组比较,乳酸峰值、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 (P<0.05).入院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乳 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脓毒症合并活动性结核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出院结局,分为死亡组19例,存活组42例,筛选出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核菌痰涂片阳性、结核延迟治疗和急性肾损伤可作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脓毒症合并活动性结核危重患者死亡率高。APACHEⅡ评分、结核菌痰涂片阳性、结核延迟治疗和急性肾损伤是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AGIⅡ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EEN组)和对照组(LEN组)各30例,观察组在入科后24~48 h内启动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入科72 h以后启动肠内营养。比较2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观察2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 结果 2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3.33%vs. 26.67%)与28 d病死率(20.00%vs. 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血清D-乳酸、DAO、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合并AGI患者,EEN可以保护肠屏障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低,但对短期预后无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