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7例半肝以上肝切除术及2例ⅦⅧ肝段切除应用止血带在腹腔内围绕肝下肾上及膈下肝上之下腔静脉,同时用橡皮管控制肝门血管,而暂不阻断,以预防术中可能发生的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其中2例还同时控制膈下腹腔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9例中7例无意外,2例术中发生肝中静脉损伤大出血,经止血带迅速控制,修补裂口,抢救成功。本文对肝叶切除术中误伤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病变接近或累及第二肝门或下腔静脉的肝叶肝段切除,以及在半肝或三叶切除术中常规控制下腔静脉和肝门是一个简而有效的防治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肝实质缺血性损伤的多层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多层CT检查发现43例肝动脉或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其中23例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经病理组织学或随访复查诊断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分析肝实质缺血或梗死的CT表现;并以DSA为对照分析CTA的病因学诊断价值。结果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区位于肝包膜下,平扫呈片状或楔形低密度灶,增强后缺血区强化减低,梗死区不强化,相应部位肝动脉或门静脉分支稀少、纤细或不强化。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患者CTA均发现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其中肝动脉病变占70.59%,门静脉病变5.88%,肝动脉合并门静脉病变23.53%,缺血性损伤分布与血管病变部位有关。以DSA为对照,CTA诊断肝动脉主干及门静脉狭窄和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诊断肝动脉分支病变上述值分别为100%、80.00%、72.73%、100%。结论多层CT动态增强结合CTA不仅能正确诊断移植肝缺血性损伤,还能准确评价导致移植肝缺血的血管病变,肝动脉病变为移植肝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病变较小时,因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多为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肝血管瘤较大时,由于压迫肝组织或邻近脏器产生上腹部不适、腹胀或触及包块。因肝血管瘤多在肝外包膜下自发生长,并有自发性或创伤破裂出血的危险,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很高。传统治疗肝血管瘤以  相似文献   

4.
吴满庭 《护理与康复》2010,9(7):640-642
肝癌介入治疗是通过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置于腹腔动脉、肝动脉或肝内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缩小或消失。目前常用的方法为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和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院自1992年起对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和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其中经肝外胆管切开取石辅以术中或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42例,肝左外叶切除辅以术中或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10例,行左、右肝管或肝门部胆管切开整形、胆肠吻合辅以术中或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8例,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为1.7%。  相似文献   

6.
肝内强回声病变伴声影可能是肝内胆管结石(肝内结石)或肝实质非特异性钙化(肝内钙化)。在我国虽然肝内结石发病率较高,但肝内钙化并不少见。以往由于对肝内钙化的声像图认识不足,常把肝内强回声病变伴声影诊断为肝内结石。本艾比较分析了24例经手术或/和术中胆道镜证实的肝内结石和12例  相似文献   

7.
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附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CT对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例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肿块绝大部分或主体位于肝外;肿块与肝少许相连或相邻;其平扫及增强符合肝内海绵状血管瘤特征。结论: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易于肝外其他肿瘤混淆,但仍具有肝内海绵状血管瘤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包安竹  夏琴 《全科护理》2011,(9):843-843
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系肝静脉或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所引起的以顽固性腹腔积液、肝脾肿大等门脉高压或下腔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外科手术是本病唯一有效的疗法,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血流或降低肝静脉、肝脏内和门静脉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onazoid超声造影诊断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 口服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或硬化模型,行常规及超声造影检查,定性和定量分析图像。结果 大鼠分为组1(正常肝5只)、组2(肝纤维化6只)和组3(肝硬化13只)。超声造影库普弗期肝增强水平组1高于组2和组3,肝与脾增强水平的差异组1小于组2和组3。定量测量肝增强水平和肝脾增强差异与定性观察结果一致。结论Sonazoid超声造影库普弗期肝增强水平降低和肝脾增强差异增大可能是肝纤维化或硬化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布—查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系指肝静脉或/和肝静脉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闭塞或狭窄所致的症候群,其栓塞部位大多在肝静脉入口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肝大、进行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及伴酮症或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时肝损害的情况,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在354例糖尿病患者中,把有肝损害的52例分为有或无DK或DKA两组,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值的比较。把伴DK或DKA的57例分为有或无肝损害两组,观察肝损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血糖(GLU)及血浆渗透浓度(OSM)水平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4.68%,伴DK或DKA时发生率增至29.82%;伴DK或DKA组ALT,AST,TB升高显著高于无DK或DKA组(P<0.05);伴DK或DKA者有肝损害组CO2CP明显低于无肝损害组;BUN,GLU,OSM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酸中毒和脱水是引起糖尿病肝损害的重要因素,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凡  李波 《华西医学》2007,22(1):180-18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最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 tumo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严重肝创伤手术治疗的体会,以改进措施。方法 实行清创、结扎、止血;带蒂大网膜或大网膜包裹纱布条填塞裂口;肝内、肝周引流;对较大的血管、胆管或结扎,或修复。结果 18例病人成活,1例死亡。死亡率5.6%。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严重肝创伤的创口、血肿实行彻底清创、止血、结扎断裂的血管、胆管;裂口内用带蒂大网膜或大网膜包裹折叠成团的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是肝创伤手术的根本;肝内或肝周配合引流是预防肝囊肿、脓肿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对严重肝创伤病人挽救生命是第一重要,就治手术的目的是将活动出血及危及生命的脏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4.
肝原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肿瘤及其他慢性肝病等肝实质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原性糖尿病或肝性糖尿病。其诊断标准有以下5个方面:①肝脏病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同时发生。②肝功能和血糖、尿  相似文献   

