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 平均含量分别为(5.38±1.27)log10拷贝/ml和(6.80±1.18)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较高(P〈0.01).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低,乙肝病毒载量与肝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 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SeAs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1)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 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 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 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SeAs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1)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 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 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 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SeAs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1)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 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 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在静脉吸毒者血清中的检出状况。方法 对93例静脉吸毒者血清同时进行HCVcAg、HCV RNA定量、抗HCV IgG、HBsAg检测,分析HCVcAg检出率与HCV RNA定量及合并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93例静脉吸毒者中,抗HCV IgG阳性79例,HCV RNA阳性68例,HCVcAg阳性37例。以HCV RNA作比较,HCVcAg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100%和54%;HCVcAg检出率与HCV RNA载量对数值呈正相关,r=0.958,P=0.010;HCV RNA阳性静脉吸毒者中,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时HCVcAg的检出率分别为38%和69%,两者比较P<0.01;2例抗HCV IgG阴性、HCV RNA阳性静脉吸毒者,HCVcAg检测呈阳性。结论 HCVcAg在静脉吸毒者血清中检测其特异性好,而敏感性较差;HCVcAg的检出率与HCV RNA载量的对数呈正相关;在静脉吸毒者,合并HBV感染可能是血清HCVcAg检测的干扰因素,可能是HBV抑制了HCV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230对,分别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含量,分析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结果①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3.0%),HBV-DNA阳性18例(7.8%),HBsAg和HBV-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②HBsAg单阳性孕妇138例,其HBV宫内感染率为5.1%(7/138);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92例,其HBV宫内感染率为16.3%(15/9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8.1,P<0.05)。③HBV DNA阳性孕妇119例,其宫内感染率为15.1%(18/119),HBV DNA阴性孕妇111例,其宫内感染率为3.6%(4/11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8.8,P<0.05)。结论HBV宫内感染率为9.6%,HBeAg阳性和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 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SeAs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1)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 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 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97例经血感染HIV-1的感染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吸附柱法抽提HBV 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S区;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HBsAg阴性PCR阳性结果 者为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实验组,未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 97例HIV感染者中HBsAg阴性者92例(94.85%).92例HBsAg阴性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27例(29.35%),抗HCV阳性者73例(79.35%).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和未合并HB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12.11±133.1)和(318.9±172.2)cells/mm3、62.96%和18.46%,以上两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是否合并HCV感染及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有偿献血途径感染HIV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HIV阳性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易出现单纯抗HBc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低的HIV感染者更容易合并隐匿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或保护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分娩的417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V宫内感染组33例,非感染组384例,感染组的母亲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和非感染组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在2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母亲各HBV DNA水平级上分析,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和母亲使用HBIG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1.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2.HBsAg阳性孕妇晚孕期间肌注HBIG对HBV宫内感染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 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SeAs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1)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 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 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学应答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51例CHB患者,HBVDNA阳性(HBVDNA≥I×10^4拷贝/ml,HBeAg阳性32例(62.75%)、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72周后HBVDNA转阴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72周后,HBVDNA转阴(〈500拷贝/m1)39例(76.47%),其HBV特异性CTL(0.81%±0.06%),高于12例(23.53%)的HBVDNA未转阴者(0.66%±0.06%),t=7.93,P〈0.01,IqBeAg血清学转换8例(25%),其HBV特异性CTL(0.97%±0.07%),高于24例(75%)的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0.67%±0.07%),t=7.61,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患者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患者与单HCV感染者血清抗HCV抗体分片段阳性率以及HCV RNA阳性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及检测意义。