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苗药黑骨藤原植物药用部分的显微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制片和表皮离析方法。结果3种植物的茎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种间差异不大。维管束为无限双韧维管束类型。叶的结构基本相同,叶柄形态、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的大小及密度具种间差异。上表皮均无气孔器,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垂周壁波浪状,气孔器为平列型。结论显微结构特征在黑骨藤药材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荣荣  张晓锐  孙磊  齐春会 《医药导报》2010,29(11):1425-1428
目的从黑骨藤(HGT)中分离筛选免疫抗炎活性部位,探讨其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为研制和开发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巴豆油诱发的急性小鼠耳肿胀及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作为免疫抗炎活性的评价指标,观察HGT 5A对急性炎症及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HGT 5A 100~500 mg•kg 1灌胃给药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急性耳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0~100 mg•kg 1灌胃给药对DNCB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对DTH模型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HGT 5A具有较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19):2650-2655
目的:研究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离体蛙心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考察。方法:采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制备离体蛙心标本,分别用任氏液(空白对照)和质量浓度为1.74、3.48 mg/mL的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灌流,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离体心脏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变化,以考察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离体蛙心功能的影响。先分别用10 mg/L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20μL或1μL低钙(每1 000 mL纯水中含CaCl20.06 g)、高钙(每1 000 mL纯水中含CaCl20.24 g)任氏液进行灌流,然后再分别加入1.74 mg/mL的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离体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变化;并取用任氏液(空白对照)和质量浓度为1.74、3.48 mg/mL的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灌流后的心肌组织,测定其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考察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影响心脏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加入质量浓度为1.74、3.48 mg/mL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后,蛙心的心肌平均收缩力较空白对照明显降低(P<0.001),但心率的变化不明显(P>0.05)。随着细胞外Ca~(2+)浓度的逐渐增大,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离体蛙心收缩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加入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后,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离体蛙心收缩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经过1.74、3.48 mg/mL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灌流后的蛙心心肌组织中Na~+-K~+-ATP酶活性较空白对照改变不明显(P>0.05),但Ca~(2+)-Mg~(2+)-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可抑制离体蛙心的收缩活动,具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组织中Ca~(2+)-Mg~(2+)-ATP酶活性,抑制AChE活性,同时阻断细胞膜上Ca~(2+)通道,兴奋M受体和阻断β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黑骨藤药材中6种咖啡酰基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及液相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gela Technologies Venusil XBP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乙腈-0. 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 8 m 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结果:测定的6种成分5-O-咖啡酰基奎宁酸、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在9. 84~252. 00,31. 63~506. 00,5. 76~147. 50,0. 62~15. 81,1. 45~37. 24,2. 94~75. 14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 8%,91. 3%,92. 2%,97. 4%,92. 4%,97. 4%; RSD值分别为1. 6%,2. 1%,2. 6%,2. 1%,1. 9%,1. 0%。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乌骨藤多糖脱蛋白工艺。方法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酶-Sevage法对乌骨藤多糖脱蛋白的效果。结果酶-Sevage法的蛋白脱除率分别为75.09%,多糖保留率分别为89.83%。结论酶-Sevage法脱蛋白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桂枝汤方剂免疫抑制活性部位。方法 处方药材分别水煎浓缩为水提部位,乙醇提取为乙醇提取部位。同时将乙醇部位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和正丁醇部位。CCK-8法考察桂枝汤不同提取物对ConA激活T细胞和LPS激活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用二硝基氯苯对昆明种小鼠皮肤致敏和诱发,制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观察桂枝汤方剂不同部位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干预作用。结果 桂枝汤方剂水提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有显著免疫抑制功效,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效果最佳。浓度200 mg·L-1时T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3%、45.9%,B细胞抑制率大于3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胸腺和脾脏无明显影响。结论 桂枝汤方剂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萃取物为免疫抑制活性部位,能显著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正常细胞、胸腺、脾脏无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盖藤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冠盖藤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定出冠盖藤根茎挥发性化学成分35种,叶的挥发性成分53种。根茎中化合物类型主要为烷烃(20.96%)、有机酸类(5.06%)、酯(4.46%)、醇(3.28%);叶中化合物类型主要为酯(15.11%)、醇(13.92%)、有机酸(9.85%)以及酰胺(6.29%)、异丁基异硫氰酸盐(5.46%)、甲基-2-氧-苯甲酰-d-呋喃糖苷(5.91%)、酮(5.11%)。结论采用GC-MS对冠盖藤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苗药冠盖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乌骨藤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丽华  沈婷  余波  刘金旗 《安徽医药》2010,14(2):167-168
目的从乌骨藤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多糖含量。方法药材经醇提后,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乌骨藤多糖的含量。结果乌骨藤多糖含量为74.4%,平均回收率98.3%,RSD=0.31%。结论乌骨藤中多糖含量较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田静  许亚玲  周永芝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35-1636
