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鉴别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乳腺常规MR和动态增强扫描的乳腺癌患者(75例浸润性、25例非浸润性),将其分为训练组(n=70)和验证组(n=30)。提取病灶纹理特征,采用最小绝对缩减和变量选择算子(LASSO)回归对训练组纹理特征进行降维,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比较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提取3 132个影像学特征,经LASSO回归降维获得19个价值较高者,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之间,训练组和验证组毛刺、基底细胞角蛋白(CK5/6)、瘤细胞增殖因子(Ki-67)和影像组学标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组TIC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CK5/6、Ki-67和影像组学标签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鉴别浸润性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97和0.85,均优于CK5/6、Ki-67和影像组学标签。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MRI表现,分析其功能MRI参数与Ki-67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52例ILC(ILC组)、132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组),术前均接受乳腺MR检查。对比分析2组MRI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及ADC值差异,探讨ILC组功能学参数值与Ki-67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IDC组比较,ILC组Ki-67指数降低(t=-3.50,P<0.01),更易出现非肿块样强化(χ2=48.74,P<0.01),ADC值及达峰时间(TTP)值均升高(t=2.48、2.98,P均<0.05)。ILC组Ki-67指数与ADC值呈负相关(r=-0.67,P<0.01),与早期强化率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 乳腺IL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术前诊断ILC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在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髓样癌(髓样癌组)及36例乳腺纤维腺瘤(纤维腺瘤组)资料,分析并比较2组MRI特征。结果 髓样癌组患者年龄大于纤维腺瘤组(t=2.791,P=0.008)。2组间病灶最大径、病灶内部强化特征、坏死及囊变征象、平扫T2WI病灶信号强度、DWI病灶信号强度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病灶数目、形态、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MRI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0T MR影像特征中能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3.0T 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191例,其中三阴型乳腺癌25例(TNBC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66例(非TNBC组),比较2组年龄、病灶形态、肿块数目、大小、形状、边缘、强化特征、T2WI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瘤周血管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TNBC组比较,TNBC组病灶多表现为边缘光滑(P=0.023)、圆形(P=0.001)肿块,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P<0.001),病灶T2WI多呈高信号(P=0.003),ADC值相对较高(P=0.022),瘤周血管增多(P=0.046)。其中肿块强化特征、T2WI信号、ADC值及瘤周血管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为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个因素联合预测TNB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结论 肿块环形强化、T2WI高信号、ADC值相对较高、瘤周血管增多是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临床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特征与肿瘤增殖抗原指数(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40例,术前均行乳腺DCE-MRI,术后进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将其分为Ki-67低表达(Ki-67<14%)和高表达(Ki-67 ≥ 14%),比较患者临床特征(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肿瘤DCE-MRI特征(形态、边缘、T2WI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Ki-67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中位年龄、淋巴结转移状态、肿块形态和T2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0.124、0.283、0.587),乳腺癌肿块最大径、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边缘、强化类型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Ki-67表达状态乳腺癌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DCE-MRI影像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合成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及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资料,包括低级别胶质瘤(LGG)27例、高级别胶质瘤(HGG)42例,术前均接受颅脑MRI、合成MRI和DWI。检测肿瘤实质T1值、T2值、质子密度(PD)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LGG与HGG间各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单独及联合鉴别LGG与HGG的效能,分析各参数与Ki-67标记指数(Ki-67 LI)的相关性。结果 LGG T1值及PD低于HGG (P均<0.001),而ADC高于HGG (P<0.001),二者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单一参数中,以ADC鉴别LGG与HG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高于T1值(AUC=0.862)和PD (AUC=0.848)(P均>0.05);T1值+PD+ADC的AUC (0.988)高于任一单一参数(P均<0.0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6%和100%。肿瘤ADC与其Ki-67 LI呈中等负相关(r=-0.617,P<0.001),T1值和PD与Ki-67 LI呈中等正相关(r=0.441、0.437,P均<0.001),T2值与Ki-67 LI无明显相关性(r=-0.044,P=0.719)。结论 合成MRI联合DWI可无创评估胶质瘤级别及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强化与病理学分级及免疫组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Gd-BOPTA增强MR扫描的53例HCC患者的MRI及病理学资料,测量HCC肝胆期强化率(CER)、SNR和CNR。依据术后病理分级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K7、CK19、CD34、Ki-67的表达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病理分级Ⅰ级HCC患者11例、Ⅱ级27例、Ⅲ级15例,无Ⅳ级患者;不同病理分级HCC之间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CER、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K19阳性组与阴性组、CD34阳性组与阴性组HCC之间肝胆期C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K7和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肝胆期CER、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C的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CER与CK19或CD34阳性表达有一定关联,肝胆期CER越低,越倾向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ER、PR、HER2或Ki-67不同表达状态乳腺癌在DCE-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确定ER、PR、HER2及Ki-67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病例,均在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比较ER、PR、HER2及Ki-67不同表达状态癌灶的MRI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特征的差异。结果 共269例入组。