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蓄电池厂工人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体内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扬州市某蓄电池厂从事涂膏、打磨、铸造、化成、总装、装配等男性铅作业工人130人,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吸烟、饮酒等生活和卫生习惯进行调查记录,测定其血铅含量,并对其工作岗位空气中铅浓度进行现场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检测在正常生产时进行,共设检测点32个,合格点4个,合格率12.5%。铅尘最高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74倍(叠片岗位),铅烟最高超标17倍(烧焊岗位);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238.08±6.71)μg/L,范围64.96~505.80μg/L。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人是否吸烟、饮酒、每天饮水量、进食饮水前洗手习惯和平时所从事体力劳动的强度、工作时空气中的铅浓度高低均可对血铅水平产生一定影响(P<0.20);进一步对铅接触工人铅中毒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工作场所铅浓度的升高,血铅值也随之升高,吸烟者的血铅值亦比不吸烟者要高。结论该厂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合格率低,工人血铅水平普遍较高;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较高和吸烟是工人血铅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某蓄电池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及工人血铅水平,分析血铅影响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工人基本情况及生产工艺流程,对存在铅烟、铅尘危害的岗位现场抽样检测铅浓度;检测工人血铅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794人,危害岗位现场检测铅浓度超标率21.8%(19/87);工人血铅均值329.24μg/L (36.80μg/L~1 052.00μg/L),血铅超限值(≥400μg/L)27.7%(220人),其中超诊断值(≥600μg/L)4.2%(33人);高血铅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龄、性别、学历、每周饮酒次数、工种、是否佩戴防尘口罩对血铅水平有影响。女性高血铅风险较低(OR=0.36);≥初中学历高血铅风险较低(OR=0.36);未佩戴防尘口罩、工龄≥3年、饮酒≥4次/周、铅高暴露工种,也是高血铅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减少企业生产中的铅危害,改进生产工艺,以减少接触铅机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防护意识,以减少铅毒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湖州市蓄电池组装生产企业职业性铅危害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市所有蓄电池组装生产企业39家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空气铅烟铅尘浓度检测,并对所有在岗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包片、称片、焊接和入槽4个岗位的铅烟(尘)平均浓度分别为0.09、0.11、0.11、0.13m g/m3。6 728名劳动者血铅浓度均值为(334.09±156.23)μg/L,血铅超标率为32.80%(血铅浓度≥400μg/L)。以血铅作为应变量,性别、年龄、工种、工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和工种(装配工种、包片工种、封盖工种、其他工种、加酸工种、包装工种、焊接工种、称片工种和入槽工种)劳动者的血铅值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市蓄电池组装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浓度超标严重,劳动者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督促企业改进防护设施降低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浓度,强化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有效预防和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余姚市蓄电池工厂227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对个人职业史、生活习惯、教育程度等进行调查,同时进行血铅和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测定。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铅的关联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设29个检测点,仅5个点合格,合格率17.24%,工人平均血铅水平为(578.54±175.56)μg/L。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户籍、文化程度和车间空气铅浓度等变量均可影响血铅浓度。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车间空气铅浓度和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场所铅浓度较高,工人血铅普遍较高,车间空气铅浓度和户籍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会区铅接触工人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选择新会区2家蓄电池厂253名铅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用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车间空气中的铅烟及铅尘的浓度。结果 A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不超标,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223.9 g/L±86.31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43 mol/L±0.47 mol/L;B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0%和30%,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323.17 g/L±96.77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80 mol/L±0.60 mol/L;两蓄电池厂铅作业人员血铅和ZPP检测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5、14.85,P0.05);两厂男性和女性铅作业工人Pb B浓度与ZPP浓度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0、0.929,P0.01)。结论建议铅作业工厂改进生产工艺,改良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6.
