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人口疾病谱和死因序的变化已经引起卫生工作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主要领导同志最近明确提出要求:各级卫生部门今后要用右手抓传染病,滕出左手抓非传染性慢病。据此,笔者联想到我国传染病的构成、分布及流行程度亦发生了很大变化,卫生防疫工作策略似乎也该进行相应的调整。1 传染病流行态势的变化 (1)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率以1970年为分界线,前20多年随着疫情报告网的健全,疫情呈上升趋势;后20多年才正常显示防疫工作效果,疫情呈下降趋势。1970年  相似文献   

2.
昆山市1950-2010年传染病流行动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明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289-2291
目的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昆山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形势和趋势,探讨当前昆山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50-2010年昆山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了91.33%和98.72%;20世纪60年代之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下降,死亡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1950-2010年昆山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昆山市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医院预防工作,包括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医院内感染控制、输血及血制品安全、新生儿免疫接种、重点疾病监测、放射线防护、医院生活卫生、民众健康教育等。这些工作大多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与防治工作密切相关。近些年来,传染病流行态势的变化以及因此而进行的防疫策略调整,对医院预防工作提出了更为紧迫、更为严格的要求,亦愈发显示出医院预防工作的重要性。1 传染病流行态势的变化1.1 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建国近50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率以1970年为分界线,前20多年随着疫情报告网的健全,疫情呈上升趋势;后20多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州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后下降。死亡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1962-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沧州市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部队传染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积累传染病监测的资料,以便科学地指导卫生防病工作和为评价《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全军除害灭病规划》(下称规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本文收集了1970~1985年部队传染病统计资料,结合疫情个案调查,从历年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季节高峰、传染病构成比和在部队中的分布,进行概括分析。发病概况 (一) 十六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十六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197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4年传染病发病流行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有效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调整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淀区2005—201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海淀区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176 444例,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近年发病率维持在460/10万的水平。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显著逐步下降趋势,发病率由2005年的255.04/10万下降至2014年的55.22/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其2014年构成比上升为第1位;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逐步下降趋势,2014年发病率降至27/10万的低水平。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主要病种是痢疾、肺结核、梅毒、乙型肝炎、猩红热、麻疹。发病地区集中在人口基数大及流动人口多的街道。结论 10年间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梅毒为乙类传染病的前3位,近年应加强重点传染病、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学校疫情、暴发疫情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鹤壁市1957~2011年法定传染病病谱变化及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变化,探讨传染病防控措施,为更好控制该市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鹤壁市5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鹤壁市5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398 335例,年均发病率930.03/10万,年发病率最高为14001.71/10万(1970年),年发病率最低为143.13/10万(1997年),年均死亡率2.06/10万,年死亡率最高达80.03/10万(1959年),年死亡率最低为0(多年).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年代不同传染病种类及发病比例不同.结论 年代不同,传染病种类不同,防病、控病重点不同,要针对传染病疫情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所有传染病都要常防常控,以防疫情反复.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为政府科学制定“十一五”防病工作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对七台河市“十五”期间法定传染病疫情趋势进行分析,当前传染病病种发病率排序有明显变化,以甲肝、菌痢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计划免疫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上升,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发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9.
