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对缺氧复氧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将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120min,复氧240min;转染组(BT组):将重组鼠BMP-7质粒转染心肌细胞后,再缺氧120min/复氧240min.每组重复8次.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以心肌细胞搏动功能评定、台盼蓝摄取率和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来表示,同时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LDH、CPK含量显著增高,台盼蓝摄取率增加,SOD活性和细胞搏动频率显著下降,MDA和钙离子含量显著增高.与HR组比较,BT组心肌细胞台盼蓝摄取率降低,LDH活性减低,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细胞内钙离子含量降低.结论 BMP-7转染可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方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和丹参酮ⅡA不同剂量配伍组合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模型造成细胞损伤,通过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渗漏评价保护作用;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细胞内抗氧化状态。结果人参皂苷Rg1(120μmol/L)和丹参酮ⅡA(4μmol/L)单体,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两种单体配伍均可以明显增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活性,组合效果优于单体单独用药。以人参皂苷Rg160μmol/L+丹参酮ⅡA2μmol/L组合效果最佳。单体组合还可以减轻缺氧-复氧诱导心肌损伤的LDH渗漏,升高SOD活性。结论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两种单体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抗氧化损伤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预适应(PC)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不同时相的PC对心肌细胞摄取201T1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基础上,建立早期缺氧预适应(EP)和晚期缺氧预适应(DP)模型,观察EP和DP条件下心肌细胞存活和摄取210T1情况。结果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较,EP组细胞存活率提高20%,DP组提高12%,均有显著差异(P<0.01)。EP组心肌细胞在复氧1小时后对210T1的摄取接近正常组(P>0.05),DP组心肌细胞在复氧1小时后210T1的摄取量低于正常组(P<0.05),与缺氧/复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P和DP能够保护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两时相摄取210T1表现不同,可能与其不同的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6 小时后复氧2 小时。采用粘附试验和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celladhesion m olecule-1,ICAM-1)单克隆抗体阻断试验观察中性粒细胞与心肌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和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放。结果 缺氧6小时后复氧2小时可使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数显著增加(P< 0.01),为正常培养组的1.78 倍;同时心肌细胞释放LDH也明显增高(P< 0.01)。5 μg/m l抗I-CAM-1和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单克隆抗体均可显著阻断中性粒细胞与心肌细胞间的粘附,阻断率为36.72% 和31.41% ,且心肌细胞释放LDH明显下降(P< 0.01)。结论 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增加,这种粘附作用伴随着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和其细胞毒作用;抗ICAM-1 和抗LFA-1 单抗能部分阻断这一粘附过程,提示粘附分子ICAM-1和LFA-1 参与介导中性粒细胞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损伤机制。抗ICAM-1 和抗LFA-1 单抗可减轻中性粒细胞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实验观察缺氧 /复氧对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效应的影响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LFA -1 )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计数不同实验条件下与心肌细胞粘附的中性粒细胞 ;以及抗ICAM -1单抗、LFA -1单抗阻断后中性粒细胞粘附数的改变 ,检测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结果显示 :中性粒细胞与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粘附数较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 ;心肌细胞释放LDH明显增高 (P <0 .0 1 ) ,单纯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加入抗ICAM -…  相似文献   

6.
(崔建华 ,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 0 0 4 ,2 5 (1) :2 0~ 31)  研究富氧室对高原人体运动血中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在海拔 5 380m将室内氧浓度提高到 2 7% ,检测 10名青年安静时、进入富氧室前后力竭运动后的天冬氨酸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肌酸肌酶 (CK)及其同工酶 (CK—MB)的含量或活性。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AST、LDH、α—HBDH、CK及CK—MB活性均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证明富氧能减少高原运动时心肌酶的释放 ,增强氧合功能 ,对提高战斗力 ,恢复因极度缺氧造成的机体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紫芪方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紫外分光法测定缺氧复氧后及紫芪方血清治疗后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可导致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及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P〈0.01)。紫芪方药物血清治疗后,可提高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同时稳定了线粒体膜电位并降低细胞内Ca^2+浓度(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导致IEC-6肠上皮细胞损伤;紫芪方血清对IEC-6小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永红  李建华 《武警医学》2009,20(7):640-643
 目的 研究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影响.方法 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不同浓度(1 mmol/L、5 mmol/L、10 mmol/L)NAC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细胞ICAM-1 mRNA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后HK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细胞ICAM-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ICAM-1蛋白和mRNA表达逐渐增强;NAC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呈剂量关系抑制ICAM-1蛋白和mRNA表达的上调.结论 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产生,诱导ICAM-1表达上调;NAC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抑制ICAM-1的上调.  相似文献   

9.
