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对HBeAg表达及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结果: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BCP区T1762A1764G变异者73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HBV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各型肝病与HBV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病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HBV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艳红  黄力毅  宣伟军  庞辉 《广西医学》2006,28(10):1493-149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e抗原(HBeAg)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为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轻、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2)研究方法:①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②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③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抗-HBc)。结果(1)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BCP区T1762A1764变异者73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 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44/89),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29/87)(P=0.03)。(2)HBV 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V BCP变异阴性组的含量(P=0.000)。BCP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阴性组高(P=0.000)。结论(1)HBV BCP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2)HBV BCP变异可使HBV致病力增强,病毒复制水平提高。(3)对HBsAg 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HBVBCP)与IL-10、IL-12、TNF-α及IFN-γ关系。方法17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HCC)]。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为70.0%(14/2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的阳性率37.8%(59/156)(P=0.008);HCC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P=0.000),而HCC组的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型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等3种临床类型的患者血清226份,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V DNA,选取上述3种类型各50例B基因型患者,采用熔点曲线方法进行BCP区的变异检测.结果 226例患者中B基因型210例(92.9%),C基因型16例(7.1%);150例不同病情的B基因型患者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熔点曲线平均波峰数量多于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基因型患者BCP区变异与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关系,病情重者准种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失衡的规律。方法2002~2007年慢性HBV感染者305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57例,肝炎后肝硬化81例,原发性肝癌36例,慢性重型肝炎31例,观察患者的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乙肝病毒标记物等。同时收集80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肝炎组ALT升高明显,肝细胞炎症较明显;重型肝炎组TBIL显著升高,肝细胞损害较重。慢性肝炎组CD4细胞计数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组CD3、CD4细胞计数及CD4/CD8均低于正常组;肝硬化、肝癌组的CD3、CD4和CD8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结论慢性HBV感染随着病情进展,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免疫紊乱各具特点,就不同类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免疫调节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BCP变异与慢性理症肝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中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慢性重症肝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 ,检测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BCP区核苷酸 (nt) 176 2碱基A→T和 176 4碱基G→A联合突变。结果 :在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检出BCP区T176 2A突变 2 4例 (32 .4 % ) ,BCP变异在重症肝炎的发生率为 6 3.6 % (7/ 11)显著高于非重症肝炎的发生率 2 7% (17/ 6 3) (P<0 .0 5 )。结论 :BCP变异似可引起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出率。方法:AF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肝癌88.2%;肝炎肝硬化29.0%;亚急性重型20.8%;急性重型18.2%;慢性重型肝炎13.3%;慢性肝炎重度11.5%:慢性肝炎中度2.3%;慢性肝炎轻度2.2%。64.7%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大于400μg/m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1.8%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在正常范围。25.8%肝硬化患者血清AFP低浓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病毒性肝炎都能检测到AFP升高,但血清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基因型及病毒变异对慢性肝病进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及病毒变异与慢性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测序的方法对401例慢性HBV感染者.包括112例HCC患者(HCC组),129例无症状携带者(ASC组),70例肝硬化患者(LC组)和90例慢性肝炎患者(CH组)进行HBV基因分型以及BCP和PC变异检测.结果 40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181例发生B基因型感染,220例发生C型感染.HCC组中C型分布高于其他3个疾病组;C基因型感染者BCP变异多于B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PC变异多于C基因型;同时BCP变异发生率随着病程进展而递增:在ASC组、CH组、LC组和HCC组里的BCP变异阳性率分别为22.4%、35.0%、50.0%、74.1%.C1与C2亚型相比,C1有较高BCP变异阳性率,而C2有较高PC变异发生率.