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我院收治102例慢性铅中毒病历资料,比较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和自然尿铅结合临床症状两种方法在慢性铅中毒诊断中的作用。经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2,P0.05);不同程度铅中毒的尿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3,(1)
本文观察乙基汽油作业者320人,诊断为慢性四乙铅中毒者30例,为中毒组。其余290例为接触组.观察对象的劳动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一般在0.026~0.105mg/m~3;特殊环境毒物浓度可达13.65mg/m~3。选择同一地区,同单位无四乙铅和乙基汽油接触史的110名健康人组成对照组.各组均收集24小时尿,以双硫腙比色法作尿铅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了某化工颜料厂和印刷厂62名铅作业工人,并对相应作业点测定铅烟浓度为0.307mg/m~3,铅尘浓度为0.117mg/m~3。另选53名无铅接触支的健康人为对照,对其唾液铅、血铅、尿铅、尿δ—氨革酮戊酸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唾液铅排出量的增加,血铅、尿铅的阳性检出率有增高趋势。本文认为唾液铅可作为铅接触指标之一,对铅中毒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较长时间以来,铅的测定一直使用双硫腙比色法(简称Ⅰ法)。而示波极谱催化法(简称Ⅱ法)测定尿铅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和干扰少的特点,已在较多地区用于经常性尿铅测定。为了弄清Ⅱ法与Ⅰ法的差别,Ⅱ法是否能代替Ⅰ法等问题,我们做了两种方法的标准系列、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尿样对比测 相似文献
5.
尿铅是诊断铅中毒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对部分接铅工人尚不能完全反映出来,需进行驱铅才能明确诊断。本文探索了驱铅对诊断铅中毒的意义,并比较了肌肉与静脉给药的驱铅效果。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选择不接触铅、无慢性疾患的60名工人作为驱铅正常值的对象。在化工、印刷等行业中选工龄较长、生产环境中铅污染较严重、临床症状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结核抗体免疫学3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TB-DOT)、免疫层析法(TB-IgG)和酶联免疫法(TB-SA)3种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方法(简称:结核3项),对804例肺结核病人,76例非结核病肺部疾病及5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B-DOT、TB-IgG和TB-SA3项检测肺结核病人的特异性高于93.00%,敏感性在61.90%以上。结核2项和3项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4.80%和93.30%,结论结核3项联合检测方法由于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特异性,且检测简便、快速、灵敏、价格低廉是一种快速结核病实验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两种尿砷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方法 2006年11月采集内蒙古托县砷病区15名高砷暴露者的尿样,以氢化物发生-冷阱捕集-原子吸收法(HG-cold trap-AAS法)检测尿中各种形态砷,以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PLC-HG-AFS法)检测尿中各种形态与价态的砷.对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HG-cold trap-AAS和HPLC-HG-AFS测定的尿总砷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80.75~1 644.98μg/L和179.32~1 579.24μg/L;对于全部尿样,所测总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5),对于总砷含量大于500μg/L的尿样,所测总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P<0.05);两法所测无机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两法所测甲基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5);两法所测二甲基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全部尿样均未检出三甲基砷氧化物.结论 HG-coldtrap-AAS法和HPLC-HG-AFS法均能快速有效地检测尿中不同砷化合物,前者更适合高尿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5,(3)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锑,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方法用0.1%曲拉通稀释尿样,以胶体钯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干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中的锑;尿样经混合酸消化后,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的锑。结果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液中锑,线性范围为0.0~40.0μg/L,相关系数为0.998 3~0.999 2,方法检出限为0.0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0%~2.8%,加标回收率为99.1%~101.8%。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锑,线性范围为0.0~10.0μg/L,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999 4~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2.4%,加标回收率为97.8%~100.9%。现场应用两方法检测109人次尿样,测定均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中毒尿中锑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痰液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可疑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痰涂片法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系统(简称Xpert法)检测痰液,以胸膜活检确诊为肺结核,对比分析两种痰液检测方法的结果以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150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经胸膜活检确诊41例,采用痰涂片法检测阳性28例,阴性122例,采用Xpert法检测阳性41例,阴性109例,痰涂片法检测阳性率低于Xpert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痰涂片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Xpert法(P0.05),而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ert法的检测效能高于痰涂片,但在痰涂片上补充Xpert检查可减少漏诊并提高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病原学依据,二者相结合更能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驱铅试验对铅中毒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汝福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6,(1)
报道:为了解驱铅诊断的临床价值,作者对镇江蓄电池厂140名从事铅作业的工人一律收住院进行驱铅检查,本作业工龄为1—25年,全部病员住院期间留12小时晨尿,第二日作驱铅留24小时尿分别测定尿铅含量。尿铅测定采用双硫腙热消化单色比色法。驱铅试验药物采用依地酸二钠钙0.25克加普鲁卡因2毫升,肌肉注 相似文献
12.