目的:建立并完善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中薄层色谱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CL法鉴别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中黑骨藤、延胡索、三七、薄荷脑.结果:TCL法均能对黑骨藤、延胡索、三七、薄荷脑进行专属性定性分析.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检测,方法可靠、简单,重现性好,可用来控制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的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多指标成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综合评价黑骨藤药材的质量。方法 以贵州不同产地的11批黑骨藤药材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原花青素A2、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并采用聚类热图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综合评价其质量。结果 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相关规定,各待测成分在各自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和准确度均良好。11批样品中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原花青素A2、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分别为3.650~7.302、0.888~2.575、1.371~2.386、0.947~1.469、0.084~0.169、0.725~1.067 mg/g;各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以绿原酸含量最高,异绿原酸A最低。综合聚类热图、GRA和TOPSIS分析结果显示,样品S5和S10的综合质量相对较好。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用于黑骨藤药材的质量评价。在11批不同产地样品中,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和蔡官镇所产样品的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用 GC-MS 进行分离测定,色谱柱为 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柱温50℃,保持2 min,然后以4℃·min~(-1)升温至230℃,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度氦气99.999%;载气流量1.0 mL·min~(-1);分流比40:1。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26个成分,确定了2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61%。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大于1%的化学成分有5种,分别为:薁1.177%,α-雪松醇1.247%,芳樟醇1.248%,甲基萎叶酚2.297%,反式茴香脑83.013%。结论:本文对黑骨藤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该类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弯斑蛸不同组织提取的3种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调节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构建2种免疫抑制模型;测定脾脏、胸腺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用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白细胞等计数。结果在20~80mg.kg-1剂量范围内,弯斑蛸3种多糖能对抗分别由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脾萎缩和胸腺萎缩,增加脾和胸腺重量;明显拮抗二者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作用。结论弯斑蛸多糖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当归多糖硫酸酯的合成及其抗小鼠L6565逆转录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当归多糖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观察当归多糖硫酸酯(APS)抗小鼠L6565逆转录病毒的作用,以探讨氯磺酸对当归多糖硫酸酯化过程的影响及APS治疗艾滋病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进行硫酸化修饰;硫酸钡比浊法测定修饰物的硫含量;用小鼠L6565白血病病毒感染出生24 h内的乳鼠建立小鼠艾滋病模型;以RT-PCR法测定血浆病毒载量;流式细胞术测定CD_4~+和CD_8~+细胞的百分数,并计算CD_4~+/CD_8~+细胞的比值。结果:得到8种不同取代度的APS(APS-1~8),硫含量为9.37%~17.14%,收率为73.7%~88.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浆病毒载量较高,CD_4~+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APS-4组在10和30 mg·kg~(-1)剂量下血浆病毒载量显著降低,CD_4~+细胞百分率和CD_4~+/CD_8~+比值显著升高。结论:提高氯磺酸的比例,可以提高产物的硫含量,但收率降低。APS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提示其对艾滋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羊栖菜多糖的制备及其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热水提取,乙醇、氯化钙沉淀分离及酸水解制备了6种羊栖菜多糖样品;采用MTT法测定各羊栖菜多糖样品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率.结果除2种多糖在低浓度对其抑制率有所增加外,其它样品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剂量<2000mg·L-1时,其抑制率均未超过40%.结论各羊栖菜多糖样品对肝癌细胞HepG2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萱藻多糖的制备及抗凝血抗血栓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萱藻多糖并对家兔体外凝血及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制备萱藻多糖;检测家兔心脏动脉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以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部血栓模型,检测萱藻多糖体内抗血栓作用。结果萱藻多糖可显著延长家兔血浆APTT、PT和TT;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尾部血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萱藻多糖具有抗凝和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灵芝孢子粉多糖Lzps-1的化学研究及其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艳  王浩  吕龙  田庚元 《药学学报》2005,40(4):347-350
目的研究微波软化灵芝孢子粉中的多糖组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水提取微波软化灵芝孢子粉总多糖,总多糖经分级沉淀得到多糖组分Lzps-C,再采用DEAE-cellulose和Sephadex G-5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化学和光谱方法分析其结构。结果从微波软化灵芝孢子粉的水提物中分得一个多糖Lzps-1,其平均分子量为8 000,为葡聚糖。微波软化灵芝孢子粉的水提物得到的总多糖Lzps对小鼠Lewis肺癌、小鼠S180肉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荷Lewis肺癌小鼠NK活性。结论Lzps-1是首次从灵芝孢子粉中分离得到。Lzps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的增加,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情况越发严重,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将越来越少.天然药物因其作用范围广、毒副作用较小在抗感染研究中备受关注,而天然药物单体即是其发挥药理学作用的物质基础.就近年来天然药物单体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抗菌药物的筛选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李军友  黄蓉  骆志成 《安徽医药》2024,28(3):628-630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药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伴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人因“全身出红斑伴痒20 d”入院,入院前有复杂的用药史,入院后反复发热,查体面部水肿、淋巴结肿大、脾大,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HIV抗体筛查阳性,明确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为主的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激活相关的重症药疹,典型特征为发热、皮疹、面部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肝酶异常和病情反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HIV感染可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硫酸酯化箬叶多糖的结构修饰及其抗艾滋病病毒活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箬叶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箬叶多糖,采用氯磺酸 吡啶作为硫酸酯化试剂,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及反应物的摩尔比对硫酸酯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产率80%以上,硫含量最高达21.9%的硫酸酯化多糖。发现硫酸酯化会使多糖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硫酸酯多糖在特性粘度、比旋光度、园二色谱等性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体外抗艾滋病病毒(HIV)实验表明硫酸酯化箬叶多糖比箬叶多糖具有更高的抑制HIV引起的MT-4细胞病变性的作用,其最低有效浓度达5~10μg·ml-1,细胞毒性浓度为2.5m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