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HCC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HCC者40例为HCC组;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120例为肝病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健康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GP73浓度;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及d.L.岩藻糖苷酶(AFU)作对比研究。结果HCC组血清中GP73的表达水平为(399.17±264.43)ng/ml,显著高于肝病组的(105.12±67.79)ng/ml和健康组的(66.51±46.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AFP、AFU诊断HCC的敏感性分别为89.28%、62.5%和80.7%:特异性分别为87.1%、78.5%和68.7%,GP73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AFP和AFU。结论GP73是继AFP、AFU之后另一个新的优秀的诊断HCC血清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分别测定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4周)以及术后3~12个月复发的21例重新入院患者的GP73的浓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GP73平均水平为(240.5±81.4) ng/ml,手术治疗后2周GP73平均浓度为(114.4±34.1)ng/ml,治疗后4周平均浓度为(57.6±23.3) ng/ml,治疗前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浓度(P<0.05).肝癌复发的患者重入院后GP73浓度[(181.2±72.4) ng/ml]明显高于GP73术后的浓度(P<0.05).结论 GP73作为一个新型肝癌血清标记物在判断肝癌预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分别测定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4周)以及术后3 ~12个月复发的21例重新入院患者的GP73的浓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GP73平均水平为240.5±81.4 ng/ml,手术治疗后2周GP73平均浓度为114.4±34.1 ng/ml,治疗后4周平均浓度为57.6±23.3 ng/ml,治疗前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浓度(P<0.05).肝癌复发的患者重入院后GP73浓度(181.2±72.4 ng/ml)明显高于GP73.术后的浓度(P<0.05).结论 GP73作为一个新型肝癌血清标记物在判断肝癌预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浓度与慢性HBV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评估GP73在慢性HBV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HBV感染者761名,分别进行FibroScan检测和血清GP73测试.结果 血清GP73浓度与肝硬度相关(r=0.6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6.GP73用于诊断显著肝纤维化(≥F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81%和80.05%(cut off值:76.6ng/ml).结论 GP73可能是一种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分析GP73指标对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作用,探讨血清GP73水平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A)定量检测60例体检正常者,128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CH/LC)患者和9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GP73,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的水平.结果 经统计分析,正常对照组、CH/LC组和PHC组GP7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67%和95.21%,AFP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3.96%和87.23%.GP73和AFP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6.52%和87.46%.结论 GP73对PHC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PHC的诊断效率,可用于PHC高危人群的普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GP73含量,探讨其对于肝癌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利用上转发光免疫呈析技术对302例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样本进行GP73含量检测,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AFP作为比较.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并对HCC患者进行治疗前后GP73定期检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肝癌患者GP73含量为(160.83±37.24) ng/ml,显著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GP73在诊断肝癌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高于AFP的ROC曲线下面积0.727;并确定110 ng/ml最为其临界值,其敏感性为84.7%,特异度为75.8%;对AFP< 400 ng/ml肝癌患者,GP73的检出率为71.15%;治疗后GP73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GP73对于HCC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可补充AFP在灵敏性方面的不足,可用于监测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G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血清GP7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0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178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CH/LC)患者和194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GP73,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的水平。结果经Kruskal—Wallis检验正常对照组、CH/LC组和PHC组GP7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HC组的GP73水平明显高于CH/LC组(P〈0.001)。以ROC曲线确诊PHC的GP73临界值为190.7ng/ml,AFP的临界值为35.2ng/ml,单项检测时,GP73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5%和86.6%,AFP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8.8%和83.7%。GP73和AFP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6%和81.5%。结论GP73对PHC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PHC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msing cholangitis,PSC),AIH和PBC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许多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AIH和PB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所起到的一定作用,通过检测18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20名健康献血员的血清TGF-β、TNF-α平变化,以探讨其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辅助诊断价值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HCC患者、56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GPC3和GP73水平;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血清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GP73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C3和GP73水平与AFP水平、HCC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PVI)浸润和HBV感染均无相关.AFP联合GPC3或GP73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73.33%,80.00%)均优于AFP单独检测(53.33%);GPC3+ GP73+ AFP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最高(69.69%),敏感性为86.77%,特异性为83.02%.在AFP阴性的HCC病例中,GPC3和GP73的阳性率均为42.86%.结论 GPC3和GP73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提高血清标志物检测对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HCC血清中的GP73和AFP含量,探讨GP73对于肝癌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ELISA方法对81例HCC、72例CH/LC和65例正常对照血清行GP73检测,并通过ROC曲线计算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CC组、CH/LC组和正常对照组GP73含量分别为( 152.67±33.59) ng/ml、(93.15±20.02) ng/ml和(58.95±17.29) ng/ml.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20 ng/ml为Cut-off值,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77.80%,特异性为78.00%.结论 GP73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其敏感性好于AFP,同时通过联合检查可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并与甲胎蛋白(AFP)比较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77例HCC、21例肝硬化、20例肝炎以及5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和AFP的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CC组血清GP73和AFP均显著高于肝硬化、肝炎及健康对照组(均为P<0.05);早期HCC组血清GP7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而血清AFP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GP73对HCC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AFP(85.7%vs 62.3%,P<0.05),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敏感度到90.9%.结论 GP73是一项很好的诊断和鉴别早期HCC的血清标志物,且可能对HCC进展的监测具有作用.AFP联合GP73检测可显著提高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P73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5例各类肝脏疾病患者(213例病毒性肝炎、26例酒精性肝炎、2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3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及3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分别对血清GP73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治疗前后进行分析比较;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LP、AST、GGT、CHE、ALB、TBIL、AFP的含量,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拷贝,分析不同肝病患者血清GP73含量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病毒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其GP73含量的中位数均〉健康对照组(U分别为240.4、24.0和27.0),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U=157.5,P〉0.05);病毒性肝炎组与酒精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760.5和1299.0,P〈0.05);病毒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7.2、99.4,P〈0.01),酒精性肝炎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U为1322,P〉0.05)。血清GP73与CHE、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4,-0.469),与GGT、T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和0.39)。结论:血清GP73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表达上调,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观察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在阿德福韦酯(ADV)初始抗病毒治疗3年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初治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1例应用ADV治疗3年,治疗前及治疗后查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肌酸激酶、尿氮、肌酐、尿酸、钾、钠、氯、钙;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HBV DNA等病毒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 DNA载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乙肝原发性肝癌(PHCC)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一种新的基于上转发光法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UPT)检测260例慢性乙型肝炎、190例乙肝肝硬化及45例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E抗原(HBe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结果 HBV-LP阳性结果浓度水平CHB组主要以>40 U/ml的高浓度为主,LC组和PHCC组主要集中在<10 U/ml的低浓度范围内;HBeAg、HBV DNA和HBV-LP的阳性率均表现为CHB组>LC组>PHCC组,HBeAg和HBV DNA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LP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和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HBV-LP水平快捷可靠并且对慢性肝病进展的诊断以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