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6种相关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为44.2%(53株)。从5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其中2株菌同时检出6种B-内酰胺酶基因。基因测序证实为TEM-1、TEM-11、SHV-13、SHV.28、CTX—M-22、CTX—M-55、OXA-1和OKP-6等。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宋内志贺菌中ESBLs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宋内志贺菌中ESBLs的基因型别。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3株宋内志贺菌对8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改良三维试验进行产ESBLs菌株的表型鉴定,并进行转移接合试验;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CTX-M-13组β内酰胺酶基因通用引物以及TEM、CTX—M-β组全编码基因引物进行PCR检测和DNA序列分析;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指纹分析脉冲场电泳(PFGE)检测。结果3株宋内志贺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以及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嗯唑显著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中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头孢美唑、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显示敏感。这些菌株均为产ESBLs菌株,ESBLs基因型别为CTX-M-14,并同时产生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CTX-M-14编码基因可以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3株菌株的PFGE谱型相同。结论3株宋内志贺菌产生CTX—M-14型ESBLs,引起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存在克隆传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院住院患儿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及其相关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住院患儿呼吸道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75株,肺炎克雷伯菌45株,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及PCR产物克隆测序等方法明确ESBLs基因型,并结合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研究基因分型与细菌对不同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上述120株细菌中112株(93.3%)产CTX—M型p内酰胺酶;未能扩增出SHV型、TEM型ESBL基因。CTX—M型基因亚型主要为CTX—M9簇中的CTX—M-14型(78、6%),其次为CTX—M-1簇中的CTX—M-3型(19.6%),仅有1.8%为CTX—M-8型;携带CTX-M-1簇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CTX—M-9型。结论CTX—M基因型为武汉地区儿童分离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ESBLs,CTX—M-14为最常见基因型,其次为CTX—M-3型;CTX—M-9簇及CTX-M-1簇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曲南的水解能力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基因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分离的无重复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70株,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基因型,并采用PCR—RFLP检测blaCTX—M基因分型,质粒接合试验探讨产CTX—M型ESBLs菌株的传播机制。结果70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中,产CTX—M基N型的肺炎克雷伯菌有26株(37%),PCR-RFLP及DNA测序证实其均为CTX—M-1亚组,其中CTX—M-3型最常见,质粒接合试验证实CTX—M型ESBLs介导的耐药可以水平转移。结论湖北地区存在着CTX—M基因的流行,且产CTX—M型ESBLs菌株的传播机制以质粒介导的为主,可以水平传播,应加强湖北地区产CTX—M型ESBLs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基因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分离的无重复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70株,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基因型,并采用PCR—RFLP检测blaCTX—M基因分型,质粒接合试验探讨产CTX—M型ESBLs菌株的传播机制。结果70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中,产CTX—M基N型的肺炎克雷伯菌有26株(37%),PCR-RFLP及DNA测序证实其均为CTX—M-1亚组,其中CTX—M-3型最常见,质粒接合试验证实CTX—M型ESBLs介导的耐药可以水平转移。结论湖北地区存在着CTX—M基因的流行,且产CTX—M型ESBLs菌株的传播机制以质粒介导的为主,可以水平传播,应加强湖北地区产CTX—M型ESBLs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临床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国内外ESBLs在临床分离菌中的检出率快速上升,其种类也不断增多。国内报道以CTX-M和SHV型ESBLs最为常见。为了较全面了解本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ESBLs的基因分型,经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方法,对215株产ESBLs临床分离株的TEM、SHV和CTX-M基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分布、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PCR扩增SHV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序列分析;对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只有3株细菌产生SHV型β内酰胺酶(5.2%),其中1株产生SHV—11(非ESBLs),另2株产生SHV—12(ESBLs);3株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PFGE谱型不同。结论: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为SHV—11和SHV—12,SHV型ESBLs不是主要的ESBLs型别。未发现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间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产ESBLs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而且对喹诺酮类、磺胺类等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给临床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解我院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我们汇总了2002—01~2005—01分离到的269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情况,分析了其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与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的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的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和ACT-1型为主要的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的ACT型质粒AmpC酶,其与ACT-1的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和CTX-M-3型为主要的ESBLs基因型。最常见的大肠埃希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SSBL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TX—M—ESBLs在天津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传播与ISEcp1—like插入序列及1类整合子的关系。方法采用PCR-mapping、Southern印迹杂交及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检测CTX-M-ESBLs基因,及其与ISEcp1—like插入序列和1类整合子的关系。结果4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44株(95.7%)携带CTX—M-1组和(或)CTX—M-9组基因,未发现CTX—M-2组基因。60%的CTX—M-1组β内酰胺酶基因和73.7%的CTX-M-9组β内酰胺酶基因上游存在ISEcp1—like插入序列。ISEcp1—like插入序列与CTX—M-3及CTX-M-14基因间隔区序列不同。46株中25株(54.3%)携带1类整合子基因,PCR—mapping及Southern印迹杂交未发现CTX—MB内酰胺酶基因在整合子上的证据。结论天津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中存在CTX—M-ESBLs的流行,许多CTX—M—ESBLs基因上游存在ISEcp1—like插入序列。ISEcp1—like插入序列可能与CTX—M型超广谱酶基因在天津市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中的播散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主要基因型。 方法 :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 ,用Etest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分别用TEM、SHV和CTX 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大部分产ESBLs菌株体外对头孢噻肟耐药而对头孢他啶敏感 ,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 M的阳性率分别为 6 8%、39%和 83% ,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 1基因 ,CTX 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 M 3基因 ,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 12、SHV 11或SHV 1基因。