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发现存在临床实验方法学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对照选择不合理、疗效判定不全面等问题;证据的应用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倾向性;对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问题的研究较少;机理研究不深入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对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等证据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从残损、残疾、残障、生活质量4个层次,量化评定针刺治疗中风的作用;加强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研究;机理研究应注重缺血性半暗带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典籍论述入手,对体质因素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体质因素对脑卒中辨证具有一定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以中医体质手段对脑卒中进行干预能够增强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郭琳 《中国针灸》2005,25(8):581-583
根据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病机的认识,在醒脑开窍针法和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创立了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该法涵盖了中风病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从病人发病初期ICU的治疗、手术治疗到针灸及中西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饮食疗法、情志、心理疗法及健康教育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更能体现中医特色的自成体系的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的显著疗效不是来源于某一个单独的疗法,而是源于一个新模式系统管理下出现的综合效应,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针灸临床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研制、预防、康复、护理诸方面,对中风病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述评。指出近10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中风病证名称统一及病位、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中风病症、舌、脉等症状学观察及辨治规律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88 cases of apoplexy of recovering and sequela phase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two groups,group of Zhu’s Scalp Acupuncture and group of somatic acupuncture There were 44 Casesin each group.Clinical effect of Zhu’s Scalp Acupunctur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somatic acupuncture,percentage of basic cure and marked effect of the former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latter(P<0.05).Clinical effect of Zhu’s Scalp Acupuncture on recovering phase of apoplexy wasmarkedly better than that on sequela phase(P<0.01 for the rate of basic cure and marked effect andP<0.05 for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Clinical effect of Zhu’s Scalp Acupuncture on hemorrhagicapoplexy hadn’t marked difference with that on ischemic apoplexy(P>0.05).Applying Zhu’s ScalpAcupuncture to treat apoplexy,only need a few points,it is easy to manipulate,the needling sensationsare intensive,the clinical effecct is good,it is easy to accept by patient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经汤治疗中风中经证的疗效。方法:按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中经汤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疗程均为28d。结果:中经汤组治疗效果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P〈0.05)。结论:中经汤治疗中风中经证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PBP)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 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假性球麻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 针刺对PBP是有效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中发现随着脑卒中发生次数的增多,发生重度吞咽困难的机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生吞咽困难的时间相继提前,提示对脑卒中进行早期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PBP)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假性球麻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针刺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中发现随着脑卒中发生次数的增多,发生重度吞咽困难的机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生吞咽困难的时间相继提前,提示对脑卒中进行早期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云 《中国针灸》2006,26(1):33-35
目的:对比按期不同经取穴方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分期标准,按不同分期选取不同经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5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6.01)。结论: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赵艳玲  赵京伟  王华 《中国针灸》2007,27(4):237-240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44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根据患者处于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后遗症期选取不同的穴位,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取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临床综合疗效、促进康复进程及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结论: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为治疗中风病偏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患者均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脑卒中,患者在起病后2~7d出现顽固性呃逆,前2d均给予胃复安,维生素B6,氯丙嗪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后采用中医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中医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89.28%。结论:中医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阐述中风病的辨治方略,提出中风急性期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治疗当从脑论治,并从"脑为元神之府"学说来论证"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补气活血法、化瘀通腑法、豁痰开窍法等皆属于"通法"的综合应用,是治疗中风病的最佳选择。从"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钩玄、中风病因病机及复元醒脑汤组方治疗三方面来阐述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辨治方略,讨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并论证了"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系统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并研究56例因脑卒中导致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按其就诊时间分别为早、中、晚期三组,三组均给予为期3个月的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评估,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早期组治疗效果较理想,与中期组、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中期组治疗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与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治疗组效果不佳。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一手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铭  王海萍  余曙光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54-55,i001
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亦是中风康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近10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灸及其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柔肝熄风汤对中风先兆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予自拟方柔肝熄风汤口服,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两组连续干预8周。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95%CI=73.95%~99.05%),对照组为64.00%(95%CI=45.18%~82.8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783 2,P=0.074 7),差异接近临界状态;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部分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预防中风发生方面,经半年随访,治疗组发生中风0例,对照组发生2例。结论:柔肝熄风汤对中风先兆证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尽管其收益为OR=0.15(95%CI=0.03~0.81),NNT=4(95%CI=1.96~19.84);预防作用揭示,治疗组每治疗12.5例患者,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中风患者的发生(尽管其OR不具比较意义,无法比较;NNT=12.5,其95%CI理论值=5.30~47.47),这可能就是该方"治未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72 cases of apoplex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40 cases)and group B (32 cases). In group A, we used transverse acupuncture of anterior-obligue line of vertextemporal plus acupuncture of commonly-used body acupoints for apoplexy. After 30 times of treatment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In group A, basic recovery rate was 20%, marked improvement rate was 50%. In growp B, basic recovery rate was 9.4%, marked improvement rate was 25%. The total therapeutic effect in group A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This indicated: Transverse acupuncture of anterior-oblique line of vertex-temporal has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for apoplexy and ha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han acupuncture along the line.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中华医典》深入探讨中风急性期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神昏的古代及近代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25和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中处方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因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可得频次>20%的中药18味,药类频次前5位的中药类别为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祛风湿药,关联分析得到强关联配对方式40种(置信度>0.7、支持度>0.1),聚类分析得到聚类组4类,因子分析适应型检验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出公因子9个。结论中风神昏与中风急性期关系密切,提示现代医家临床治疗中风急性期配伍麝香、龙脑等芳香轻宣、开窍醒神药物或可提高疗效,畅达气机或为中风急性期重要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8.
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运用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CT定位组(治疗组)100例,头针治疗组(对照组)98例.2个疗程后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显效率57.0%,有效率97.0%)较对照组(显效率31.63%,有效率92.86%)为好(P<0.05).结论: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00例中风和400例对照观察,发现中风发病学上,高血压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二者在病机上同出一辙,在证候学上高血压的临床证候可演变为中风先兆瘘见证候。  相似文献   

20.
吴春燕 《河北中医》2006,28(9):657-659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全部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滋阴活血法拟方,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30例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风病疗效比较和中风病单项症状改善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语言表达,上肢远、近端肌力,下肢近端肌力和综合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