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徽省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2个,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结果 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69%、1.88%,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9%、0.29%;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尤其以单退点为甚;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IHA)高达20%以上,耕牛粪检阳性率最高达34.48%。结论 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采取现场调查方法,纵向观察移民建镇后钉螺分布、人畜血吸虫感染、滩地污染及环境变化情况。结果移民建镇后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45.61%;滩地野粪阳性率有所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37.97%,但野粪密度和阳性份数未见减少,野粪污染仍相当严重;居民粪检阳性率波动不大,2005年较2002年仅下降1.86%。各年份已搬迁与未搬迁居民粪检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较2002年下降了49.4%;移民建镇后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单退地区短期内血吸虫病疫情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单退型(退人不退耕)和双退型(退人退耕)移民建镇项目实施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在两个已实施了单退型和双退型移民建镇项目的血吸虫病流行村,于2002~2005年进行螺情、滩地污染、人畜血吸虫感染等连续4年的纵向观察。结果单退点江心村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逐年下降;野粪阳性率和牛感染率分别由2002年的11.86%、14.29%降至2005年的8.17%、7.2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村4年的人群感染率在3.05%~4.83%间波动。双退点江洲村滩地除2005年外,前3年均检获阳性螺;人群粪检阳性率2003年(1.54%)较2002年(3.11%)下降了50.50%(P<0.05),其后2年徘徊在1%左右。两村人群粪检阳性率200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江心村4.83%,江洲村3.11%,P>0.05),其后3年江洲村均低于江心村(P均<0.05)。结论双退点血吸虫病疫情近期有所下降,而单退点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马鞍山市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疫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退人又退耕的小黄洲村为观察对象,自2002-2005年,采用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人畜感染和滩地野粪污染情况,并观察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2~2005年试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2002年分别下降了74.28%和37.93%;试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IHA法)呈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3年试区野粪虫卵阳性率分别为2.70%和36.54%,2003年以后未查见阳性野粪;移民建镇后试区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方法 2002-2005年在安徽省选择将居民迁往新建居住地但仍回原地耕种的单退点, 以及居民彻底放弃原耕地、 迁往新居的双退点各2个, 采用常规查螺、 查病和访谈调查, 比较移民建镇后血吸虫病传播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 结果 移民建镇后, 单退点陈桥洲和清节洲2005年感染螺密度分别较2002年下降79.10%和45.18%, 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5.46%和84.88% (P<0.01); 双退点江洲村和小黄洲2005年感染螺密度分别较2002年下降100%和74.87%, 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100%和40.0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粪密度和阳性率均以单退点为高, 双退点野粪密度及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5年未发现阳性野粪。单退点居民感染率在2002-2005年间波动不大, 双退点居民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单退点耕牛感染率较高, 双退点耕牛逐步减少, 至2005年已淘汰全部耕牛。 结论 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发生明显改变。双退点流行因素发生明显改变, 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法,对移民建镇前后的3个研究试点:单退垸的西官垸、双退垸的青山垸及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集成垸的居民进行调查,并调查移民建镇前后的螺情和病情变化。结果集成垸、西官垸和青山垸移民建镇前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 86%、4.89%、15. 77%,移民建镇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6. 29%、5. 56%、11. 85%,移民建镇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5.00%、10. 71%、7.50%,移民建镇后分别为60. 00%、40. 00%、7.14%。移民建镇前集成垸、青山垸和西官垸的垸内钉螺面积、钉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为21. 67、32. 80、14. 43 hm2,0. 019 8、0.200 0、0.0111 0只10.1 m2.0.002 7、O、O只/0.1 1112;移民建镇后分别为22. 73、17. 80、O hrr12(西官垸自2001年垸内无螺),0. 023 6、0.024 8、O只10.1rrr2,0. 000 3、0.000 8、O只/0.1 1112。结论双退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略有下降,单退垸和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应加强对返回原地从事劳作人群的管理及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根据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别实施“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表明各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感染度下降了90%以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以上,滩地野粪阳性率显著下降,滩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年间变化幅度不大,耕牛感染率仍较高,滩地污染相当严重,血吸虫病流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南涧县选择2个典型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 采用系统抽样结 合环境抽查法调查螺情,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 法调查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应用夜笼法和夜夹法捕捉居民区及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中的野生小动物, 采用解剖法结合 粪孵法检查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 在居民区周围或家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调查野粪分布和污染, 采用孵化法检 查野粪血吸虫阳性情况, 计算野粪污染指数。结果 结果 2个村共调查533.56 hm2 , 查出钉螺面积16.52 hm2 , 有螺框出现率为 1.03%, 钉螺密度为0.07只/0.1 m2 ,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61%, 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 牛血吸虫感染率为 0.90%, 马属动物感染率为0.62%, 其他家畜未检出阳性; 共捕获以鼠类为主的野生小动物57只, 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小 动物。共检获6种野粪, 分别为人粪、 牛粪、 马属动物粪、 羊粪、 猪粪和犬粪, 密度以牛粪、 马属动物粪和犬粪相对较高, 分别 为7.2、 4.3堆/hm2 和2.1堆/hm2 。查出阳性野粪6份, 其中牛粪3份, 阳性率为2.27% (3/132); 马属动物粪2份, 阳性率为 2.63% (2/76); 犬粪1份, 阳性率为3.70% (1/27), 牛、 马属动物和犬粪相对污染指数分别为80.68%、 15.89%和3.43%。结 结 论 论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 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牛仍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马属动物和犬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和监测力度, 采取有针对性 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传染源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加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江苏省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并选择沿江3个易感区域为研究观察区,分别于2009年5-11月在观察区内开展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Kato-Katz法调查观察区内当地常住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观察区内散养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观察区内野鼠等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哨鼠法测定观察区内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07-2009年扬中市分别检查当地居民45300、17400人和16800人,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37%、0.48%和0.44%,未发现粪检阳性者。