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爱保生胶囊和扶正抗毒胶囊治疗HIV/AIDS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治疗时间满2年以上资料齐全的HIV /AIDS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6月、12月、18月、24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治疗前CD4+≤250/mm3,251~350/mm3,351~550/mm3之间的患者.治疗后的CD4+都比治疗前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越好.治疗前CD4+>551/mm3的患者,治疗后CD4+总体都比治疗前低;结论:对CD4+ <550/mm3者,中医药应及早介入,对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越有利,对CD4+> 551/mm3者,应观察CD4+变化,CD4+低于550/mm3应及早进行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水平CD4+绝对值计数对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发病时间(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全国10各中心118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利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感染途径、不同CD4+绝对值计数水平的平均发病时间。结果:血液途径感染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可能发病时间为8.99年,吸毒途径感染者7.42年,同性恋性途径感染者为6.92年,异性性途径感染者发病时间为7.70年;CD4+绝对值计数200~350/mm3的无症状期HIV感染的可能发病时间为8.71年,350~450/mm3水平者9.33年,450/mm3以上者为9.09年。结论:患者的免疫功能与潜伏期呈正相关,不同传播途径的潜伏期不同,经血途径感染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潜伏期最长,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研究结果经血途径感染潜伏期9.5年相比稍短;同性恋途径感染者潜伏期最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AIDS)患者CD4/CD8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数据库"中接受中医药治疗达12个月,治疗前后均做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检测,人口学数据完整的847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D4/CD8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小、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较低,中医药介入时已经开始高效抗逆转录治疗(HAART)的艾滋病毒(HIV)/AIDS患者,中医药治疗后CD4/CD8上升的可能性更大;而女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较高,中医药介入时已经开始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中医药治疗12个月后CD4/CD8处于正常范围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尽早对患者采用中医药联合HAART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CD4/CD8的恢复,对存在不利因素的HIV/AIDS患者,应针对性地给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78例艾滋病内伤发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并与CD4+T细胞计数分层相对照研究,探讨艾滋病内伤发热与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将艾滋病内伤发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且与CD4+T细胞分层比较,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CD4+T细胞分层比较,脾肾阳虚在3组中所占比例均最大,且CD4+T细胞<200个/μL组和CD4+T细胞在200-350个/μL之间的两组,4个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期内伤发热的患者多蕴含脾肾阳虚的征象,艾滋病的临床中医药治疗中,对患者进行补脾益肾的中医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75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布与T淋巴细胞亚群、HIV-RNA的关系。方法:收集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治疗的28例HIV感染者、47例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量表,判断其中医体质类型,同时检测其T淋巴细胞计数、HIV-RNA,分析中医体质与T淋巴细胞计数、HIV-RNA的关系。结果:艾滋病期平和质占5例(10.6%)、偏颇体质占42例(89.4%),无症状期平和质占8例(28.6%)、偏颇体质20例(71.4%);偏颇体质中艾滋病期最常见体质前四位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无症状期最常见体质前四位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均以虚/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与实性体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水平较低的前四位体质依次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CD4~+/CD8~+较低的前四位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平和质(P0.05);各体质间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虚性体质者CD8~+水平最低,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较高的前四位体质依次是阴虚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但各体质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V/AIDS患者以气虚体质最多见,其T淋巴细胞计数较平和质低,各体质类型之间HI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8946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从2004~2009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8946例,对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12、24、36、48个月)的症状体征、证候分布、CD4+计数、治疗情况及病例脱落死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药对发热、乏力、气短、咳嗽、纳呆、腹泻、皮疹等症状有明显疗效,其中以乏力改善最为突出。无症状期患者CD4+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艾滋病期患者CD4+计数随时的变化而升高,12、24、36、48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可阶段性地提高和稳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吴欣芳  王阶  李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453-2457
目的:观察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14例,治疗组给予免疫1号方联合HAART治疗,对照组给予免疫1号方安慰剂联合HAART治疗,于疗后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对于CD4+T细胞在200~350个/μL的患者,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可显著促进部分HIV/AIDS患者(CD4+T细胞基线在200~350个/μL)的免疫重建,其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133例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12个月的随访,使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同时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患者入组时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肝胃不和;随访12个月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其中入组时肝胃不和证患者的CD4+、CD8+计数均高于脾气虚弱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或P<0.01),肝郁气滞证患者CD8+计数高于脾气虚弱证患者(P<0.01);随访12个月后CD4+、CD8+计数在HIV/AIDS不同证型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12个月后HIV/AIDS不同基本证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D8+计数分层与HAART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学应答情况的关联系数r=0.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43例患者服用扶正抗毒胶囊/康爱保生胶囊每次6粒,每天4次;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肝功能、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43例患者(26例AIDS、17例HIV感染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免疫学指标、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症状、体征有效26例,占60.5%,稳定8例,占18.6%,无效9例,占20.9%,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79.1%.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改善或稳定.结论:中药可增强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其症状、体征,对肝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0.
