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疗保障健康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滞贫现象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各地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及实践进行梳理、归纳,对医疗保障扶贫的模式层、止损层和保障层以及各个层面的扶贫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做好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人口与健康》2020,(1):11-12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前进方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4.
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明确要建立健康保障制度,从健康危险因素控制与保健因素促进入手保障居民健康。健康保障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目标、切入点、保障内容与补偿机制均存在差异,需要通过扩展保障的内容、医疗保险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医防教养融合等多种策略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向健康保障转型。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保险改革需要从扩展健康内涵、支付方式改革入手,强化医疗保险对服务供给体系的约束与引导,同时这也是医疗保险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5.
济南战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做法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济南战区从2001年4月起,开始启动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组织实施试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试点有序推进;二是广泛开展医改宣教,打牢试点思想根基;三是精心做好实施准备,完善试点运行条件;四是认真抓好运行督导,调控试点运行态势;五是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六是积极开展医改研究,深化试点工作进程。取得的基本成效有:一是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二是优惠医疗政策得到落实;三是职工医改进展良好;四是基层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医院自身消耗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健康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中国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工作。尽管我国已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由于贫困是动态变化的,当前已经摆脱贫困的人群将有可能返贫,进而再次陷入贫困。文章基于协同治理视角,从主体协同、目标协同、制度协同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我国健康扶贫的治理框架,进而梳理我国健康扶贫取得的成效与经验,总结已有健康扶贫机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后扶贫时代健康贫困治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发展,其间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有机借鉴国外现有制度并结合本国实际予以创新,必将有助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选取英国、德国、美国、新加坡4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健康责任分担角度予以分析,以期获得一些有益启示,协调好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创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健康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军队医改对医院医疗保障的影响及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军队人员医疗保障的影响,分析其成效。方法:采用统计资料汇总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某医院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前后军队各类人员门急诊、住院人次及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医改后军队人员门急诊就诊量下降,但军队人员门急诊总医疗消耗增多。②医改后军队人员住院总人次当年有所下降,次年便呈现增加趋势,军队人员住院总费用增加,但职工、家属住院费用下降。结论:军队分类保障模式已初步形成,合理医疗体系也已基本构建,统定管理制度逐步得到了落实,持卡就医全面展开,军队医改提高了军队人员医疗保障水平,给军队人员带来了方便。同时,军队医改起步初期某些方面尚需完善,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持续8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至今我院作为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持续发力,从因地制宜、领导全面部署、健康持续促进、返贫动态监测、本地政策保障等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2020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是中国进入小康社会有关医疗保障的一份制度性文件.展望医疗保障2.0时代,提出从目前来看医疗保障改革成效明显,随着医疗保障在支付领域改革的深化,将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的科学发展,并从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办医机构、药品耗材等医疗要素市场,以及"互联网...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健康扶贫的关键问题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健康状况低下又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各类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医疗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县域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低、县域外转诊率高、贫困地区公共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健康扶贫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多元健康扶贫主体,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贫困人口现状及扶贫措施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精准扶贫及巩固扶贫成效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描述性方法分析2017年、2018年湖南省贫困人口变化、剩余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及致贫原因,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脱贫与扶贫措施的相关分析。[结果] 2018年底湖南省剩余贫困人口82.9万,较上年净减少12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8%下降到2018年的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剩余贫困人口集中在邵阳市、怀化市、湘西州和娄底市;主要致贫原因分别是因病、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和因残。健康扶贫、扶志教育、综合保障性扶贫、生活条件改善、就业扶贫、社会帮扶、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9类扶贫措施与脱贫高度关联(关联度系数> 0.7),9类扶贫措施中又以健康扶贫、扶志教育、综合保障性扶贫位居前三。[结论] 2018年湖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减贫成效显著,但大湘西和湘中地区贫困问题依旧突出。  相似文献   

13.
