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头癌胰腺全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105例胰头癌病人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胰头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完成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共施行胰腺全系膜切除术105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39 min,平均术中出血409 mL。29例(27.6%)发生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74例标本三维空间切缘病理学检查达到R0切除,R0切除率为70.5%。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胰头癌的精准手术,提高了术前评估的准确率与手术的R0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TMpE)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TMpE的PD胰头癌病例56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6例胰头癌病例均行TMpE的PD,其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PD 9例,保留幽门的PD 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5h(3.3~8.0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ml(220~2 0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d(13~47d)。术后胰瘘7例,发生率为12.5%(7/56),其中A级胰瘘2例,B级胰瘘4例,C级胰瘘1例。术后重度并发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腺系膜切缘48例(85.7%)达到R0切除,8例(14.3%)证实为R1切除,无R2切除病例。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23个(14~26个)。结论 TMpE技术在不增加PD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胰腺系膜切缘的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腺全系膜切除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46例胰头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差异分为腹腔镜组(25例)和开腹组(21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胰腺全系膜切除术,开腹组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前和术后相关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R0切除率为88.0%,开腹组患者为61.9%(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增加,而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6.0%,开腹组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胰腺全系膜切除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术前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解剖性探查对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的应用价值。笔者分析2004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的胰头癌手术患者21例(A组)。术前均行MSCT检查,根据CT影像显示的肿瘤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及门静脉的关系,对胰头癌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以此分期为标准行可切除性评估。术中重点探查胰腺钩突部和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的解剖关系。以1997年1月—2004年6月胰头癌手术患者47例作为回顾性临床对照(B组)。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示A组12例术前判定可以切除,实际10例得以根治性切除,阳性预测值83.3%;9例术前判定不可切除,手术结果与术前判定一致,阴性预测值100%。A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7.6%,19%和0%。B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病死率分别为23.4%,25.5%和2.1%。两组手术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据MSCT对胰头癌的影像学分期,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肿瘤可切除性;联合应用MSC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解剖性探查技术对提高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并确诊的19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3~79岁,平均(54.3±14.2)岁。其中胰腺导管腺癌15例,胰腺黏液腺癌2例,乳头状癌2例。对患者进行定位二维CT成像,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二维CT图像,进行术前评估、三维可视化可切除性评估临床分型及其可切除性,并将其与手术中发现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胰头癌。经三维可视化重建后,19例患者中,可切除性评估为Ⅰ型者4例、Ⅱ型7例、Ⅲ型l例、Ⅳ型3例、Ⅴ型4例,8例评估后行胰腺肿瘤切除;血管解剖变异2例,清晰显示可疑的淋巴结11例,三维重建肿瘤的解剖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指导胰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明确肿瘤大小、解剖学变异、肿大淋巴结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血管切除的可行性及优劣。 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旁路径的方法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16例,其中实施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5例。患者均首先显露、游离肠系膜上动、静脉并清除其周围的神经淋巴组织,再打通胰后隧道并切断胰腺颈部,最后切除胰腺钩突或被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结果:15例术后顺利恢复后出院,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 mL,平均手术时间4.5 h,无手术中及术后死亡。5例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切缘病理检查均阴性,淋巴结及后腹膜神经、淋巴组织阳性检出率较高。 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安全可行,并可增加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全系膜切除(TMp E)用于腹腔镜胰头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4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动脉先行技术实施TMp E。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存活情况。结果 34例病人均实施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468.7±78.2)min,术中出血(748.5±256.5)m L。术后1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发生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清扫淋巴结数目为7~25(14.6±3.8)枚,其中2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其数目为1~8(2.7±1.1)枚。34例中28例(82.4%)达到R0切除。截至2017-01-30,随访8(1~25)个月,7例病人死亡,其中1例术后2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另6例均因肿瘤复发死亡,术后生存期为11(5~14)个月,余27例存活病人仍在随访中。结论 TMp E用于腹腔镜胰头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肠膜上静脉及/或门静脉时手术切除的方法,以及胰头癌姑息性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3年间手术治疗的71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血管侵犯者,采取直接切断胰腺的方法切除肿瘤,配合局部放疗、化疗.结果手术切除率57.7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2.54%;死亡1例(肺炎并发多器官衰竭).术后6个月生存率100%,1年81.69%,2年40.85%.结论直接切断胰腺的方法简单、安全,可以显著提高进展期胰头癌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外科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外科治疗的14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7例)、姑息性手术组(88例)、手术切除组(28例)。结果 本组外科治疗胰头癌143例,随访率97.4%(140/143),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1、3及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49.1%、10.3%、4.3%。