某蓄电池企业铅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蓄电池企业铅职业危害现状及对铅作业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某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浓度进行测定,对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包片、装配、焊接和过桥岗位铅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0.23,0.42,0.24和0.41 mg/m3,超标倍数分别为6.40,12.60,15.67和15.33倍;110名铅作业工人平均血铅值为(434.21±127.55)μg/L,超标率为61.82%,其中过桥岗位超标率最高,其他依次为焊接、装配和包片岗位,血铅值最大达到800.10μg/L;不同工种、吸烟、饮酒和性别工人的血铅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蓄电池企业铅污染状况严重,劳动者血铅值超标率高,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杨锡标  滕冲  陈兵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259-2260
目的了解钢绳生产企业铅职业危害状况及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铅中毒发生,为环境治理和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对17家钢丝绳厂接铅作业的240名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对工厂作业环境进行检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工人血铅,车间铅浓度用DFC-3BF气体采样器采集,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钢绳生产热处理车间的司炉操作处和下线操作处空气中铅烟、烟尘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下线工、司炉工与上线工的血铅超标率分别为78.57%、69.05%、37.21%;血铅超标率与工种、工龄有一定的关系,与工人的性别、工作时戴口罩、车间进行湿式清扫、吸烟、喝酒、症状等不具相关性(P>0.05)。结论作业环境中铅烟、铅尘浓度超标是接铅工人体内铅含量超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铅与工人的性别、卫生习惯、个人防护等因素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前后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和铅作业工人血铅水平变化。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水平和空气中铅浓度,用Wilcoxon秩检验统计分析血铅水平。结果技术改造后空气中铅尘浓度[(0.049±0.043)mg/m3)]与技术改造前[(0.232±0.118)mg/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7,P0.05);技术改造后空气中铅烟浓度[(0.021±0.014)mg/m3]与技术改造前[(0.162±0.060)mg/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7,P0.05);技术改造前后铅作业人员血铅值均呈右偏态分布,技术改造前后血铅中位数分别为1.314和0.725 mmol/L,技术改造后铅作业人员的血铅水平低于技术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66,P0.01)。结论该厂技术改造可有效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和铅作业人员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铅酸电池企业治理前后铅危害情况,为中小蓄电池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护措施。方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水平进行检测,收集铅作业工人的血铅资料,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整改前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全部超标,接铅工人血铅值最高达4.75μmol/L;整改后铅烟、铅尘合格率分别为100%和66.7%,工人血铅水平未发现超标。结论通过对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以及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中小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工人血铅超标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预防血铅超标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韶关市具有代表性的一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作为本次研究的采样对象,采集刷头、板栅、包片、化成、称片、烧接、涂片、装配8个工作场所的空气标本,以上每个工作岗位随机采集30名工人的静脉血进行检测,采用统一调查表对个人职业史、生活习惯、教育程度等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次对8个工种的40个点进行了采样,仅有6个点的检测结果合格,合格率为15.00%。本次研究共采集了240名工人的静脉血,平均血铅水平为(536.27±95.32)μg/L,其中血铅浓度400μg/L的有38人,占15.83%;血铅浓度≥400μg/L有202人,占84.16%。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工人性别、是否吸烟、户籍所在地、文化状况和车间空气铅浓度是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车间空气铅浓度和工人的户籍所在地是引起工人血铅超标的危险因素。结论车间空气铅浓度和户籍所在地是引起工人血铅超标的危险因素,在工作中必须要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1.
查建溪  黄哲敏  江雄演  陈斌 《中国校医》2014,28(10):747-748
目的了解漳州市铅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蓄电池厂263名铅作业工人及112名管理和后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共监测43个点,22个点超标,其中熔铅车间铅烟最高浓度达2.89 mg/m3,超标96.3倍。对263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血铅测定,最高值达到2.49 mg/L。铅作业工人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腹痛等自觉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铅浓度异常率为22.86%。结论铅作业工人血铅及工作场所铅浓度超标,企业应改善工作环境、改进生产工艺,加强作业工人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2.
