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材》2015,(6)
目的:通过GC-MS研究韭菜子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韭菜子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韭菜子挥发油成分。结果:从韭菜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75.45%,其中大部分物质都是含硫化合物。结论:韭菜子含硫化合物中3-(异丙基硫代)丙酸、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1,3-二噻烷、糠基甲基硫醚、2,2-二(甲硫基)丙烷、双(乙基硫代)甲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薤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从鲜品薤白的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13种和20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62.5%和59.63%;从炮制后的干品薤白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3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74.89%和87.66%。结论炮制前后有共有成分6种,分别为2,3-二甲基二硫醚、3,4-二甲基噻吩、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丙硫醇、Z-甲硫基丙烯。薤白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华北鸦葱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华北鸦葱根、茎叶和花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北鸦葱根、茎叶和花部位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首次从华北鸦葱根、茎叶和花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8,24,15种成分.结论 华北鸦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根、茎叶和花部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均为脂肪酸类和酯类.同已报道的蒙古鸦葱全草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比,华北鸦葱挥发油中的化合物在数量与组成上均与之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芜菁根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C)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芜菁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36%.其中主要成分为丙酸异丙酯(30.04%)、辛烷(9.95%)、2-甲基庚烷(5.49%)、正壬烷(4.73%)、二甲基三硫醚(2.84%)、3-甲基庚烷(2.55%)、二甲基二硫醚(2.36%)等.结论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芜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韭黄的乙醚提取物在SOS试验中显示有显著的抗突变活性,用GC-MS联用仪分析,计算机检索,共分离出8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1个主要组分。大部分为含硫化合物,如1,3-二噻烷,2-甲基氧硫杂烷己烷、二(2-烯丙基)三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莪术不同部位,包括根茎、块根以及须根在内的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进行分析,对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部位莪术挥发油进行提取,采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莪术挥发油中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经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化合物所占百分比进行检测。结果 莪术样本的根茎、块根、须根部位挥发油获得率分别为0.6%,0.4%以及4.1%,且根茎以及块根颜色分别为为黄色至紫色,而须根挥发油表现为紫色。另选择莪术根茎、块根及须根部位内挥发油在种类以及含量上存在差异性,并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根茎获得化合物共61个,占总量76.25%,从块根中鉴定6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0.00%,须根而中仅仅鉴定出化合物共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60.00%。结论 表明莪术根茎、块根、须根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种类以及所占比均存在差异,并证实根茎部分也存在相当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可为莪术不同部位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莱菔子生品及炒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莱菔子的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莱菔子生品和炒制品中分别分离鉴定出26种和27种化合物,共有成分11种,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80.3%和54.90%,其中生品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二甲基二硫醚(23.26%),二甲基三硫醚(13.74%),芥酸(3.45%),油酸(2.98%)等,炒制品中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亚麻酸(9.43%),油酸(8.80%),棕榈酸(5.64%),二甲基二硫醚(5.21%),二甲基三硫醚(4.18%)等。结论: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莱菔子生品及炒制品中挥发性成分及质量分数变化,可以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面为莱菔子生品及炒制品功效差异奠定一定的物质理论基础,为其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能  周振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348-1349
目的对仁东道地大蒜的挥发成分进行综合的研究。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源自玉林市仁东镇8个不同自然村的大蒜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大约3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28%~33%)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3%~19%)。结论 8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8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可以分为3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山木通根及根茎与茎叶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木通根及根茎、茎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根及根茎挥发油中鉴定了9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03%;茎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23%.结论 两者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产凹叶厚朴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红  邓先清  黄玉珊 《中草药》2015,46(24):3649-3654
