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外科、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心脏手术后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患者本身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全麻、体外循环、手术和药物的影响,患者的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即使对正常的肺脏也不例外,而对于术前肺部就存在病理改变的患者尤甚,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仍然是增加心脏 相似文献
3.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当今国际医学共同瞩目的研究热点,是外科学在步人二十一世纪之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在外科ICU内,MODS已居死亡病因的首位。在过去二十年里,人们对MODS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一、概念的更新对MODS认识的进步首先表现在其命名上的变化。1973年Tilney等报道了一组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患者,手术是成功的,但术后4~5天相继发生肾、肺、肝、心脏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随即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975年Baue把这一综合征称为“序贯进行性多系统衰竭”,称之为70年代综合征。1977年Eisernan等给予命名… 相似文献
4.
5.
腹腔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器官衰竭一词现已用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代替,因为后者较为确切。30年前已提出此综合征,其特点是序贯性、进行性多个(>2个)生命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譬喻为多米诺骨牌,当一块骨牌倒下,随之序贯性骨牌相继倒下。临床外科初期认识MODS,总是和腹腔内重症感染相关联。当时已有重症腹膜炎、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相继出现而称之“死亡三联征”。此后才知道无感染、其它脏器重症感染、严重复合创伤同样可以发生MODS。重症创伤经复苏和手术后2~5天内即出现MODS者称为原发性MODS或早期模式MODS。若重症创伤或感染术后5~7天… 相似文献
6.
胰腺坏死与器官功能不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胰腺坏死状况及合并感染与器官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3~1997年间收治的经动态增强CT或手术证实有胰腺坏死的67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根据CT引导细针穿刺或手术中涂片培养证实。结果发生器官功能不全者35例(52.2%),无器官功能不全者32例,胰腺坏死部位和坏死面积对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患者发生器官功能不全率为75%,无感染者为45.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对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而坏死部位和范围等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有不少年轻外科医师来问我,说他们对多器官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或者叫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NISOF)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了,现在又听到另一个新名字叫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func-tionsydrome,MODS),三个名字是一回事,还是MODS是另一出现的新病症?如果是一回事,为什么要改名称呢?这个问题提出的好,我可以简单的回答,三个名字实质上是指同一种临床病症,但新的名字MODS,是MOF或者MSOF在名字概念上的深化,更新和逼真。历来大家认为,人的死亡是单一生命… 相似文献
8.
杜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1997,(3)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主因腰椎间盘手术后少尿2天转入我院。患者因腰椎间盘脱出症在腰麻下行髓核摘除术,术后当天出现神志淡漠,尿少,低血压(8/0kPa)。次日剖腹探查见广泛腹膜后血肿,右髂总动脉、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损伤,给予修补,结扎左髂总静脉。术中输血5000ml(包括输自体血),术后出现酱油色尿,尿量少于10ml/d。化验:尿蛋白(?)。血尿素氮(BUN)34mmol/L。肌酐(Cr)867μmol/L。动脉血气:PaO_2 6.41kPa, 相似文献
9.
1.1 不论是严重感染、SARS、缺血/再灌注损伤,还是多器官功能不全(MOSD)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都涉及细胞能量代谢的问题。过去认为器官功能衰竭是因炎症介质诱发循环功能变化,导致最终的组织缺氧和细胞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0.
多多性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评分系统多达20个,评定标准判别很大,不利于各救治组研究结果的评比,其中不少评定器官功能不全的变数还缺乏器官特异性,需要建立一个公识的单一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对胃肠道在创伤或感染等危重病人中的作用一直缺乏重视,近期已认识到胃肠道在饥饿和应激情况下可以发挥重要的代谢作用,Wilmore称肠道为外科应激中一个中心器官,而Cameo认为肠道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F)的“动力部位”,也是MSOF的靶器官。FryD早在1980年就规定肠麻痹和不能耐受肠伺5天以上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肠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凡出现应激性溃疡而需输血抢救或发作非结石性胆囊炎者为胃肠MSOF的诊断依据。自“细菌移位”学说建立以后,人们对胃肠MSOF机理的认识已深入到肠源性感染的领域。一… 相似文献
12.
