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 ,其典型症状和体征与“骨痿”极其相似[1]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肾脉微滑为骨痿 ,坐不能起 ,起则目无所见。”《素问·痹论》指出 :“肾痹者 ,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以上描述如骨痛、畸形、筋骨拘挛、视物昏花等 ,几乎囊括了骨质疏松症的所有症状 ,这说明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证候和病因病机均有较详尽的记载。笔者以下 ,就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作一归纳探析。1 肾虚为本历代医家多从肾与骨的关系出发 ,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内经》云 :“肾者主骨生髓” ;《医经精义…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内十二正经逐级分支别出许多络脉,分布于骨骼周围,向骨骼渗灌气血、津液、精以营养骨骼,这些络脉称为骨络。骨络失养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导致骨络失养的根本原因有肾精不足、骨络空虚及骨络瘀痹,临床表现为腰背、四肢、胫膝疼痛,齿摇脱落,龟背,甚或易骨折等。骨质疏松症治疗除补肾生髓养骨外,还应重视对骨络空虚及骨络瘀痹的治疗,选择补血充络及化瘀通络的药物达到络充及络通的目的。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一要节欲惜精,精足髓旺;二要谨和五味,五味和则“骨正筋柔,气血以疏,腠理从密”;三应饮食有度,起居有节。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导致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医家多从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失条达等方面分析其病因病机。本文认为《内经》的"少阳主骨"学说和OP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少阳主骨"探讨OP的发病机制,可为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硬皮病早有认识 ,《内经》有“皮”的记载 ,《实用中医内科学》将其归属于“皮痹”范畴 ,认为本病是以局部或全身皮肤硬化为主证的疾病 ,严重者可累及脏腑。常由营卫不固或肾阳衰微 ,以致风寒、阴寒之邪凝于肤腠 ,滞于经络 ,内舍于脏腑所致。寒邪凝结于腠理是硬皮病的主要病机。而笔者通过硬皮病专科大量临床实践 ,不仅认为硬皮病的病位在于络脉 ,当属“痹证” ,而且认为硬皮病的病因有体虚外感、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外伤、五脏虚损等七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阳气亏虚 ,痰毒阻络。现述于下 ,以供同道参考。1 …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路昕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3):467-46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学古籍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记载,但在《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有类似的描述。《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属"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骨络"是向骨组织输送营养的通路,可以将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输送至骨腔,充髓以养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中精气既虚,气无以行血,血行迟滞,瘀阻骨络,则气血失职,不能濡养筋骨.因此提出"肾虚络病,瘀阻骨络"为POP发病的核心病机.骨...  相似文献   

7.
心脏的阳气偏盛,即是心火。《中医基础理论》(五版)中指出,心火可由邪热、痰火内郁而致,亦可因劳心过度、耗伤心阴心血而成,还可由于情志所伤、五志化火而致。笔者参阅历代中医典籍认为,心火产生的病因病机大致有六。一、邪热入心化火心居上焦阳位,为阳中之太阳,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多有论述,自《内经》认为“少阴有余”之后,历代医家对其多有发挥,现代中医学者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多在先天不足、禀赋不耐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而诱发,本文分别从理论及实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医是一种病变部位在腰背四肢及关节,病及肾肝脾,病性属本虚标实,以肾肝脾亏、气血不足为本,以风寒湿痹阻、瘀血阻络为标所致骨髓失养的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10.
病机原义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枢机,具有微小性、主导性、方向性等特点。基于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义病机当为“年高肾衰”。从病机“原义”层面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及演化规律,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11.
从伏气学说探讨肺癌之病因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霆 《中医研究》2007,20(3):5-7
探讨了伏气的实质与发病机制,并试用伏气学说探讨肺癌的病因病机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传统中医文献中无此记载.近期以来,由于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血症成为我国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成为中医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医现代治疗高脂症,多从痰湿、瘀血等立论.虽然有部分病人表现出头晕、目眩、胸闷、嗜睡、气短、体倦乏力、肢或指麻、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等可辨症状,与以上立论相应,但相当一部分本病却是无症可辨的,治疗缺乏辨证的依据,往往是凭着化验单治疗--其实有症状者往往也是主要因化验结果异常而就医.中医治病,讲求理法,方从法出,法因病立,这就需要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胆囊炎、胆石症治疗报道甚多,但对胆囊炎、胆石症形成原因、致病机理探讨鲜见。笔者认为胆囊炎、胆石症病因在于风寒湿热,饮食劳倦,情志郁结。其病机在于肝胆脾的脏腑功能失调,湿、热、瘀结。现分述如下:l六淫病机1.l肝胆属本,风气通于肝,人体感受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寒温失调,气机不畅,阳气阻遏,枢机不利,导致邪热内蕴肝胆;阻遇脾胃,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故《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该书所谓少阳病日苦,咽干,目眩,似与胆囊炎、胆石症病证有密切关系。根据笔者接诊3O00余例胆囊…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回顾分析,认识到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脾胃亏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和促进因素;肝脏与骨质疏松症也有密切关系;饮食、劳逸等因素对骨骼病变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在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对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和基础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深入探究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晓强  刘春援 《吉林中医药》2012,32(3):222-223,239
中医毒邪的概念和分类历来繁缛不清,但主要为外毒和内毒.随着科技发展,外毒的内容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电磁毒、化学毒等.“毒邪伤络”是过敏性紫癜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因和病理环节,其“病位在络,病邪为毒”.不同类型的毒邪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致病特点与发病表现也不尽相同.内毒作为病理产物,其作用机制复杂,使过敏性紫癜病情迁延不愈;而外毒致病可概括为“气杂之毒多顺传,药食之毒多直中”.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中医理论探讨脂肪肝的病因病机 ,认为其特点有 :饮食、劳逸因素是主要病因 ,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病机关键 ,痰湿、瘀血为重要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7.
于苗  丁薇  王悦  张丽娜  张根明 《中医药导报》2023,(9):134-136+164
基于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从中医病机角度,提出“络损髓伤”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关键。其中,年老正虚为本病的促发因素,瘀、痰、浊毒有形实邪滞络所致的脑络病变为发病基础;脑髓失养、髓海失充的脑髓损伤为病变后果;发病过程中“络”“髓”相互影响、渐进损伤,最终形成“络髓同病”的病理结局。据此提出脑小血管病的总治法为通络养髓,但不同病变阶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络损”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髓伤”以补肾养髓扶正为主,从而实现“络髓同治”。  相似文献   

18.
毛艳 《河北中医》2012,34(1):51-51,5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临床以骨痛、肌无力、身材缩短及骨折为常见症状,严重者常伴有驼背,胸廓畸形,活动受限,生活能力明显下降甚至丧失,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内分泌、营养、废用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使用最多的是雌激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和氟化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且价格昂贵.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临证辨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对其中医病机有着较深的认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试述艾滋病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屈冰 《中医研究》2006,19(5):10-12
西医对艾滋病的研究证实了其主要是血液传播,其次是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发病机制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以CD4+T细胞数量减少为主),艾滋病的病理变化是由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病变,多系统机会性感染(包括原虫、病毒、细菌和真菌)和恶性肿瘤等,从初始感染到终末期是一个较漫长复杂的过程(自然病程为8~10年)。我国2001年制定了《HIV/AIDS诊断标化及处理原则》(试行),将艾滋病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最终大多数病人死于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相似文献   

20.
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肝炎的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京 《北京中医》2004,23(1):16-18
从络病理论阐述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虚、瘀、痰、毒 ,从而确立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