ER阳性癌灶出现小肿块的比例稍高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ER阴性癌肿边缘光滑的比例稍高于阳性者,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1)。PR阴性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高于阳性组(P=0.033)。Ki-67低表达者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低于过表达者(P<0.001)。相对于过表达者,HER2低表达及Ki-67低表达者均倾向出现小病灶(P均<0.05)。ER、PR、HER2及不同Ki-67表达状态下癌灶MRI动态增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MRI所示癌灶大小和/或边缘状态与ER、PR、HER2及Ki-67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增强特征与诸分子标记物之间未见稳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食和民族因素对声脉冲辐射弹性成像(ARFIE)测量肝脏实质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9名健康志愿者按民族(汉族和维吾尔族)分为汉族组(n=70)、维吾尔族组(n=49),通过ARFIE技术分别测量其空腹、进食后0.5、1.0、1.5、2.0 h的肝脏剪切波速度(SW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间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空腹状态下S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食后0.5、1.0、1.5、2.0 h的SW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SWV值随进食后时间变化趋势相似(P>0.05),均表现为0.5 h显著增高(与空腹比较,P<0.05),1.0 h达峰值(与0.5 h比较,P<0.05)、1.5 h开始下降(与1.0 h比较,P<0.05),2.0 h 降至空腹状态水平(与1.5 h比较,P<0.05,与空腹状态比较,P>0.05)。结论 进食影响ARFIE测定的肝脏SWV,进食2 h内SWV高于空腹状态,2小时后降至空腹状态水平;民族因素在空腹状态及进食后各时段对肝脏SMV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超声造影(CEUS)动态观察小鼠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灶及新生血管变化,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靶向治疗TNBC的价值。方法 建立30只TNBC小鼠模型,分为靶向组(靶向阻断EGFR通路)及对照组各15只。分别于建模后第5、10、15、20天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测量相关参数;每次检查结束后随机处死3~4只小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标本中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CEUS参数与EGFR及VEGF的关系。结果 建模后第5天,靶向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建模后第10~20天,靶向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各时间点靶向组峰值强度(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上升时间(RT)及峰值时间(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建模后第10~20天靶向组EG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建模后第5~20天靶向组VEG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EGFR与VEGF相关(r=0.629,P<0.001);PI与EGFR及VEGF均相关(r=0.679、0.839,P均<0.001)。结论 CEUS可评估小鼠TNBC病灶及新生血管变化;靶向阻断EGFR通路可有效缩小小鼠TNBC模型肿瘤体积,降低其CEUS PI及EGFR、VEG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术前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磁共振影像(b=0、800、1 000 s/mm~2),并测量其ADC值,分析ADC值与Ki-67指数的相关性。根据Ki-67指数的不同分为A组(低Ki-67组,n=60)和B组(高Ki-67组,n=60),比较两组间的ADC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测量的ADC值与Ki-67指数明显负相关(r_(b值800)=-0.587,r_(b值1 000)=-0.63,P0.000 1)。相同b值下,B组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A组(P0.000 1)。b值为1 000 s/mm~2时的平均ADC值小于同组b值800 s/mm~2的平均ADC值。当b值为800、1 000 s/mm~2时,分别以ADC值1 954.00、1 521.00(10~(-6)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A、B组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94,敏感度分别为73.30%、83.00%,特异度分别为95.00%、91.70%。结论:MRI ADC值与乳腺癌Ki-67指数表达明显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指导乳腺癌术前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超声测量北方汉族健康人群膝、踝关节软骨、肌腱厚度,并提出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肌肉骨骼超声(MSUS)测量373名北方汉族健康人膝、踝关节软骨、肌腱结构,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男性股骨髁软骨、距骨软骨、髌韧带及跟腱厚度均大于女性(P均<0.01)。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女性足底筋膜增厚的影响因素(P均<0.05),BMI是女性跟腱增厚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BMI及锻炼频率是男性足底筋膜增厚的影响因素(P均<0.05)。BMI及锻炼频率是男性跟腱增厚的影响因素(P均<0.05)。低BMI是男性股骨髁软骨外侧厚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SUS所测膝踝软骨和肌腱参考值范围可为发现异常及病变提供依据;性别、年龄及BMI均影响北方汉族健康人股骨髁软骨、跟腱及足底筋膜厚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BI-RADS 4A类纤维腺瘤、腺病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TNBC (TNBC组)、34例超声BI-RADS 4A类的纤维腺瘤(纤维腺瘤组)、36例BI-RADS 4A类的腺病(腺病组)的超声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BC组与纤维腺瘤组的年龄、病灶大小、形状、内部回声、边缘、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TNBC组与腺病组的年龄、肿块大小、边缘、与周边导管关系、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纤维腺瘤组与腺病组的形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3组的边界、声晕、后方回声、方位、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NBC乳腺癌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病灶多>2 cm,表现为极低回声,不规则形,边界清晰,质硬,BI-RADS分类多4B及以上;超声BI-RADS 4A类的纤维腺瘤常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超声BI-RADS 4A类的腺病常呈不规则形,垂直位生长时易与乳腺癌混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和半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采用杂合动态增强MR序列对59例患者共66个乳腺病变进行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和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初始增强曲线下面积(IAUGC)、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比率(CER)及正向增强积分(PEI);定量参数为前向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容积转移常数(Kep)和每单位体积组织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以非参数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66个乳腺病变中,恶性31个(恶性组),良性35个(良性组),2组间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PEI、C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的AUC均>0.7。半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较单个参数均有显著提高(P均<0.05);定量参数联合后的AUC较Ktrans无显著提高(P=0.134),较Kep和Ve有显著提高(P均<0.001)。半定量联合与定量参数联合诊断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 Ktrans、Kep、TIC、IAUGC及MaxSlope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效能;多参数联合,乳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和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