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IMPDHl基因的突变特征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确定家系内遗传连锁关系。方法严格按照有关伦理学要求进行家系收集,所有现存家系成员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视野、暗适应阈值以及ERG检查)。提取该家系lO例患者、lO例未患病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DHl第7外显子基因片段,利用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样本进行IMPDH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lO例患者的IMPDHl基因发生了Asp-226-Asn(GAC→AAC)的错义突变,lO例家系未患病成员则没有此突变。结论IMPDHl基因的一种已知突变Asp-226-Asn与该家系所发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紧密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也称为色素性视网膜炎。RP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逐渐丧失及光感受器进行性凋亡从而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的一组遗传性眼病。因其表型和遗传均具有异质性,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单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报告近年来RP在诊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表达方式和对组织影响的不同,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相关基因可分为三种类型。本介绍了前体mRNA的剪切过程,简述了三种前体mRNA剪切因子基因及其在剪切过程中的作用,以探讨剪切因子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杆体α—cGMP门离子通道基因(α—cGMP—gated cation channel,CNGA1)基因突变。设计对照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35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家系的先证者和55名散发病例。随机收集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应用DNA分离试剂盒提取DNA,应用11对CNGA1基因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NGA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及内含子外显子的拼接区。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将PCR产物进行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硝酸银染色,观察有无变异带。如果发现变异带,再将该PCR产物进行DNA测序。主要指标通过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发现CNGA1基因突变。结果未发现CNGA1基因突变。结论CNGA1基因突变在国人RP患者中的致病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为止发现了30余种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致病相关基因,发病机制研究提示凋亡可能是它们引起光感受器细胞萎缩的共同病理途径.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对神经元的存活,轴突再生均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们可能通过调控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过程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治疗RP的有效药物.本文对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的光感受器保护作用、给药途径、治疗机制、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其中基因工程改造的神经营养因子和基因修饰细胞半透膜埋植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相关致病基因PDE6B突变及其临床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磷酸二酯酶β亚单位(phosphodiesterase β subunit,PDE6B)基因突变在我国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形式及其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异源双链-单链构像多态性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的35个常染色体隐性家系和55例散发RP患者进行PDE6B基因的22个外显子和5′-端非编码区(5′-UTR)全基因扫描,并行眼部检查及家系分析。结果:检测出1例散发性RP患者第6外显子第2492位点T→C碱基突变异致其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丝氨酸,第10外显子5′-端上游(第9内含子内)第27与28碱基之间有2个碱基(TG)插入突变。以上两种突变在100例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出。RP患者表现为视乳头萎缩、血管变细及色素散布。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提示视杆细胞受损较重。1例常染色体隐性家系患者PDE6B基因第11外显子5′-端上游第19位碱基(第10内含子内)发生G→A颠换。另2例散发RP患者分别发现第4外显子5′-端上游30与31碱基间2个碱基(GT)插入和第18外显子3′-端下游第15个碱基发生G→C转换。结论:PDE6B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我国散发性RP患者的致病基因,通常以视杆细胞受累较重,其眼部临床表现符合典型的RP患者特征,我国RP患者的PDE6B基因内含子变异呈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中缓慢型视网膜变性患者的RDS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联,以探讨RP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来自同一家系的2例RP患者及2例下沉人外周血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筛查RDS基因突变,对有突变的RDS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主分析,同时进行家系分析及眼部临床检查。结果 来自同一家系的2例RP口才均查出有RDS基因216密码突变,而2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dominantRP,ADRP)家系视紫红质基因(rhodopsin,RHO)的突变特征。方法:抽取11个ADRP家系成员的外周血3~5mL,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RHO基因的第1至5外显子基因片断,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在1个家系中有3例ADRP患者297密码子存在杂合的2种类型的密码子(AGC和AGT)。另外,该家系在第3外显子3'端下游第4个碱基处发生C-T转换,呈T纯合子的1例,8例呈杂合子状态。结论:Ser-297-Ser系基因多态现象。另外,RHO基因第3外显子3'端下游内含子处发生的C/T多态性是否与RP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与IMPDH1基因突变相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IMPDH1基因的突变特征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确定家系内遗传连锁关系.方法 严格按照有关伦理学要求进行家系收集,所有现存家系成员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视野、暗适应阈值以及ERG检查).