结论 :CTX M 3和SHV 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尚未发现TEM起源ESBL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一种新的β-内酰胺酶(BIA),主要产生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能水解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酶类,并被BIA抑制剂所抑制,ESBLs的产生和播散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质粒介导的。ESBLs已发现110多种,根据亚型编码基因同源性不同分为TEM、SHV和非TEM非SHV三类,其中以TEM和SHV型最多见,多由经典TEM-1、TEM-2和SHV-1发生点突变而来,编码基因中数个位点,各地区流行的ESBLs亚型各不相同,我们对江西南昌地区2001.9—2002.5临床分离的34株表型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分别用TEM、SHV和CTX—M型。ESBLs特定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分析。[方法]细菌质粒DNA提取与PCR扩增: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行PCR扩增引物,按有关文献进行,设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标准产酶大肠埃希菌(TEM-10、TEM-12、TEM-29和SHV-1、SHV-7、CTX—M—3)为对照,DNA电泳分析:按有关文献进行,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1~2h后,在紫外投射下观察。[结果]34株产ESBLs的菌株经质粒DNA提取,行电泳分析显示菌株均存在阳性条带,再用三种特定引物分别行质粒DNA耐药基因PCR扩增,结果TEM型引物内扩增阳性为26株,CTX—M型引物扩增阳性4株,而SHV型引物则无1例出现阳性,另4株使用三种引物行PCR扩增得未到阳性结果。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亚型以TEM型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则以。TEM、SHV型兼有,我们认为未发现SHV型可能与本次分离到的实验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有关。有4株用三种引物扩增耐药基因未能获得阳性结果,可能还存在其他亚型的ESBLs耐药基因,也不捧除这4株是表型确证法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株。[结论]本研究未能对扩增耐药基因作进一步基因测序研究,因此,不能确定耐药基因亚型的具体型号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珠海地区两家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的316株大肠埃希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其表型,再用双纸片法确定,所有产酶菌株用PCR的方法扩增其TEM,CTX M和SHV基因.结果 31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13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43.7%(138/316);13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CR检测的结果为TEM型阳性的有72株,CTX M型阳性的有59株,SHV型阳性的有7株,检出率分别为52.2%(72/138),42.8%(59/138)和5.1%(7/138);同时携带TEM型和CTX M型的共23株,占16.6%(23/138).结论 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其基因型别主要以TEM型和CTX-M型为主,同一菌株可携带有两种型别的ESB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确证试验法检测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结果18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24株,检出率为12.83%;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极高的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极高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状况并探讨它们的耐药谱,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9株细菌耐药基因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4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细菌,通过基因扩增、序列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ESBLs基因型以及产ESBLs细菌同源性。结果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流行率自2000年的20%,增长至2003年的40%。49株产ESBLs细菌中,以CTX-M-14(n=33)亚型最常见,其他亚型包括CTX-M-3、CTX-M-9、CTX-M-12、CTX-M-15、CTX-M-24、SHV-5a,1株细菌同时产CTX—M-3、CTX—M-14两种CTX-M型ESBLs;4株表型确证试验阳性细菌未能分型。除2株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有亲缘性外,其他菌株间无同源性。结论 产ESBLs细菌分离率逐年增高,以CTX—M型酶为主。PFGE试验证明非流行所致。  相似文献   

16.
质粒介导的志贺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基因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志贺菌的特性及与耐药质粒的关系.方法 用K-B法做药敏试验并筛选可疑产ESBLs志贺菌株;ESBLs表型确证试验检测可疑产ESBIs志贺菌;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CTX-M-9组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TEM、CTX-M-9组全编码基因引物进行PCR测定,对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对产ESBLs志贺菌进行接合传递试验,供体菌和接合子用稀释法进行MIC测定.结果 在275株志贺菌中有12株为产ESBLs志贺菌,其中8株志贺菌基因型为CTX-M-14型,4株为CTX-M-3型;产ESBLs志贺菌接合传递试验全部阳性,其接合子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结论 本地区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严重交叉耐药是由ESBLs所致,产ESBLs志贺菌可通过质粒传递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确证试验法检测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1].结果18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24株,检出率为12.83%;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极高的耐药性.结论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极高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状况并探讨它们的耐药谱,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CTX-M型ESBL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SBLs是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氧亚氨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酶,它是导致革兰阴性细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合理应用,使产ESBLs的细菌种类不断增加,具ESBLs表型的基因种类也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ESBLs的种类已超过200种,其中TEM型152种、SHV型53种、CTX—M型34种和OXA型11种。本文对CTX-M型ESBLs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基因型TEM-128β-内酰胺酶的发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TEM型β-内酰胺酶(BLA)的编码基因并确定其亚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LA编码基因TEM、SHV、OXA、CTX—M-1、CTX—M-2、CTX—M-9、PER和VEB片段,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亚型。结果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HZ38株产生TEM型BLA,其扩增片段含1049个核苷酸,核苷酸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经Gen—Bank查询无相同序列,为新发现的一种BLA TEM-128型(GenBank注册号:AY359287)。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HZ38株所产BLA为TEM-128亚型,为一种新发现的新型BL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Vitek1、Vitek2和BDPhoenix3台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6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的方法明确其基因型,同时在3台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上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检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67株细菌主要以产CTX-M型为主,CTX—M-14、CTX—M-22、CTX—M.24和CTX—M-54种最常见,用Vitek—AMS检出60株ESBLs(89、6%),Vitek2检出62株ESBLs(92、5%),BD Phoenix检出63株ESBLs(94.0%)。不能检测的7株菌基因型主要为SHV-12、CTX—M-14、CTX-M-22及SHV-28基因型。对其MIC的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为对多种抗生素均高耐药,或者为在临界点附近。结论3台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ESBLs的检出率均高于89%,但是对高耐药菌株或者混合有其他酶的菌株的检测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