结论 BCP变异与肝病进程存在依从关系,因此BCP变异的检测对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及前C(Pre C)区基因的变异情况,并且分析其发生频率、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套式PCR扩增nt1660-1935的HBV DNA片段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CP区及Pre-C区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13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BCP区nt1762/nt1764发生双突变者75例(57.69%),Pre-C区nt1896发生突变者20例(15.38%),并且这两种突变在重型肝炎组(75.00%)及肝硬化组(72.22%)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52.56%);此外,在BCP区及Pre-C/C区还发现了一些突变频率较高的其他突变位点(如nt1753,nt1766,nt1846,nt1899,nt1915),其中nt1753突变仅发生于有nt1762/1764双突变的患者,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BCP区有4处核苷酸突变共存者10例,其中重型肝炎组(12.50%)及肝硬化组(13.88%)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5.12%).结论 HBV BCP区nt1762/nt1764双突变和Pre-C区nt1896突变与肝炎的活动、重型化及肝硬化的发生有关;BCP区其他位点的突变共存对肝炎病情的进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HBV与HCV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法和套式PCR法对深圳地区44例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者进行HCV-RNA检测,并同时作HBV-DNA检测,以了解HBV与HCV重叠的感染情况,同时观察其血清ALT的情况。结果发现,4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12例(27.27%);HCV-RNA阳性22例(50.00%),抗HCV阳性21例(47.73%).表明HBV与HCV的重叠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后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HBsAg、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及HBsAg/IgM复合物的影响,本文检测了HBsAg阳性急、慢性HBV感染者102例。PHSA-R及HBsAg/IgM复合物的滴度均与HBsAg呈正直线相关,在HBV感染的活动期(HBsAg、PHSA-R及HBsAg/IgM均为高滴度)发生HDV感染可抑制HBsAg合成,并引起PHSA-R和HBsAg/IgM滴度相对降低,但当HBV处于低水平复制,使血清中PHSA-R、HBsAg和HBsAg/IgM滴度甚低,此时虽发生HDV感染,亦未观察到进一步的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HBcAb-IgM)与乙肝五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618例标本进行乙肝五项指标和PreS2-Ag及HBcAb-IgM检测.结果 乙肝五项指标中HBeAg阳性率最低(3.56%),HBsAg阳性率较高(8.25%),HBcAb阳性率最高(43.37%).PreS2-Ag的阳性率(6.63%)高于HBeAg而低于HBsAg.在HBsAg阳性组中,PreS2-Ag阳性率为80.39%,HBsAg阴性组中无1例PreS2-Ag阳性.PreS2-Ag在"大三阳"组中阳性率为90.91%(10/11),在"小三阳"组中阳性率为95.23%(20/21),在"双阳"组(HBsAg、HBcAb阳性)中阳性率为58.33%(7/12).HBcAb-IgM的阳性率较低(0.49%).结论 PreS2-Ag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了病毒的复制情况,PreS2-Ag、HBcAb-IgM与乙肝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并利用s/co值能更好地对HBV感染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与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的患者,进行肝脏和胃体全层胃壁活检,并采用SP和IS-PCR法检测活检组织中的HBsAg和HBcAg。结果:采用SP和IS-PCR法,17例患者胃壁的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均未发现乙肝病毒标志物。采用SP,肝组织中HBsAg阳性者16例(94.12%),采用IS-PCR法17例患者肝组织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阳性。结论:乙肝肝硬化PHG患者的胃粘膜内不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斑点杂交方法对36例HBsAg阴性的各种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BV-DNA的检测,33例获得阳性结果。目前认为血清和肝组织HBV-DNA的检测是判断HBV感染和复制的特异和敏感方法,对于HB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医院2012年住院患者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CV进行检测。结果住院患者HBsAg总体阳性率为9.84%,抗-HCV总体阳性率为0.75%;儿科HBsAg阳性率最低,为4.93%,血液内科抗-HCV阳性率最高,为1.94%,阳性率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HBsAg阳性率最高,0~10岁年龄段HBsAg最低,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服务业的住院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最高,与其他职业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较高,应做好患者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工作,对感染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HBcAb在HBV感染个体中的出现和持续状态已被清楚地证明,并把它视为HBV感染的一个血清学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探讨它在临床学和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本文研究了159例正常人的HBcAb。经两年的追踪观察,发现HBcAb检出率高于乙型肝炎的其它血清学指标,并发现HBcAb滴度与HBsAg滴度间存在着正相关,同时有按滴度变动的依存关系,即呈对数曲线形式(R~2=0.96033)。此结果为今后检测HBcAb与HBsAg指标的数量分析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纯化的人乙肝疫苗免疫健康成猪制备含有特异性转移因子(HBV-TF)的白细胞透析物(DLE)。HBV-TF是与TF-p非常相似的化学制剂,都具有无毒性。HPLC法分析结果发现,HBV特异TF的第6峰偏高,充分证实经免疫后的猪细胞中TF活性有增高趋势,HBV-TF对PH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看出,HBV-TF具有依赖抗原的特异性活性,在7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的周围血淋巴细胞中加入HBV-TF,对淋转表现出抑制作用。制剂的注射结果说明,HBV-TF注射组的小鼠抗乙肝特异性抗体显著增长,HBV-TF可特异地转移免疫信息给纯种鼠,而TTH-TF则无此作用。实验提示,抗体的产生是多细胞的行为,HBV-TF不仅可增强受者的细胞的免疫应答,亦可增强与调节特异抗体的产生。我们对97例乙肝HBsAg慢性携带者、慢迁肝、慢活肝进行实验性治疗观察,用HBV-TF配合中药齐墩果酸片不仅能改善机体临床症状和体征,亦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降低乙肝传染性指标,使HBeAg阴转率达53.3%~56%。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肾小球内有HBsAg沉积的27例各型肾炎的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其中膜性肾炎8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3例,局灶硬化性肾炎3例,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炎肾小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IgG、IgA、IgM、C_3呈粗大颗粒状沉积,以IgG的荧光强度最大,其轻链以K链为主。通过对沉积在肾小球内凝血纤溶因子的测定,证实其中11例存在高凝状态。透射电镜观察到部分病例肾小球的上皮下、内皮下系膜区有直径在30 nm~70 nm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20.
为证实酒精中毒树Qu比非中毒树Qu对HBV感染是否具有更高的易感性,我们应用酒精性免疫抑制的树Qu模型,观察了酒精性免疫抑制与没有免疫抑制的非酒精中毒树Qu对HBV的易感性,结果表明,酒精中毒的树Qu在发生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的同时对HBV易感性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