15.
局限性肝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4例无肝外结核症状的局限性肝结核,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局限性肝结核的CR表现。报告的4例肝结构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临床治愈。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两例为结核瘤,属于局限性肝结核的结节型;两例为局限性肝结核的弥漫型。结果:局限性肝结核的病灶多位于肝脏的边缘部,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低密度灶,边界较清楚或模糊,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依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伴有细点状或斑块状钙化,增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非肿瘤性实质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在肝移植术后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2例原位肝移植受体及1例活体右半肝移植受体在术后MR随访中发现移植肝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其中经再次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9例,炎性病变4例(肝脓肿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肝实质缺血或梗死3例;肝实质淤血2例;脂肪肝2例。长期随访证实为动静脉分流6例。分析上述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的MR表现及MR在病因学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结果 MRI正确诊断所有肝脏炎症病变、肝实质缺血或梗死、肝实质淤血、脂肪肝,无漏诊及误诊病例;但1例嗜酸性肉芽肿根据MR检查仅能诊断肝实质炎性病变,未能直接得到嗜酸性肉芽肿诊断。首次MR检查正确诊断5/6例肝内周围型动静脉分流,1例在随访中证实。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肝脏MR检查无异常信号出现(7/9例)或仅表现为T2WI肝实质均匀或斑片状稍高信号(2/9例),所有病例均未在MR检查中得到诊断。LAVA序列MRA成像准确发现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患者的肝动脉狭窄(3例)和门静脉狭窄(1例),及肝淤血患者的肝中静脉狭窄(1例)或闭塞(1例),并在DSA检查中得到证实。3例肝脓肿患者中,2例在MR胰胆管成像中证实合并缺血性胆道狭窄、MRA发现肝动脉狭窄。结论 MRI在移植肝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的定位、定性及病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无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肝血管瘤是肝脏肿瘤中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几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或健康问题,患者往往是在因为其他健康问题检查时偶然发现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最常见的检查是超声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对肝血管瘤的诊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间叶性肿瘤,除了肝血管瘤外,其他原发性肝良性或恶性间叶性肿瘤皆极罕见。过去多因肝大,腹水或阻塞性黄疸而就诊;近年来B超、CT、MRI、PET和同位素扫描的临床广泛应用,虽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日益增多,但最后诊断仍需剖腹探查活检,切除肿物或死亡尸检才能最后确诊。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原发性肝间叶性肿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表现的证候,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群,其病因及辨证分型有多种,在此我们只讨论阴虚性肝胃不和的证治。病因病机肝胃阴虚是指肝阴与胃液不足。肝以条达为顺,导致肝阴不足的病因有:情志不遂,肝气抑郁不舒,或暴怒激发肝阳,日久皆能化火而伤肝阴;或在饮食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门部及肝内胆管狭窄,发生率高达30%~40%,是术后残留结石主要原因。一般肝外胆管切开取石疗效差。我们自1986年来采取了肝门部肝部分切除对肝门暴露良好,疗效好。 1 方法 切除胆囊,纵剪开肝胆总管。结石或狭窄位于右侧,则根据需要不规则切除肝门组织显露右肝管或部分分支,联合剪开肝管及狭窄部,直视下取尽结石;如左侧则需切断肝圆韧带及镰状韧带,切除部分肝方叶;如双侧则分别切开取石。取石后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然后行间置空肠肝胆管联合切开十二指肠吻合术,胆道无明显狭窄,胆流通畅则局部切开取石放置“T”或“U”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