健康扶贫政策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积累的宝贵政策财富,健康扶贫政策的适时变迁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量。以历史制度主义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中国健康扶贫政策的变迁历经了健康扶贫思想与政策萌芽、健康扶贫政策形成与发展和政策体系完善三个阶段,其变迁的动力机制表现为:宏观层面的政策环境、中观层面的路径依赖以及微观层面的行为主体互动。进入相对贫困时期后,新的时代任务将赋予健康扶贫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健康扶贫政策将朝着适应政策环境转变、强化正向路径依赖和加强行为主体互动的方向进一步演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扶贫政策目标与因病致贫情境的匹配情况。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对贵州省赤水市(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县)42例因病致贫案例进行深度访谈,描绘因病致贫逻辑情境图,确认政策目标与情境的匹配情况。结果:通过大病和慢病的致贫逻辑情境图,呈现出了农户从健康冲击—应对策略—应对失败的"贫困—疾病—贫困"情境。结论:健康扶贫政策目标符合贫困情境;但目前仍存在政策情境例外的情况,如大病导致劳动力丧失、健康冲击后再面临应激事件等。例外情况体现健康扶贫的长期性和协同性,它需要持续开展,且将重点转移至疾病预防;同时,协同其他扶贫举措,能更好地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探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健康贫困问题,以及在健康扶贫脱贫实践中的难点,为残疾人健康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一对一调查,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进行相关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较高(93.40%),医保缴费以个人承担为主(70.13%);医保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湖北省新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影响,为“十四五”时期调整医疗救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使用咸宁市所有4个县2018年7月—2020年9月月度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简称“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数据,应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救助支出、就医行为和救助效果三个维度分析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的变化。结果:政策实施后,医疗救助总支出显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在三级、二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占比显著减小,在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县域内医疗机构、县域内医疗机构或指定转诊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占比显著增加;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实际负担费用显著减少,灾难性医疗卫生支出发生人数占比显著下降。结论:新健康扶贫“985”政策节省了救助支出,规范了农村贫困人口就医行为,改善了救助效果。下一步应科学设定医疗救助标准、适度拓展救助对象,同时规范救助管理体制,提高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中老年贫困人口各部分医疗费用导致的因病支出型贫困状况进行分析,模拟医疗保障政策对门诊和住院的减贫效果,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因病支出型贫困风险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FGT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补偿前后的因病因病支出型贫困进行测算,模拟医疗保障在不同补偿比例下的减贫效果;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阐述我国现阶段贫困慢性病患者疾病负担的现状及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旨在研究分析我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并为制定相关健康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建议。分析发现,我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动态管理与考核机制不精准;扶贫资源配置不精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考核体系;合理配置扶贫资源,推进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生命质量评价引入精准健康识别与干预政策中,通过比较不同类别贫困居民生命质量特征,揭示扶贫对象各维度现状,为完善精准健康扶贫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评价工具采用WHOQOL-BREF量表,通过入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与中国常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贫困居民其人群分布表现为男性(71.7%)多于女性,年龄普遍偏大(平均55岁)。贫困居民与中国常模比较,健康组和疾病组的生命质量评价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的对照组,说明贫困对于居民生命质量评价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不论处于何种收入水平,健康贫困居民总体评价均高于患病贫困居民。对于患病贫困居民而言,收入越高、其心理和总体评价越好;反之亦然。结论:健康对于贫困居民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患病对于贫困居民总体评价具有显著负影响。收入提高对于患病贫困居民的心理和总体评价改善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鄂州市精准扶贫对象中因病致贫人员疾病构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家庭贫困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通过收集2016年度该市“全国健康扶贫数据信息系统”中填报的所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疾病信息,对《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中纳入的45个重点疾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6年该市登记在册的精准扶贫户共20 961户,51 155人。身体健康者25 728人,占50.29%,因病致贫者16 470人,占32.20%,因残致贫者8 957人,占17.51%;以家庭为单位,13 313户因病致贫,占63.51%;因病致贫者中,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重性精神疾病、脑血管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髋、膝)及糖尿病,分别为12.29%、9.17%、3.28%、2.56%及2.38%。结论 重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现阶段导致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及脑血管病占21.46%,是致贫的主要疾病,急需出台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家庭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