近四十年来,常熟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流行趋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找出当前该市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现将1960年至1999年19种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1999~2004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于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75-1376
目的探讨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评价防治措施,以利提供防制对策。方法对无锡市1999~2004年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发病率和病种顺位变化的比较。结果全市传染病发病呈现新的变化,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一些古老的传染病、新发和病原体变异产生的传染病相继出现,爆发疫情不容忽视。结论应注重研究、控制以肺结核、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的传染病,抓好流动人口的防病工作,有效地控制爆发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996-2006年邻水县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邻水县11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以及发病顺位。结果11年间邻水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19665例,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93.10/10万;死亡5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54/10万;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痢疾、麻疹和乙脑6种传染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5.83%。结论1996-2006年邻水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痢疾、麻疹、乙脑是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全省疾病监测点传染病疫情动态.方法 对监测点1990-2000年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居民传染病漏报率进行校正.结果 甲乙类传染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4.84%,城市报告发病率高于农村1.72倍.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上升趋势明显,年均增加4.44%.1998年后发病率居四大类传染病之首.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11年间降幅达71.02%.病毒性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158.91/10万,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首位,肺结核近几年来发病较平稳,但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均发病率为66.21/10万.淋病、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麻诊发病经过几年平稳过度后,有反弹上升现象,发病年龄≥15岁的人数上升明显.监测点甲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高于全省大疫情1.23倍,两个系统监测的传染病升降变化曲线呈相关关系.结论 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监测点监测结果能真实反映全省的传染病发病水平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始兴县1992~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始兴县最近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始兴县1992~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按不同传播途径分类,并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由1999年前的第一、二位逐渐下降到之后的三、四位;呼吸道传染病由1999年前的二、三位上升至一、二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波动上升,近年已占据首位;除三大传播途径之外的其他途径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始兴县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应急响应及常态化防控对其他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影响及其流行特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整理沙市区2017—2021年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新冠疫情前期、应急响应期及常态化防控期其他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新冠疫情前期(2017—2019年)比,新冠疫情期(2020—2021年)沙市区乙类、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25.34%、59.69%,肠道、呼吸道、血液及性传播、自然疫源及其他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63.01%、47.22%、30.40%、27.15%。与新冠疫情前期同时段相比,应急响应期肠道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下降幅度最大为89.30%,常态化防控期其他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较疫情前期下降,其中报告发病率下降37.30%,死亡率下降53.33%。5种主要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在疫情期均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同。结论新冠疫情期沙市区大多数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在应急响应期和常态化防控期的报告发病率下降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锡市滨湖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滨湖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0521例,年均发病率为248.72/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分别为97.20、92.14、58.68;淋病、肺结核、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分别为57.70、38.76、38.65、30.09。乙型肝炎、淋病、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艾滋病、梅毒发病数近两年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近两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滨湖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处于一般水平。年发病率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林西县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今后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林西县201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林西县24家医疗机构共报告传染病14种1022例,总发病率505.06/10万。无死亡病例。与2011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20.47%。结论 2012年林西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乙肝、丙肝、梅毒、淋病等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林西县传染病防治工作应以此为重点,同时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动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寿光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63~2012年寿光市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3~2012年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299795例,年均发病率为633.30/10万,年均死亡率为2.40/10万。1963~1989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2010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50年间,传染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构成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寿光市传染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90年代至今发病率再次上升,今后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6年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通过了解中国近6年来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我国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法收集2002~2007年我国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我国2002~2007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7种,累计发病1933.49万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7.25/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梅毒。其中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导的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在波动中上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下降,由2002年的58.07/10万下降至2007年43.03/10万。[结论]近6年来,中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各类传染病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旧病种死灰复燃、新病种不断出现,应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9.
1950~2007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广西省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探讨当前广西省传染病防控形势.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50~2007年广西省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 [结果]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2000~2007年年均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50年代下降了88.07%和87.07%;70年代之前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以后下降,死亡率扶60年代起明显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 [结论]1950~2007年广西省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当前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广西省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双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奉贤区1961-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海市奉贤区1961—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及相关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奉贤区1961—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果]发病率最高是1962年,为7628.83/10万,因疟疾发病数激增而出现一发病高峰,随后疫情大幅回落。而70年代因肠道传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高发而有所回升,80年代开始疫情稳步回落。90年代后发病率基本保持稳定,最低是1992年,为235.08/10万。发病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虫媒传染病为主,疟疾的发病率为首位,而70—8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占绝对优势,急性肝炎为首位,90年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所回落,但急性肝炎仍居首位,而性传播传染病自90年代开始报告以来呈上升趋势,至21世纪淋病上升到了首位,1999年出现首例艾滋病报告。[结论]奉贤区传染病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使我们的工作从简单的传染病报告到主动监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