目的对井冈山产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var biloba果实、花、干皮、叶4个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厚朴不同部位的入药性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4个部位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井冈山产凹叶厚朴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个化学成分,其中果实中鉴定出1-石竹烯、α-蒎烯等42个成分,质量分数占98.7%:花中鉴定出4-羟基-4-甲基-2-戊酮、茨烯等19个成分,质量分数占77.59%:干皮中鉴定出α-按叶油醇、四十四烷等24个成分,质量分数占77.92%;叶中鉴定出1-石竹烯、α-桉叶油醇等32个成分,质量分数占76.48%。1-石竹烯和四十三烷为4个部位共有。结论从凹叶厚朴挥发油成分角度,凹叶厚朴叶可替代厚朴皮入药,果实可以入药,花活性成分量很少,不建议入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 12%)须根(0. 75%)地上部分(0. 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 29%)根茎(44. 5%)地上部分(39. 95%); 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 87%) A(0. 75%) B(0. 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 14%) A(73. 09%) B(67. 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34%;采用HS-SPME-GC-MS共分离出62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29%。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5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4-异硫代氰酰基-1-丁烯。结论:SD与HS-SPME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两者联用分析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韩飞  陈泣  舒积成  赵志冬  黄艺  许汉林  杨明 《中草药》2015,46(13):1887-1891
目的研究湖北产牛至Origanum vulgare药材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药材不同部位(花和叶、茎、根)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成分在组分中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牛至花和叶中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78%;牛至茎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1%,牛至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97%,3种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化合物59个,其中18个为在牛至挥发油成分中首次报道。结论牛至药材的根、茎中除含有花、叶部位相同的抗菌成分外,还含有大量脂肪酸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绿茶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山绿茶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山绿茶茎和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2个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绿茶茎中鉴定出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7%;从叶中鉴定出3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48%。茎与叶挥发油成分中均含有的化合物有:糠醛、2,4-已二烯、(Z)-2,6-二甲基-2,6-辛二烯、乙酸己酯、双戊烯、正辛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萜品油烯、芳樟醇、α-松油醇、β-环柠檬醛、橙花醇、香叶醇、己酸环己酯、β-紫罗兰酮。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为山绿茶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季节一年蓬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年蓬花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 结果: 从春季和秋季一年蓬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1,32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80.66%,90.85%。 结论: 春季和秋季一年蓬花挥发油以萜类化合物为主,高于2.00%的化学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红车轴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红车轴草挥发油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成分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红车轴草茎、叶和花共鉴定出155种化合物,包括烃类55种、醇类29种、酮类23种、酯类13种、醛类21种、酸类2种、酚类3种、杂环及其他类化合物9种。茎鉴定出95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4.15%,主要含有35种烃类(39.14%),18种醇类(10.86%),16种酮类(19.61%),6种酯类(4.06%),11种醛类(7.48%);叶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5.17%,主要含有37种烃类(41.58%),16种醇类(14.88%),12种酮类(18.18%),3种酯类(9.27%),14种醛类(4.69%);花鉴定出78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1.66%,主要含有28种烃类(45.24%),12种醇类(4.81%),10种酮类(11.57%),8种酯类(6.65%),11种醛类(9.24%)。茎、叶和花3个样品获得的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分别为0.56×109,1.14×109,0.55×109,叶中挥发油具有最大的峰面积。3个部位样品中共有成分为41种,但茎、叶和花含有特有成分分别为29,41,14种。2个主成分可代表3个样品的155种挥发油成分,样品之间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叶样品的综合评分最高。结论:红车轴草茎、叶和花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胡静  付志博  桑情妮  张敏  章弘扬  胡坪 《中草药》2019,50(7):1555-1561
目的分析和比较辛夷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经典名方中以辛夷仁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辛夷和辛夷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油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79%和0.45%,采用GC-MS共分别鉴定出87、82、85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以GC-MS数据结合PCA可以很好地区分辛夷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结论辛夷仁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与辛夷一致,但含量远高于辛夷全花蕾,经典名方以辛夷仁入药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海通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该药材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和超声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海通叶挥发油的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12 h,蒸馏提取10 h,超声80 min,挥发油得率0.332%。共分离出59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3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5.14%。相对质量分数5%的化学成分有1-辛烯-3-醇(19.020%),芳樟醇(12.981%),植醇(11.768%),己烯醛(9.911%)及α-蒎烯(6.681%)。结论:优选的海通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合理,挥发油的提取效率较高。海通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萜类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核桃楸皮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汽汽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核桃楸皮中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汽汽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97.76%;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69.06%.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核桃楸皮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为全面了解核桃楸皮中挥发性成分及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