方法 对76例同时感染HBV和HCV患者进行抗HCV抗体分片段以及HCV RNA检测,同时从同期仅感染HCV患者中随机抽取16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以上检测。结果 HBV、HCV合并感染患者与单HCV感染者比较:抗HCV抗体分片段相同片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S/CO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片段组合间除抗-C+抗-NS3组合阳性率HBV、HCV合并感染患者比仅HCV感染患者显著要低(P〈0.05)外,其余各组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合并感染患者HCV RNA阳性率比仅HCV感染患者低(P〈0.01或P〈0.05)。结论 HBV、HCV合并感染时HBV对HCV复制存在抑制作用,从而导致HCV RNA含量显著降低,合并感染与单独感染间抗HCV抗体分片段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HCV复制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抗HCV抗体分片段含量降低,这对研究HBV、HCV合并感染时患者体内HBV对HCV间的抑制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终前HBeAg状态与HBVDNA载量和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0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临终前0~14d,15~28d和29~90d时段血清HBeAg状态、HBVDNA载量和MELD值。结果51例HBeAg阳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DNA载量依次是(5.25±1.99),(5.45±1.47)和(6.06±1.77)log10拷贝/ml,MELD值分别为(30.33±5.25),(26.36±6.43)和(20.13±6.47)。而69例HBeAg阴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DNA载量顺次是(5.14±1.84),(5.49±1.75)和(4.62±1.65)logl0拷贝/ml,MELD值按序为(32.38±9.95),(28.17±6.82)和(26.19.4-5.56)。同一时间段比较,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间HBVDNA载量和MELD值均仅在临终前29~90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段间比较,不论HBeAg阳/阴性,HBVDNA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值随着病情进展呈持续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启动乙型肝炎ACLF,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一旦ACLF启动,无论HBeAg状态如何,持续高HBVDNA载量可促进病情向终末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乙肝原发性肝癌(PHCC)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一种新的基于上转发光法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UPT)检测260例慢性乙型肝炎、190例乙肝肝硬化及45例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E抗原(HBe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结果 HBV-LP阳性结果浓度水平CHB组主要以>40 U/ml的高浓度为主,LC组和PHCC组主要集中在<10 U/ml的低浓度范围内;HBeAg、HBV DNA和HBV-LP的阳性率均表现为CHB组>LC组>PHCC组,HBeAg和HBV DNA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LP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和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HBV-LP水平快捷可靠并且对慢性肝病进展的诊断以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情况。方法对广州地区1996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同时用ELISA法检测HBsAg、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ALT、核酸扩增技术(NAT)联合检测HBV/HCV/HIV及HBV单项鉴别试验,对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进行随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199631例标本中共检出104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经随访有54例为OBI,OBI检出率为0.027%,年龄以46~55岁组检出率最高(P〈0.01),外地身份证的献血者检出率高于广州市身份证者(P〈0.01),OBI检出率与性别和献血次数无关(P〉0.05)。104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标本ALT均正常,病毒载量均〈1000IU/ml,平均值为162IU/ml。随访标本中,除6例ALT异常外其余均正常,54例OBI标本病毒载量均〈1000IU/ml,平均值为122IU/ml,乙肝两对半中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1)。结论 HBsAg阴性献血者中存在OBI,有必要在献血者中开展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一种新的基于上转发光法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UPT)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样品HBV.LP含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结果50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HBV-LP与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0%和42.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5份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HBV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29.3%和37.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检出率为57.0%,与H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对HBeAg阴性和HBVDNA低拷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HBVDNA、HBV—LP和HBeAg有利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判断和抗病毒治疗终点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V DNA与两对半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对半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浓度.结果 Ⅰ组(小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61.3%,Ⅱ组(大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84.3%,Ⅲ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3.3%,Ⅳ组患者无HBV DNA阳性.结论 HBV DNA与两对半对于乙型肝炎诊治具有互补作用,可以指导乙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10 μg乙肝疫苗组和20 μg乙肝疫苗组.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1个月及6个月注射3次10 μg或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及抗-HBe阳性率与滴度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500 U/ml).出生12个月时,所有124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水平分别为325.5±342.2 mIU/ml和463.7±353.3 mIU/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而且,20 μg乙肝疫苗组产生高应答抗-HBs(> 100 mIU/ml)的比例显著高于10μg乙肝疫苗组(P =0.035).结论 2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