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生应用抗凝药物,以避免瓣膜血栓形成。尽管现代瓣膜有更好的设计,而且瓣膜材料不易发生血栓,但仍有血栓、栓塞形成。妊娠期间纤维蛋白原较非孕期上升2倍,凝血因子Ⅶ、Ⅷ、Ⅸ、Ⅹ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Ⅲ下降[1],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因此,孕期合理应用抗凝药尤为重要。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及具体用药方法等问题,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复习文献,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母儿的影响。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抗凝治疗的方法文献报道孕早期应用华法林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晚期应用可能易发…  相似文献   

2.
血栓栓塞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cardiacvalvereplacement,CVR)后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CVR后必须常规坚持抗凝治疗 ,这是巩固CVR疗效与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一般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终身抗凝治疗 ,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若为窦性心律 ,抗凝期可仅数月 ,但若合并心房纤颤、巨大左心房或有栓塞史者 ,应持续终身抗凝治疗[1 ] 。育龄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围产期或口服避孕药时 ,由于其生理特点 ,抗凝治疗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选择何种抗凝剂及其用法和剂量 ,是妇产科和心内、外科医师共同考虑的问题[2 ,3] 。本文…  相似文献   

3.
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低强度抗凝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特点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置换机械心脏瓣膜后需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的妊娠妇女,采用妊娠期全程口服小剂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策略(INR1.5~2.2),调整合适的华法林剂量。其中2例曾于妊娠早期和晚期短时应用肝素抗凝。分娩前后调整抗凝方案。观察妊娠期间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娩出血情况及小剂量华法林对胎儿的影响。结果:本组19例妊娠22例次,妊娠期间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与抗凝有关的轻度皮肤粘膜出血4例,为疏于抗凝监测所致。经剖宫产或阴道分娩18例,人工流产1例,自然流产3例次,均未发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时均存活良好,无畸形。稳定的INR为1.88±0.29,口服华法林维持剂量为(3.05±0.92)mg/d(芬兰剂型)和(3.28±1.02)mg/d(齐鲁制药剂型)。结论:国人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全程口服小剂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INR1.5~2.2)是方便安全的。在此剂量下并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围手术期适宜的抗凝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到2012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34例孕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7例行急诊剖宫产,术前维生素K1静脉注射,术后给予"桥接"抗凝治疗;27例行择期剖宫产,其中13例术后仅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14例接受"桥接"抗凝治疗。比较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目标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34例患者均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孕期未见血栓发生,新生儿健康。急诊剖宫产前使用维生素K1患者的术后INR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未使用者。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与"桥接"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发生1例瓣膜血栓并导致患者死亡。两组患者均无周围血栓、血肿、一般性出血及过度抗凝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使用维生素K1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华法林抵抗,择期剖宫产前应尽量避免使用维生素K1纠正凝血功能。剖宫产术后使用口服华法林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桥接"抗凝治疗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1 2例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抗凝治疗的方法,以及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随访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整个妊娠期均采用口服抗凝药治疗(除1例曾停服半月外).国产华法林平均用量为(3.14±0.28)mg/d(6例),进口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71±1.24)mg/d(4例),国产新抗凝(3.14±1.08)mg/d(2例).所有孕妇均无严重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8例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足月妊娠10例,早产2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发生,仅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2100g).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期间,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林(<5mg/d)行抗凝治疗对孕妇安全、方便,且无胎儿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血管外科检查方法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心脏瓣膜疾病妇女通过心脏瓣膜置换而成功妊娠和分娩。然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围生期管理,特别是抗凝治疗目前国内外尚存在争议。1991年1月-2008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58例次,现对其围生期管理及妊娠结局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脏外科事业的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在妊娠期女性中表现尤为重要。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妊娠属高危妊娠范畴,目前对其管理缺乏统一性,一般强调个体化治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的抗凝问题是充满争议的。华法林可以很好地预防妊娠期母体血栓的形成,但是华法林可以穿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但在监测方便度及预防血栓形成方面表现不佳;而对抗血小板药物和新型药物的使用尚未有更深入的研究。现就近年来抗凝药物的选择以及母胎结局加以综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全程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抗凝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妊娠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检索截止至2013年10月关于两种抗凝方案比较的研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10项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全程使用VKA的抗凝方案较之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1)母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3,95%CI:0.19~0.57,P<0.0001)。(2)胎儿流失发生率增加56%(OR:1.56,95%CI:1.11~2.20,P=0.0106)。(3)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稍增加。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孕妇抗凝方案应根据栓塞风险、经济情况、治疗依从性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组以弥漫性动静脉血栓形成、病理妊娠和持续性抗磷脂抗体阳性为特征的综合征。APS能增加复发性流产、早产、死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利的妊娠结局和妊娠期血栓形成之间有关联。围产期APS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和病理妊娠。低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能改善APS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瓣膜根据使用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瓣;另一类是生物瓣。目前仍以机械瓣使用占多数。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抗凝剂的合理规范的使用,使许多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改善,即使患病需要手术治疗,也能安全渡过整个围术期。  相似文献   

11.
12.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属高危妊娠,存在瓣膜血栓形成、抗凝相关并发症、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险,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妊娠前评估及严格的孕期管理,以期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妊事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和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 对165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合并先心病孕产妇死亡2例,围生儿死亡9例,小于胎龄儿(SGA)31例,早产儿20例,均明显高于同期非心脏病孕产妇死亡数,围生儿死亡数,SGA及早产儿,P均〈0.005。46例妊娠前行心脏矫治手术组1例巨大儿,无SGA、早产儿、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 多数先心  相似文献   

14.
虽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联合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围产期和幼儿期乙肝感染,但我国每年约有(12~17)万儿童因免疫失败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因此,对乙肝女性的孕前、孕期及产后进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将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感染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务之急。文章结合我国及国外最新指南,对乙肝女性围产期的预防和管理进行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natal outcomes of women who suffered from thrombocytopenia at delivery but did not have other diseases during pregnancy.Materials and MethodsWe considered all singleton deliveries after 24 weeks of gestation at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between 2001 and 2010. Women were excluded from this study if they suffered from any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chronic hypertension, hepatitis, acute fatty liver, liver cirrhosis, nephropathy, overt diabetes mellitus,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reeclampsia, or fetal anomalies during gestation were also excluded. A total of 18,384 deliveries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latelet count at admission.ResultsA total of 787 pregnancies (4.3%) were complicated by thrombocytopenia. Thrombocytopenic wome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cesarean delivery compared to women who did not have this condition. No othe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regarding the rates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Conclus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omen who suffered from incidental thrombocytopenia at delivery but did not have other diseases during pregnancy were not at increased risk for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相似文献   

16.
17.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高危妊娠,容易出现母婴不良结局。选择适宜的妊娠时机,孕期合理用药,多学科共同监测母儿情况,规范和加强对SLE患者的妊娠管理,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