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为24.1%(28/116),手术切除组1、3及5年术后生存率(85.7%、42.9%、17.9%,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较非手术治疗组(0、0、0,中位生存时间6.6个月)或姑息性手术组(37.5%、0、0,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减黄组与术前未减黄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1、3、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半肝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提高了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临床治愈的机会以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1例腹膜后肿瘤病人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观察腹膜后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血管的关系,详细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78 min,平均术中出血543 mL,肿瘤平均直径12.8 cm。9例(9.9%)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因原有疾病死亡,82例病人术后病理学检查包膜完整,达到肿瘤的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为90%。结论 在后腹膜肿瘤切除术前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个体化精准手术方案的制订,使病人能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胰头癌因为肿瘤部位与周围大血管比邻,易侵犯血管而导致手术切缘的R0切除率低等原因,使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胰头癌在肿瘤学疗效及生存获益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回顾文献及临床实践证实,LPD的安全性不亚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R0切除率、淋巴结清扫等肿瘤学疗效方面较传统开放手术可能更有优势,其远期预后与开放手术无显著差别。胰腺癌总体发病率低、基层医院年手术量少、LPD学习曲线长是制约该术式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外指南与共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方面的规范化和精准化,加上机器人、腹腔镜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在大型胰腺中心,LPD有望成为治疗胰头癌的标准术式,但需在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胰腺系膜的概念被临床所关注,胰腺癌的R1切除也被认为是胰腺系膜切除不足。胰腺全系膜切除的理念随后被提出和应用。该方法安全且被认为可提高胰腺癌的R0切除率,但最终效果仍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尽管胰腺系膜的概念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方法、范围、技术、效果等均存在争议,但胰腺系膜涵盖了胰腺癌最关键的手术区域,胰腺全系膜切除有望改善胰腺癌病人预后,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置换技术在联合静脉血管切除重建T3期胰头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伴有门静脉和(或)脾静脉侵犯的T3期胰头癌接受联合静脉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使用同种异体血管重建为A组,行联合门静脉和(或)脾静脉切除同种异体血管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年龄、性别等与A组匹配的其他重建方式49例为对照组(B组),实施其他方式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A组较B组无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A组较B组有所增多,但无统计学差异;A组门静脉和(或)脾静脉的R0切除率较B组有所增加;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A组术后1年、2年的总体生存率较B组有轻度的增加,无病生存率术后1年、术后2年均有所增加。结论:行同种异体血管置换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T3期胰头癌,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且可提高R0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切实可行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行新手术入路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胰头癌5例,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 胆管下段癌4例, Vater壶腹腺癌1例。12例均R0切除, 无中转开腹, 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指标等, 结果提示机器人下结肠后入路钩突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 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 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指征 ,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0~ 2 0 0 2年 8月间我院收治的 8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采用联合定性法和经十二指肠胰腺穿刺组织学检查提高诊断率。逆向胰腺切断 ,血管修补提高切除率。单层套入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重建。术前“减黄”等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结果  87例中 ,术后出现胰瘘 1例 ,胆瘘 2例 ,胃肠吻合口瘘 1例。住院期间死亡 3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可能的诊断及合适的探查和适应证范围的扩大能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前“减黄”、单纯套入式胰肠吻合等正确手术操作 ,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的术前、术中评估和操作方法。方法 应用术前T分级评估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226例胰头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并血管切除的准确评估方法和操作要点。用SAS6.12软件包行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各T分级评估的符合率在85.00%以上,术前应用T分级评估胰头癌与其血管关系的准确性为80.97%;随着术前T分级评估的提高,需合并血管切除才能达到标准或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比例也明显增加(P〈0.001)。手术均顺利,血管切除重建均在12~46min内完成,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为19.61%,死亡率为1.96%。结论 专业外科医生的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结合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T分级评估,这有助于术者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准确的评估,细致的解剖操作,对成功开展合并受侵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CT记分对胰头癌可切除性及其难度预测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胰腺CT记分对预测胰头癌可切除性及难度的价值。方法 对近 3年收治的113例胰头癌患者术前进行胰腺CT记分 ,将CT记分分为 4类 :(1)易切除类 (0分 ) ;(2 )难切除类(1~ 5分 ) ;(3 )很难切除类 (6~ 9分 ) ;(4 )不可切除类 (>9分 ) ,并与手术中切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5 7例术前CT记分为 0~ 6分认为可切除的 ,有 5 5例经手术切除 ,CT预测准确率达 96.5 %。结论 胰腺CT记分能较准确预测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及其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4月我科施行18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楔形切除5例,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部分切除、端端吻合9例,门静脉(SMV)/肠系膜上静脉(PV)部分切除自体血管移植2例,SMV/PV部分切除+肠系膜上动脉(SMA)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5~9小时;术中出血量50~2000ml;门静脉阻断时间20-45分钟。肿瘤切除类型:R0切除10例、R1切除6例、R2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有6例血管未受侵犯、6例仅侵犯血管外膜、3例侵犯血管中膜、3例侵犯血管内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4/18),主要并发症有胃潴留(2/18)、胆汁瘘(1/18)、胰瘘(1/18)等,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相比,联合血管切除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反会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肿瘤的切除率特别是R0切除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提高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仍是当前胰头癌手术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先进的术前影像评估、术中解剖性探查技术的应用,使近些年胰头癌探查切除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