杨永红  李建华 《武警医学》2009,20(4):337-340
 目的 研究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表达及Apocynin对其影响.方法 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不同浓度(0.05、0.25、0.5 mM)Apocynin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缺氧复氧后HK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HK2细胞凋亡和死亡细胞数量增多,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多;Apocynin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呈剂量关系减少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数量.结论 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产生,诱导HK2细胞凋亡和死亡;Apocynin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 再灌注与心肌细胞调亡关系密切 ,且细胞调亡是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特征之一。临床和实验表明 ,纳洛酮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应用纳洛酮干预体外培养家兔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过程 ,观察其对心肌细胞早期调亡的影响。作者取重量在 3 5 g~ 5 0g当天生乳兔 1 5只 ,取乳兔心尖心肌 ,培养传一代后分成 2组 :正常组、单纯缺氧 复氧组 (缺氧组 )、缺氧 复氧加纳洛酮干预组 (用药组 )。AnnexinV联合PI法 :复氧 4h完毕 ,以 0 .2 5 %胰蛋白酶消化悬浮细胞 ,收集至少 1 0 6个组胞 ,3 0 0 0r min离心 5min弃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对缺氧/复氧致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昆明系小鼠心肌细胞,应用血管紧张素Ⅱ(0.1μmol/L培养12h)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并建立缺氧/复氧模型以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共分设7组:肥大对照组(HC组)、缺氧8h组(H8h组)、缺氧12h组(H12h组)、缺氧8h/复氧4h组(H8h/R组)、缺氧12h/复氧4h组(H12h/R组)、缺氧12h+siRNA基凶转染组(H12h+siRNA组)、缺氧12h/复氧4h+siRNA基因转染组(H12h/R+siRNA组).AIF小干扰RNA(siRNA)转染心肌细胞后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AIF mRNA、蛋白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H8h组、H12h组AIFmRNA(分别为0.52±0.04、0.85±0.10)均较HC组(0.29±0.08)显著升高(P<0.05);H8h组、H12h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07±0.15、3.12±0.19)较HC组(1.00±0.04)显著升高(P<0.05),且H12组AIF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8h组(P<0.05).与单纯缺氧组比较,缺氧后给予复氧刺激,H8h/R组和H12h/R组AIF mRNA(分别为1.09±0.07、1.41±0.12)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57±0.25、5.71±0.27)均较单纯缺氧时对应时间组显著升高(P<0.05).H12h+siRNA组可显著抑制肥大心肌细胞AIF的表达,其细胞凋亡率(13.40%±1.53%)与H12h组(12.90%±1.5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12h/R+siR-NA组肥大细胞凋亡率(24.90%±3.90%)显著高于H12h/R组(14.50%±1.32%,P<0.05).结论 AIF siRNA转染显著减轻缺氧/复氧时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提示AIF促进缺氧/复氧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IEC-6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抗休克复方中药-紫芪方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给药剂量获取的“紫芪方”药物血清(分别以10、20g·kg-1分为1次给药和间隔1h、2次给药,DJ-1,SJ-2);参附药物血清(间隔1h,2次给药20g·kg-1SF)及生理氯化钠血清(S)。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以及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结果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可致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紫芪方药物血清明显减轻上述损伤,与对照组比较,SJ-2组制备的药物血清能明显减少IEC-6细胞LDH的漏出量(P<0.01);并具有保护IEC-6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P<0.01)。结论缺氧复氧可导致IEC-6肠上皮细胞LDH漏出量升高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紫芪方”药物血清可减少细胞LDH漏出量及保护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发挥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的细胞毒性。方法指数生长期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α粒子单纯照射组(α)、NNK染毒组(NNK)、NNK染毒(100μg/ml)后α粒子照射组(NNK+α)和α粒子照射后NNK染毒(100μg/ml)组(α+NNK)。用低密度接种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测定细胞存活分数;用分子探针二氯荧光素双乙酸盐(DCFH—DA)和氢化乙啶(HE)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评价细胞膜通透性损伤。结果与相同剂量NNK或α粒子单独作用比较,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BEP2D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增高。扣除NNK效应后,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BEP2D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α粒子单独照射组,而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培养液中LDH明显高于α粒子单独照射组。此外还发现α粒子照射后NNK染毒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NNK染毒后α粒子照射组。