提取该家系10例患者、10例未患病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DH1第7外显子基因片段,利用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样本进行IMPDH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该家系中10例患者的IMPDH1基因发生了Asp-226-Asn(GAC→AAC)的错义突变,10例家系未患病成员则没有此突变.结论 IMPDH1基因的一种已知突变Asp-226-Asn与该家系所发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紧密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紫红质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紫红质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技术,对3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先证者进行了视紫红质基因整个编码区及内含子外显子拼接区的突变筛选,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8例,散发患者20例;同时应用裂隙灯、眼底镜、动静态视野计和视网膜电流图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测.随机收集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发现1例散发患者有视紫红质基因P347L突变,呈杂合子,密码子347由CCG变成CTG.该患者13岁出现夜盲,46岁时视力和视野损害较重,视网膜电图检查杆体和锥体无反应.眼底显示视盘萎缩,血管变性,视网膜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结论 视紫红质基因P347L基因突变患者有较为严重的临床改变;而且P347L突变被认为是该患者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12.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它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有不同的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目前已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的12种基因,其中已被克隆的有RHO,RDS,ROM1,RP1,NRL及CRX,未被克隆的有RP9,RP10,RP11,RP13,RP17及RP18,本文主要介绍与ADRP相关的几个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MargaretM.DeAngelis JonnaL.Grimsby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2,14(4):J001-J001
1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中老年人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AMD分为2型:萎缩型(干性)和渗出型(湿性)。本文从光照损伤、脂褐素积累、氧化损伤、内质网应激4个方面,综述了干性AMD研究中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性和表型异质性。RP致病基因的确立对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RP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dRP)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arRP)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归纳其中常见致病基因的作用及其突变发病的可能机制,为RP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及有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2):66-80
视网膜色素变性及有关基因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王开文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分子医学蓬勃发展。哈佛医学院麻省眼耳医院E.L.Berson领导的视网膜变性实验室成就卓著,尤其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1...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迄今通过连锁分析和侯选基因筛查,已有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20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RP和5个X-染色体连锁遗传型XLRP位点被定位,其中32个基因已被克隆,每种遗传方式都有多个基因被克隆。对于这些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经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色素变性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世红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0,24(2):87-91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最常见的遗传性眼底病,具有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其遗传方式可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染色体连锁遗传和散发型。目前已发现RP相关基因14种,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8种(包括视紫质),X染色体连锁遗传2种,本文着重阐述了已知RP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近10年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国内外RP研究方向的异同。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对象在网络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近10年国内外发表与RP相关的论文。方法运用计算机在PubMed网络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逐年检索1994-2003年所有与RP相关的文献,按不同研究方向归类汇总,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主要指标逐年RP文献量的定基比和动态数列,RP各研究方向文献量的构成比及RP各相关基因研究的构成比。结果近10年国内外RP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外RP论文数量的增幅和增长速度较平稳,国内RP论文数量增长较快;RP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是近5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结论RP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仍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视锥杆细胞同源盒基因(CRX)在宁夏地区视网膜色素变性(ren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潜在的机制。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100例RP患者(包括18例ADRP患者,15例ARRP患者,67例SRP患者)进行了CRX基因全编码区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多因素分析研究CRX基因突变位点对RP的作用。结果:在100例RP患者CRX基因上共检测出5个变异位点,其中p.Leu78Leu,p.Ala92Ala和p.Thr187Ile为新发现的突变。其余位点突变均证实为CRX基因的多态性。p.Thr187Ile突变位点仅在2例ARRP患者身上检出,在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宁夏地区RP患者中,CRX基因的突变率低于其他人群中(小于1%)。p.Thr187Ile不是RP的致病性突变,但它是否可能通过影响其它基因的表达,增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的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