1992年美国Accp与Sccm在芝加哥开会后共同倡议将MOF改名为MODS。近几年国内外已有报道其预后有逆转的病例,甚至不少于10%。主要是根据某种发病的因素容易引起某个或同时二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损伤,及时的对症治疗而不是像在80年代恒定的首先累及肺,其次是肝、肾、胃肠、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力衰竭等。事实上这种器官功能不全与原已存在的器官功能损伤有关,如肾病病人肾功能不全可在肺、肝功能不全之前出现,因此,需要ICU的严密监测及早识别及早诊断。临床治疗的重点仍为心肺监测管理、控制感染及抗凝、免疫与营养的支持三方面c一、…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与多器官功能不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重病人常有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已知G-杆菌感染中的脂多糖或内毒素可激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进一步研究揭示SIRS的发生并不一定依赖于感染的存在,任何炎症反应通过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可以释放许多激素和生成细胞因子,这些炎性刺激可由创伤、手术、细菌感染、缺血和组织灌注不良等引起, 相似文献
14.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亦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不是单一疾病,常继发于严重外伤或手术、感染及休克之后。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严重的后果和导向死亡的最终通道。一旦发生MODS,死亡率可高达90%,没有特殊疗法能对它进行有效治疗,而适当的医疗监护和管理有可能加以预防【‘」。M()DS源于宿主免疫反应异常和组织低灌流缺氧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结果。预防措施包括这两个方面,早期稳定创伤区域(如固定骨折),控制感染则能减少炎症反应过分表达的危险。良好的复苏、适时的器官功能支持以达到恢复和维持足够的… 相似文献
15.
尽管在生命支持技术方面有显著的进展,但是严重脓毒症病人的处理仍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挑战,因为其与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和卫生经济有关,且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是ICU死亡的首要原因。当今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表明,脓毒症是重要生理过程受损后所致的综合征,它有激活多重级联反应导致全身炎症,促凝血和纤溶低下的特征。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导致多个相互依赖的器官进行性恶化。本文将重点阐述其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的当今认识和处理以及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MOD)脓毒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YY1在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并揭示其发挥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GEO及ICGC公共数据库中肝癌组织中YY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在本院收集的肝癌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实验验证。采用CCK-8、Edu染色及克隆形成实验探讨YY1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探讨YY1对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基因共表达分析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探讨YY1发挥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分析TCGA-LIHC、GSE14520、GSE25097及ICGC-LIRI-JP肝细胞癌转录组数据,结果显示YY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高表达YY1预示更短的总体生存;YY1表达与患者的肿瘤体积、肿瘤分期及肿瘤病理学分级正相关。免疫组化验证实验中证实肝癌组织YY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敲降YY1表达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而过表达YY1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则显著增加。基因集富集分析发现高表达YY1的患者中与肿瘤进展相关信号通路高度富集,共表达基因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发现,YY1与FKBP3、RBBP7、H2AFV、H2AFZ、ACTL6A、PAXIP1、NCOA6、SUZ12等8个共表达基因存在高度可信的相互作用网络。结论YY1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发挥癌基因作用,可能与其促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有关;YY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能指示总体生存,可作为潜在的肝癌生物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颅脑外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多发生于重型或特重型颅脑外伤后,是导致颅脑外伤死亡,植物生存或重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其病因及发生机理,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宪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0,3(4):235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胃肠道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 MODS的“启动机”,又是 MODS的“靶器官”。这就为用胃肠灌注治疗 MODS提供了理论依据。 1.临床资料:本文总结了自 1994年 8月至 2000年 1月所收治的 13例 MODS患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9.
腹腔高压综合征及其继发性器官功能不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腹腔是一个封闭的腔限,其中的任何器官体积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均可导致腹内压升高。升高的腹内压引起腹腔高压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可损害腹内及全身器官生理功能。ACS定义为继发于腹内压升高的器官功能不全或器官衰竭[1~3],迄今国外15篇文献报告仅57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158例烧伤侵袭性感染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关系。侵袭性感染导致MODS 有几个特点:①MODS 发病率高,达到81.6%,每例有平均2.73个器官发生功能不全。②MODS发展成 MOF 的发生率也高,约为50%。③MODS 死亡率低,而发展到 MOF 死亡率明显上升,达到90%以上。不同菌种感染中,G~ 菌致器官功能不全(OD)发生率较低,G~-菌致 OD 发生率较高,而绿脓杆菌致OD 发生率最高,后果最严重。对发病机制及防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充分了解,针对机制的有效治疗缺乏,因此防治的主要手段仍是去除诱因,即控制侵袭性感染。一旦感染发生,则要保护好各个脏器,使 OD 不致发展成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