结论α粒子合并NNK的细胞毒作用具有协同性,且两者作用顺序不同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景天苷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红景天苷抗心肌缺氧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缺氧24h,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增殖;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加红景天苷100μg/ml组;缺氧/复氧加红景天苷100μg/ml再加细胞外调节激酶抑制剂20μg组;缺氧/复氧加细胞外调节激酶抑制剂20μg组。加药后先孵育60min,再缺氧培养4h,随后常氧培养2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谷草转氨酶)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结果红景天苷增加了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活力,降低了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渗漏,使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红景天苷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成年Wistar健康大鼠 2 4只随机均分为 3组 :对照组(A组 ) ,缺氧复氧组 (B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 (C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肝组织 8 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水平 ,硝酸还原法测定其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和NO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后 ,B组肝组织中 8 iso PGF2α水平明显升高 ,而NOS活力和NO含量则明显降低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C组与B组相比 ,肝组织中 8 iso PGF2α水平明显下降 ,而NOS活力和NO含量明显上升 ,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异丙酚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后肝组织中的 8 iso PGF2α水平 ,提高内源性NO生成 ,提示对大鼠肝脏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玲  朱世银  于建华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3):319-319,323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其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300倍,其解离又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HbO2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为探讨一氧化碳中毒中的心肌酶谱变化,我们对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了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氮气(N_2)与连二亚硫酸钠(Na_2S_2O_4)在构建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当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分别用N_2、不同浓度的Na_2S_2O_4作用于心肌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浓度Na_2S_2O_4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氧对照组比较,各缺氧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_2与Na_2S_2O_4均能造成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效果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肺活血颗粒对低氧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cells,PASMCs)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益肺活血颗粒(yifeihuoxue granule,YFHXG)含药血清,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大鼠PASMCs,取对数生长期PASMCs随机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YFHXG组(16.5、3.3、0.66 g/kg)。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各组PASMCs的增殖效应,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内HIF-1α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ROS的含量。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PASMCs增殖明显活跃,HIF-1α蛋白表达及ROS含量增加;与缺氧组相比,缺氧+YFHXG高、中浓度组大鼠PASMCs的生长明显受抑制,而且HIF-1α蛋白表达及ROS含量降低。结论缺氧可以直接刺激PASMCs的增殖。YFHXG可以显著抑制低氧对大鼠PASMCs的促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及ROS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PC12细胞预缺氧模型;观察预缺氧对PC12缺氧后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预缺氧组。检测缺氧及预缺氧对PC12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①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对照组;②预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缺氧组。结论:预缺氧对PC12细胞的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缺氧时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n vitro心肌细胞在长时间缺氧刺激后,CKMB和cTnI的表达特点,为探讨缺氧诱发心脏高表达CKMB和cTnI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新生Wister大鼠心肌细胞模型,两步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上清和胞内HIF-1α和CKMB、cTnI在缺氧培养40分钟后连续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缺氧后15min,上清CKMB表达显著升高,后随时间推移缓慢升高;胞内表达在0min~24h均显著高于上清(P<0.05),1h后达峰值。上清cTnI浓度在缺氧15min后急剧升高,24h后达峰值;胞内cTnI浓度在缺氧45min后达峰值;缺氧心肌细胞内、上清cTnI表达在15min~48h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呈近似同步性。胞内cTnI浓度在24h后低于上清。结论:单纯长时间缺氧刺激可引起invitro心肌细胞内高表达CKMB和cTnI,并向胞外释放,推测缺氧导致胞膜渗漏是主要释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