卢小玲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29(3):65-66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微分电位溶出法是目前检测尿中铅的常用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痕量分析技术,现在常用此方法对尿中铅进行检测。对这4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指出了4种方法中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正>铅污染以及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铅是人体非必需元素,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有毒性作用,吸收后的铅主要通过尿液排除体外。血铅和尿铅为铅接触和铅负荷的主要生物监测指标,是相关行业职业健康检查和铅中毒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神经外科病人就两种尿管拔除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一种最佳的尿管拔除方法。方法选择80例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男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尿管拔除法即在尿管拔除前注入开塞露至膀胱内,待膀胱充盈时抽尽气囊内的液体后再回注0.4ml液体,边按摩膀胱边拔除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尿管拔除法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例数。结果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尿管拔除法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尿管拔除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两种测定方法在职业接触者尿铅测定中的应用比较,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用两种测定方法测定同一批尿样中铅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并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指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样品测定结果基本相当,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稳定性高;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广、基体干扰少、检测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铅接触者神经行为功能在铅中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5名铅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50分为不良,≥50分者为正常;同时对铅的接触指标及效应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神经行为功能分值最低分值为35.7分,最高为68.2分,并随血铅、尿铅、尿ALA(δ-氨基酮戊酸)的含量发生变化。结论 神经行为功能与铅接触的早期神经系统的影响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探讨铅接触工人血铅浓度与慢性铅中毒程度的关系。 [方法 ]对 12 7人 (男 112人 ,女 15人 )蓄电池厂工人的血铅及空气中铅浓度的剂量 反应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 ]血铅在不同铅接触浓度下呈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进一步对血铅值分组分析 ,发现高浓度接触组血铅与铅中毒的诊断分级相一致 ,而低浓度接触组铅吸收病例血铅为 (2 2 5 5± 0 0 6 9) μmol/L ,轻度铅中毒病例血铅为 (2 16 0± 0 0 76 ) μmol/L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仅以血铅值来划分中毒程度欠妥 ,还应以现行国家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综合分析进行中毒分级。 相似文献
19.
尿碘测定两种氯酸配制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当其缺乏时会导致碘缺乏病的发生。尿碘可作为推断机体碘摄入量及检测机体碘营养状况的依据[1] 。氯酸是尿碘测定中的消化剂 ,其配制质量直接影响测定结果。我们对卫生行业标准中用氯酸钾与高氯酸反应制氯酸和齐齐哈尔市防疫站卫防研究所推荐的氯酸钠与硫酸反应制备氯酸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原理 尿样在酸性及氧化条件下经过恒温定时加热处理 ,消除有机物的干扰 ,各种价态的碘在As3 + 存在条件下均还原成负一价碘离子 ,并催化碘铈的氧化还原反应 ,使Ce4+ 褪色而引起吸光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人体血铅检测方法,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一定数量全血标本,分别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微分电位溶出法(DPSA)检测血铅.比较两组结果,判断两种检测方法是否可通用.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检测血铅不可通用,连续监测血铅最好选用同一检测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