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无症状HIV感染者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Ⅱ号对无症状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为扶正排毒片Ⅱ号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有力的临床证据,并为针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中药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症状HIV感染者65例,服用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每次5片,每天3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4个疗程。观察感染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CD4+细胞的变化。结果:症状、体征总有效率为92.31%。扶正排毒片Ⅱ号对CD4+计数为200/mm3-350/mm3区间的感染者有效率为50.0%,351/mm3-450/mm3区间的感染者有效率为66.6%,451/mm3以上的感染者有效率为72.8%。结论: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无症状HIV感染者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免疫功能,并且对CD4细胞在451/mm3-600/mm3之间的无症状HIV感染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优势,研究ART入组前先进行中药干预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对祥云县24例CD4+T计数<350/μL HIV/AIDS患者入组ART前进行中药治疗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体征、生活质量、依从性等进行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性传播16例(占67%),静脉吸毒传播8例(占33%),农民21例(占87.5%),主要表现发热、咳嗽、咳痰、消瘦、脱发、淋巴结肿大、口腔病变、睡眠差、不思饮食、抑郁、腹泻.18例(占75%)患者CD4+T计数<200/μL.结论:HIV/AIDS患者入组ART前进行中药治疗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有效提高ART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感染科收治的126例发生机会性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机会性感染种类,分析CD4+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06例次,主要机会性感染种类为细菌性肺炎、PCP、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7.30%,较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12.70%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复杂、多样、难治。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降低,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增加。在临床上加强各类机会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控制,对患者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的HIV /AID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最佳CD4+T淋巴细胞水平,以此为依据,提供在国内或更为广泛的地区开展相应治疗.方法:从在红河州中医医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间,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满12个月的HIV/AIDS患者中,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6例,从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用药及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几个因素,分析治疗后,上述诸原因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感染途径这几个因素,经治疗后,对CD4+细胞升降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者.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有效率存在中度负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感染途径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无显著关联;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有显著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是中医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观察中医药(CM)对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cART)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信息来源,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中医项目地区服用cART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服用中药来分为CM+cART组和cART组,比较两组患者2004、2006、2009、2012年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共有487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CM+cART组323例,cART组164例。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的CD4~+细胞计数逐年均有增高趋势,CM+cART组的增高趋势高于cART组(F=3.908,P0.05)。2009、2012年与cART组比较,CM+cART组患者CD4~+细胞计数增加(t=2.411,2.274,P0.05)。结论中医药有助于提高HIV/AIDS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  相似文献   

15.
HIV感染患者的CD4+T细胞的数量随着病程进展进行性下降.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时期中医药临床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笔者分析提出这样的一种假说,即中医药治疗抑制了HIV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的进展可能是CD4+T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药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中医药治疗是否具有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现象,探索研究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是否是中医药治疗HIV感染者的可能机制之一,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为研究符合中医药治疗特点的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不同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脉象特点。方法共收集HIV/AIDS患者1644例,运用脉诊与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集脉象信息,对不同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脉象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CD_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μl以下者,脉象以弱脉、虚脉为主;计数在201~350个/μl之间者,脉象以细脉为主;计数在351~500个/μl之间者,脉象以弦脉为主;计数在501个/μl以上者,脉象以滑脉为主。结论艾滋病病程不同,脉象特征亦不同。不同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的脉象结果能够反映艾滋病发展阶段,可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疗效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爱保生丸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350个/uL,且规律治疗时间≥9个月18例经服用康爱保生丸中药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康爱保生丸治疗HIV感染者能使CD4+淋巴细胞升高,延缓进入AIDS期,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78例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首次CD4~+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178例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CD4~+ T淋巴细胞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CD4~+/CD8~+均值为0.32±0.20,CD4~(+ )T均值为(377.26±211.26)个·μL~(-1)。各个年龄、性别传播途径的CD4~+/CD8~+、CD4~+ T计数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治疗艾滋病标准者共计139例,占总数的78.09 %。结论:新乡市内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途径为性传播,年龄在45岁以下人数占据具体比例较多,患者的首次CD4~+ T检测水平明显较低,CD4~+/CD8~+大多在0.1 ~ 0.5之间,艾滋病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查范围,以便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9.
陈昕  田春 《新中医》2010,(11):32-3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能否延缓CD4T淋巴细胞下降水平。方法:将36例中药治疗1年后CD4+细胞仍下降的HIV感染者与41例未经治疗、CD4+下降的HIV感染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中药治疗1年的HIV感染者CD4+水平平均下降(74.17±7.07)/mm3,未经任何治疗的HIV感染者1年后CD4+平均下降(129.05±23.46)/mm3,CD4+平均减少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HIV感染者可明显延缓CD4+下降水平,从而延长无症状期时间,延缓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CD4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CD4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 (1)胸片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出现淡片状模糊阴影、粟粒结节影、胸内淋巴结肿大及肺外结核.(2)CD4细胞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中,CD4细胞计数<50个/μl的21例患者均为不典型肺结核,CD4细胞计数为50~100个/μl的5例中,有4例为不典型肺结核,而4例CD4细胞计数为>100~200个/μl与2例>200个/μl的病例中,不典型肺结核分别为2与1例.结论 艾滋病晚期肺结核患者影像表现多不典型,与CD4细胞计数明显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