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凶险并发症,是手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笔者于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89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7例,现就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及预防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胸内吻合口瘘患者28例,对胸内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经积极治疗后,24例在20 d-16周内彻底痊愈,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4.29%。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较多,在手术中对吻合方法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手术水平,可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加以预防,同时及早诊断与积极治疗可促使吻合口瘘治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致死因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108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术后确诊并发吻合口瘘148例,除1例继发双肺感染及切口感染致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147例经治疗痊愈,死亡率0.68%。结论①吻合方式及操作技巧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②感染和营养不良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③三管(胸管、胃管、营养管)畅通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的68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例,总结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共发生吻合瘘12例(1.7%),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无一例死亡。胸腔内吻合口瘘8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管理是降低吻合口瘘的关键;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锺鲁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80-2781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和防治。方法:手术切除肿瘤,行食管胃吻合。本组共279例,其中胸腔内吻合者208例,颈部吻合者71例。结果:胸腔内吻合口瘘8例,死亡4例。颈部吻合口瘘10例,无1例死亡。结论:注意手术操作及改进吻合方法是减少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确切的感染控制和充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立即积极有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1例患者中,全部治愈治愈,无死亡。结论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非常重要,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机械吻合328例临床资料;其中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96例,胸内主动脉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142例,主动脉弓下食管胃机械吻合78例,开腹食管空肠机械吻合12例。结果本组328例机械吻合共发生吻合口瘘7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5例,胸内吻合口瘘1例,腹腔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例。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机械吻合应注意吻合r3血运及张力,选择合适型号的吻合器,同时注意纠正全身营养状况和改善基础疾病,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形成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肿瘤,行食管胃吻合术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60例,其中胸腔内吻合48例,颈部吻合12例,回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胸腔内吻合口瘘48例,死亡4例.颈部吻合口瘘12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注意手术操作及改进吻合方法是减少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确切的感染控制和充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根治切除术治疗的9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有13例患者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对这1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胸内吻合口瘘有12例,无患者死亡.颈部吻合口瘘有1例,无患者死亡.结论 提高手术技巧,选择合理术式,强化术后护理可以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分析食道癌、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15例食道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分别采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注意滴注速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吻合器在贲门癌、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贲门癌、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金属钉吻合器来进行治疗,治疗组25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明显地少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治愈率84.0%高于对照组64.0%,且并发症率4.0%低于对照组36.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器来进行贲门癌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显著,且起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空肠造瘘管组(观察组)、鼻十二指肠管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鼻黏膜出血或溃疡、脱管、堵管及营养液经胃管反流等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十二指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0±1.78)d,短于对照组的(8.2±1.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近期危重并发症,并对发生原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近期危重并发症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并发症9例,其中5例为原有肺部疾病(慢支、肺气肿)感染不能控制而发生呼吸衰竭,2例为术后回病房即出现呼吸衰竭,2例术后10~11d突然出现呼吸停止;心血管并发症6例,其中心律失常4例,术后第7天下床大便后休克2例;吻合口瘘6例,其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为吻合口瘘后放置支架而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乳糜胸。结论: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手术方式和精确细致的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出现并发症后的积极有效治疗,都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治及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于405例食管癌切除术术后食管胃吻合重建,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 405例食管癌发生吻合口瘘23例,发生率为5.6%。结论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很复杂,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与食管的血运、吻合口张力、胸腔感染及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优劣势.方法 分析于2003至2010年术前评估后选择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53例患者的术后淋巴结转移分析、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探讨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优劣.结果 两组手术均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经腹组切缘阳性1例,后经 放射治疗随访3年无复发,经腹组无中转手术改胸腹联合.经胸组术后无并发血气胸.开始后续治疗的时间或出院时间≤14 d,常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随访1年、2年、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后,选择性采用经胸或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无差异.经腹手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特别是对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针对高龄食管贲门癌合并慢支、肺气肿患者的手术方式:单纯左胸径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方法常规左侧后外侧标准切口进胸,扩大膈食管裂孔,经膈食管裂孔上提胃至胸腔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24例患者手术顺利,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单纯左胸径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可用于高龄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合并慢支、肺气肿患者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6),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Cl^-)。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01),体质量下降减慢。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住院的食管癌患者98例随机分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d及10 d两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不同程度升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EN组比较,术后10 d EEN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排气时间比TE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057,P<0.05);EEN组发生轻度腹胀患者6例,轻度腹泻8例,TEN组患者出现腹胀2例,轻度腹泻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5,P<0.05).结论 早期行肠内营养能改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