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椎管内药物注射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创介入组和骶管封闭组各60例,比较两组JOA、VAS及ODI评分和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脊柱微创介入组疗效优于骶管封闭组(P0.05)。两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微创介入组的三项指标浓度均较骶管封闭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内药物注射疗法治疗LDH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其可能的机制与降低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抑制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治疗后4、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JOA、ODI、VAS评分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4、12周,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观察组3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JOA评分有所下降,ODI评分与VAS评分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有利于缓解LDH患者疼痛,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中医"因虚致瘀理论"辨证结合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益气和血方药配合PELD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PELD治疗,观测并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2周、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评分(VAS)、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均有40例患者获得随访,2组术后2周、2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2组术后2周、2个月IL-1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周ODI评分、TNF-α水平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个月ODI评分、TNF-α水平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IL-1β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PELD术后结合中医"因虚致瘀"理论辨证论治,可降低术后外周血TNF-α和IL-1β水平,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早期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33-213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和微创小切口手术诊治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所有患者均经椎间孔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明确诊断后再行微创小切口椎间植骨融合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并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神经根阻滞后症状立即缓解,诊断明确后行微创小切口手术,确认4例为神经根管卡压,10例为游离髓核碎片挤压神经根腋部或肩部,4例为纤维环菲薄膨出于侧隐窝。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是诊断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微创小切口手术恢复快、创伤小,二者联合对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差异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65例,A组33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均在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B组32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均在腰椎微创通道下行腰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收集65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通过统计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患者的X线、MRI或CT,分析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生理曲度及水平位移程度,探讨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A组平均随访36.7个月,B组平均随访35.2个月;随访中未发现有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A、B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及水平位移术前资料与术后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脱出的患者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下行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未发现腰椎失稳。脊柱内镜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早期功能恢复等优点,微创通道具有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效应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影响。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纳入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58例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8.03±11.29)岁,采用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治疗。对照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8.21±9.16)岁,采用脉冲电场治疗。两组患者每周均治疗3次,隔1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同时对治疗前后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RS评分分别是4.21±1.76,4.66±1.61,治疗后分别为1.28±0.84,2.10±1.35,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β和TNF-α浓度均有变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1β分别为(119.01±69.65)、(112.23±78.43) pg/ml,治疗后分别为(59.78±36.60)、(77.51±40.46) pg/ml;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NF-α分别为(1.68±1.13)、(1.74±0.70) pg/ml,治疗后分别为(1.14±0.56)、(1.45±0.58) pg/ml,观察组IL-1β、TNF-α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有明显影响,可作为指导临床的依据,但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的协同作用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采用改良单侧PLIF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1±4.27)个月;对照组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9±4.49)个月。2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同时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郭玲  田春燕  邵月琴  刘华 《护理学杂志》2019,34(21):13-14+24
目的探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VAS、JOA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腰腹肌康复锻炼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增强腰背部的柔韧性及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4-05诊治的178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采用TLIF治疗89例(观察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89例(对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观察复发率、腰椎不稳发生率,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6(24.60±3.52)个月。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腰椎不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确切,不但可以解除患者腰腿部疼痛、跛行等症状,恢复腰部及下肢功能,而且可以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和腰椎不稳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腰椎脊柱骨盆参数和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手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下腰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记录观察组经PLIF术治疗后各下腰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日本骨科学会(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脊椎生活质量量表(QLS-DSD)评分,并分析下腰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JOA、ODI和QLS-DS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腰椎间盘突出患者PT显著大于对照组,SS和LL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腰椎滑脱患者PT、PI显著大于对照组,SS和LL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腰椎管狭窄患者各下腰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LIF术治疗后,腰椎滑脱患者PT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SS和LL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所有患者经PLIF术治疗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ODI和QLS-DSD评分显著降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前后PT变化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ODI和QLS-DSD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手术前后SS和LL变化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与ODI和QLS-DSD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明显异常,PLIF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和临床症状,且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09—2014-08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腰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硬膜外腔置管持续滴注药物治疗的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前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JOA评分均较术前3 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VAS、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JOA评分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后3 d增加,JOA评分较术后3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局部组织破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9例采用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侧组),39例采用MIS-TLIF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IL-1、IL-6、TNF-α、CD20、CD45、CD68水平,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等级。结果7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9.0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2组IL-1、IL-6、TNF-α、CD20、CD45、CD68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IL-1、IL-6、TNF-α、CD20、CD45、CD68水平较双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侧组邻近节段退变等级较双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级更优,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八珍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患者的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2019年 2月—2020年 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6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治疗。观察比较治疗 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脊柱功能障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患者脊柱功能障碍( 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患者加用八珍汤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腰椎支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初次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56(45.23±6.07)岁;病程1~24(6.25±0.82)个月,佩戴3D打印个性化腰椎支具实施康复治疗;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5~57(42.78±7.58)岁;病程1~24(6.72±1.36)个月,佩戴传统腰椎护具实施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3周)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前两组JOA、ODI、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3周)后,两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ODI、VAS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隔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1剂/d,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寒湿阻络证症状、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临床疗效以及血清IL-β、TNF-α、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ASCS各项指标升高更明显,寒湿阻络证症状积分、VAS评分和NDI指数下降更明显组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和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β、TNF-α、IL-6水平降低更显著(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β、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技术与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5诊治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采用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椎间盘镜技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1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下肢疼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下肢疼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椎间孔镜治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背筋膜联合棘上、棘间韧带缝合对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5诊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观察组(59例)PLIF术中保留棘突并将腰背筋膜联合棘上、棘间韧带缝合,对照组(53例)腰背筋膜单纯断端缝合。比较2组术后6、18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 112例均获得(18.00±1.15)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6、18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JOA评分、ODI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PLIF术中将腰背筋膜缝合在棘上、棘间韧带上增加了脊柱后柱的稳定性,同时也使腰背筋膜有附着点,抗牵拉能力更强,明显缓解了腰椎屈伸活动所导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应用经神经根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应用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比较术前、术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JOA、Oswestry(2.0版本)及V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80例患者术后JOA评分由术前9.3±2.6升至27.3±1.5,术后Oswestry和VAS评分由术前46.8±2.3和7.6±1.3明显降低为8.6±1.1和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46例,良27例,可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微创应用TLIF结合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ELD治疗15例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ODI。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术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13/15。结论 PELD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给予通督活血汤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残余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督活血汤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score, ODI)及日本矫形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下腰痛疗效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活血汤应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患者,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加快其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