2009年共检查易感地带居民2124人,血检阳性率为0.6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检查当地渔船民220人,血检阳性率为3.1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对观察区内散养的798只羊进行检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观察区内易感滩地每年均能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曾高达1.49%。共捕获7只野鼠,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共投放300只哨鼠测定水体感染性,哨鼠总感染率为0.33%。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当地人畜及野生动物血吸虫病传染源,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对感染性钉螺分布影响,并观察了以建立安全放牧场、封滩为主的滩地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表明,感染性钉螺的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与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百活动频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有显著意义;通过建立安全放牧场和综合治理滩地,两年后滩地感染性钉螺的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以及附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得到明显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点第1年监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掌握“十五”期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不同流行程度疫区建立20个疫情纵向观察点,对螺情、居民病情、牛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20个观察点粪检6563人,感染率为8.15%;764头牛,感染率为10.99%。活螺平均密切 垸内为0.0100-3.228 8只/框,垸外为1.444 3只/框。感染螺平均密度垸外为0.005 1只/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我省疫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仍处在较高的水平,牛仍是主要传染源,湖区垸外感染威胁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结果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地区人、畜血吸虫感染的变化,探讨其防治效果。方法:选择4个县、市、区的6个村为试区,采用IHA筛查,粪便孵化法定性,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定量检查确诊评价和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感染的方法,连续3年观察,分析人、畜血吸虫感染变化,并对洲滩螺情及人、畜粪便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1999-2001年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0%-4.69%、0.43%-3.82%和0.26%-2.87%,人群EPG为0.12-4.31,病人EPG为5.90-51.00。血吸虫病人,农民占70.97%-87.72%,学生占12.28%-29.03%,15岁-60岁人群占74.19%-92.50%。耕牛感染率,除江夏区沿江村、黄州区王岭村呈上升外,其它村呈逐年下降;洲滩钉螺面积,除江夏区三角洲下降外,其它试区无明显增减。滩地野粪污染密度为1.22-12.00份/hm^2,牛粪占90.83%,血吸虫卵阳性率为12.52%(1.35%-37.21%)。结论: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老年、儿童血吸虫感染人数减少,但务农青壮年人群其感染率下降不明显。耕牛感染率在不同试点村则有升有降,试区洲滩野粪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报了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4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及湖北4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流行县总人口2.51亿人;流行村30 048个,流行村总人口 6 850.73万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13个(占69.0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5个(占29.8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疫情控制县(市、区)数由2013年的34个减少至5个(占1.10%)。2014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115 614人,较2013年的184 943人减少了37.49%;报告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13年减少7例;现存晚期血吸虫病30 880例;2014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9 461 348人,共发现粪检阳性者8 270人,比2013年的16 865人减少了50.96%。2014年全国共有20 12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53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28.09%;共新查出13个有螺村;共查螺576 506.37 hm2,发现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531.13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919 579头,共检查耕牛494 62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666头。2014年,全国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1%和0.0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4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280 855例,扩大化疗2 565 555人次;治疗病牛798头,扩大化疗耕牛408 69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8 923.90 hm2,实际药物灭螺74 538.1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331.42 hm2。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局部地区仍然较大,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2000-200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洞庭湖区2000-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方法从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库中,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20个血吸虫感染率≥1%的居民村,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钉螺和感染螺密度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血吸虫病病情指标和钉螺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2000-2009年洞庭湖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人群血吸虫感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46.14%、73.42%、22.22%。病人血吸虫感染度呈上升趋势(P0.01),上升幅度为33.13%。钉螺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呈现同向波动变化。终宿主感染性指标与钉螺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2000-2009年洞庭湖区除病人感染度上升外,其他血吸虫感染性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钉螺指标的变化与终宿主感染性指标的变化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虾稻连作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虾稻连作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潜江市积玉口镇9个流行村实施虾稻连作为主综合措施后的螺情、病情及经济收入资料。结果与2004年相比,2008年9个村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49.33%、73.59%、75.73%、75.00%和90.00%,农业产值及人均收入分别增加了3.29倍和1.00倍。结论虾稻连作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建立流行村疫情管理系统 ,为全省流行村建立耕牛登记卡、钉螺登记卡和晚期血吸虫病登记卡 ,为传播未控制区和控制区的 794万人建立了血防户口册。随机抽样调查居民 6 5 35 6 9人 ,查牛 1 5 6 0 0头 ,查螺 70 1 0 6 5 98m2 。结果 :全省流行县 (市、区 )6 2个 ,流行乡 81 0个 ,流行村 6 2 1 2个 ,流行县总人口 30 92万人 ,流行村总人口 94 5万人 ,流行村耕牛存栏2 2 2 5 6 7头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2 76 1 7万 m2 ,现有钉螺面积 6 71 6万 m2 ,活螺密度 0 .4 3只 / 0 .1 1 m2 ,钉螺感染率0 .0 6 97% ,感染螺密度 0 .0 0 0 3只 / 0 .1 1 m2 。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 1 5 6 8人 ,2 0 0 1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5 3例 ,全省血吸虫病感染 79391人 ,病牛 1 4 4 2 7头。结论传播未控制区应加大人、畜查治病力度 ,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 ,尽快控制疫情迅速回升势头。“十五”期间计划达标的县 (市、区 )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达标时就建立完善的监测巩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