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种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住院的491例诊断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1例中,病原检测阳性患儿共369例,阳性率75.15%。(1)病毒检出阳性239例(48.7%),常见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63例(68.2%)、副流感病毒-Ⅲ66例(27.62%)。(2)细菌检出阳性169例(34.4%),最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71例,42.01%)。(3)检出沙眼衣原体36例(7.3%),肺炎支原体25例(5.1%)。(4)混合感染共104例(21.18%),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最常见,为62例(59.62%),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率最高(42例,39.62%)。结论百日咳综合征由多种病原感染所致,以病毒感染为主,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居首位,其次是副流感病毒-Ⅲ;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沙眼衣原体主要集中在3月龄患儿;混合感染以病毒并细菌感染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组合抗体检测法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159例患儿,留取其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一次性同步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1~4型),柯萨奇病毒B1型、A7型,埃可病毒7型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及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12型共18种病原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159例中1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总阳性例数为103例(64.78%),检出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流感病毒A型66例(64.08%)、流感病毒B型49例(47.57%)、肠道病毒26例(25.24%)、呼吸道合胞病毒18例(17.48%)、副流感病毒11例(10.68%);混合感染66例(64.08%),其中1/3为流感病毒A型和B型混合感染。结论病毒依然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其中流感病毒居首位。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道感染227例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常见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痰液细菌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ELISA间接法测定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IgM抗体。结果 1.227例ARI儿童病原学检查中,有明确病原者158例(69.6%);2、痰细菌培养40例,阳性26例(65%),其中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均3例(7.5%),流感嗜血杆菌4例(10%),肺炎克雷伯菌2例(5.0%);MP、CP抗体检测187,MP阳性25例(13.4%),CP33例(17.6%);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166例,抗体阳性72例(43.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VS)25例(15.1%),其次副流感病毒(PIV)24例(14.4%),所有受检儿童中混合感染17例。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ARI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中的首位病毒是RSV,PIV,MP、CP感染占一定比例。研究本地区不同时期ARI的病原谱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560例年龄在1个月至9岁间的CAP患儿于入院2 h内、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静脉血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拭子标本中呼吸道病毒抗原,痰液用于行细菌培养,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IgM。结果:在1560例CAP患儿中,痰培养细菌5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3株(36.8%),革兰阴性菌366株(63.2%);检出前5位的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7.50%)、肺炎链球菌(6.73%)、金黄色葡萄球菌(6.35%)、卡他莫拉菌(5.19%)和大肠埃希氏菌(3.46%),前5位细菌中产酶菌占检出全部细菌的3.3%。其他病原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为12.88%,其次为肺炎支原体(7.88%)和肺炎衣原体(8.91%)。混合感染严重,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最为常见。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的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为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分布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 613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鼻咽抽吸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道7种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检测,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 613例患儿中,有810例细菌检出阳性,阳性率为50.22%,其中检出副流感嗜血杆菌346株(40.8%),肺炎链球菌252株(29.7%),卡他莫拉菌62株(7.3%);病毒阳性者559例,阳性率为34.66%,其中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342株(58.3%),副流感病毒3 102株(17.4%),腺病毒84株(14.3%);MP阳性者481例,阳性率为29.82%;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519例(32.18%),以细菌、病毒混合检出为主(47.4%)。结论 副流感嗜血杆菌为重庆地区CAP住院患儿感染的首位细菌病原,RSV为首位病毒病原,支原体感染亦较为普遍,混合感染以细菌、病毒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81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法、RT-PCR检测7种常见病毒抗原和人类偏肺病毒基因(6599例),细菌培养检测细菌(6404例),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7842例),检出的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 8172例标本中检出1种或1种以上病原4756例(58.2%),6404例细菌检测标本中阳性1883例(29.4%),6599例病毒检测标本中阳性1886例(28.2%),7842例肺炎支原体检测标本中阳性2630例(33.5%)。细菌病原中肺炎链球菌(10.8%)最多见。病毒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15.8%)最常见。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6.9%,以细菌及病毒混合感染为最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冬季检出率最高,人类偏肺病毒冬春季、副流感病毒3夏季检出率较高,流感病毒A夏季检出率较低,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副流感病毒1,2季节差异不明显。结论肺炎支原体是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病毒次之,细菌是混合感染的常见病原。细菌和病毒感染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而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各病原的流行季节各异。  相似文献   

7.
苏州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小儿肺炎病原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肺炎患儿,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细菌培养检测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532例中360例痰标本检测阳性,总检出率为67.7%。其中单纯病毒感染178例(33.5%),单纯细菌感染23例(4.3%),单纯支原体感染50例(9.4%),单纯衣原体感染19例(3.6%),混合感染90例(16.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4%);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4.7%)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8%)和流感嗜血杆菌(1.9%)。结论病毒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小儿急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是肺炎支原体、细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则多见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混合感染在3岁以下尤其1岁以下小儿明显。  相似文献   

8.
63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针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进行5种病原联合检测。肺炎衣原体感染占第1位,阳性22例,阳性率34.9%(22/63),其中3岁以下小儿占19例(19/22,86.8%)。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30.2%(19/63)。混合感染7例,其中5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9.
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痛原学分布.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儿中7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10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茵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 810例患儿中556例病原栓测阳性(68.6%),单纯病毒感染181例(22.3%),单纯细菌感染124例(15.3%),单纯支原体感染72例(8.9%),单纯衣原体感染10例(1.2%),混合感染169例(20.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35.8%),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3.8%),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4.6%).结论 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痛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重症肺炎的222例住院患儿的病原检测资料。结果 222例患儿气道深部标本病原阳性181例(81.5%)。其中细菌感染87例(48.1%),病毒22例(12.2%),真菌10例(5.5%),肺炎支原体8例(4.4%),沙眼衣原体1例(0.6%),混合感染53例(29.3%)。181例病原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共检出病原282株,其中细菌176株(62.4%),革兰阴性菌140株、革兰阳性菌36株,以肺炎克雷伯菌(43株)和肺炎链球菌(20株)为主;病毒70株(24.8%),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43株);真菌22株(7.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支原体13株(4.6%);沙眼衣原体1株(0.4%)。细菌在秋冬两季检出最高(40例,46.0%),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分别为14例(63.6%)和39例(73.6%)。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婴儿期(1~12月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年长儿(3~14岁)。181例患儿中59例(26.6%)行机械通气治疗,共检出病原79株;与其余非机械通气患儿不同的是,机械通气患儿检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毒则以腺病毒为主。结论重庆地区儿童重症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占首位,其次是肺炎链球菌;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需警惕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