对某铅酸蓄电池厂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进行检测,测定工人血铅含量。结果显示作业环境中铅烟(尘)浓度未超标,但工人血铅值却明显增高。提示定期对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进行血铅检测,有助于预测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损害,预防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无锡市6家铅蓄电池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分析致员工血铅增高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无锡市6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工作场所危害因素、铅作业人员个人卫生及行为习惯、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职业健康监护状况,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份录入,应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家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似,但自动化程度较低,企业未能按照要求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铅烟铅尘水平超标严重,血铅水平增高149人(血铅水平≥1.9 μmol/L),检出率为41.0%;血铅水平与作业人员年龄、工龄、学历、吸烟、饮酒、是否在车间饮水、下班前是否换衣服、下班前是否沐浴、空气中铅烟、铅尘水平、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有关.结论 血铅增高与多个因素有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铅蓄电池企业工人铅接触浓度及工人血铅水平,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开展铅烟尘浓度监测,对铅作业人员进行血铅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现场监测铅尘合格率44.44%,铅烟合格率62.5%;224名铅作业工人中有5人血铅超过限值;是否直接接触铅岗位工人血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企业铅作业工人的血铅水平与工种有关,建议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作者检查了45名铅作业工人,其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含量大多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结果,绝大多数铅作业工人的血铅浓度都超过正常值(1.9μmol/l),即达到明显的异常血铅浓度,平均为2.8±0.7μmol/l。对照组血铅浓度基本正常,仅有2例受检者略高于正常范围。对照组血铅浓度的平均值为1.3±0.3μmol/l,比HAAG及WHO调查资料的无铅负荷居民组的0.7μmol/l略高。有44%接铅工人,其尿中δ-ALA浓度  相似文献   

16.
某冶炼厂铅危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冶炼厂铅危害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可行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铅烟、铅尘浓度最高分别为3.72及0.15mg/m3,超过国家标准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123及2倍。在282名接铅工人血样中,血铅水平超过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1]正常值有132例(46.8%)。结论作业场所铅污染较严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回收冶炼厂铅污染状况及其对厂内居住儿童血铅的影响。方法对某蓄电池回收冶炼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自制调查表,对该厂内居住的35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对儿童进行血铅检查,同时对工作场所和儿童居住区空气中铅进行检测。结果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尘和铅烟浓度分别为(0.217±0.135)mg/m3和(0.242±0.247)mg/m3,超标率分别为100.0%和87.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7.6倍和27.3倍。厂内儿童居住区空气中铅浓度(18±6)μg/m3,超标率100.0%,最大超标倍数22倍。厂内居住儿童血铅水平(271.64±106.78)μg/L,高铅血症、轻度铅中毒、中度铅中毒、重度铅中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0.0%,28.6%,45.7%,2.8%,男童和女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及轻、中、重度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污染严重,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其整改;厂内居住儿童的血铅水平严重超标,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宿迁市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尘铅烟的治理效果,找出存在问题,以助企业后期整改。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综合分析治理前后工作场所的铅尘铅烟检测情况和铅作业劳动者血铅体检情况。结果治理后的铅尘、铅烟浓度无明显降低,仍有75%铅尘铅烟岗位超标;且休息室中铅尘和铅烟的浓度较高(0.129 mg/m~3);治理后劳动者血铅超标率变化不大,仍有劳动者血铅≥400μg/L。结论本次治理效果一般,地面、设备表面、工作台面积尘较多,休息室和劳动者工作服积尘较多,未制定劳动者盥洗、进出休息室着装、防护用品佩戴的制度,应立即按照治理方案进一步整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64名铅作业工人,接触铅烟浓度平均为0.37mg/m~3;42名对照工人,空气中铅浓度平均为0.021mg/m~3。检查项目包括血铅、尿铅、尿δ—氨基酮戊酸、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及行为功能,各项观察指标的结果十分一致。铅作业工人的血铅水平随着空气中铅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两者相关非常显著(r=0.98,P<0.01)。血铅与其他参数也有相关,得到很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工人接触10倍于MAC的铅烟已能引起血铅升高及其它生物指标的异常。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铅烟MAC0.03mg/m~3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李辉  张健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593-2595
目的 研究职业性铅作业工人血铅和尿酸的变化,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血尿酸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车间空气中铅烟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检测.选择一般情况可比的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根据接触铅的浓度是否超过职业限值将263名铅接触工人分为职业限值内组及超职业限值组.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血尿酸指标的变化.结果 (1)车间空气中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达0.13 mg/m3,超标率为68.61%; (2)接铅超职业限值组血铅浓度达(3.16±0.03) μmol/L、尿酸为(528±109.48)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血铅浓度的变化和尿酸异常率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浓度升高和血尿酸升高,且血铅浓度越高,血尿酸升高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