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胆囊炎属祖国医学脘胁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肝、胆,病因多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肝胆实(湿)热,气滞血瘀.2006年8月-2010年8月,我用3张中药处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8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胆片为中成药类的利胆剂,临床上用于胆道疾病的治疗,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道感染,其作用机制为有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从而达到利胆消炎。我科于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金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并与消炎利胆片对照,旨在观察金胆片用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123例符合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即有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B 型超声显示胆囊壁肥厚及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自拟疏肝利胆方加减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5.59%,其中显效52例,占76.47%,有效13例,占19.12%;无效3例,占4.41%。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利胆方加减可有效缓解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5.
慢性胆囊炎属祖国医学脘胁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肝、胆,病因多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肝胆实(湿)热,气滞血瘀.2006年8月-2010年8月,我用3张中药处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8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炎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给与口服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与煎服胆囊炎方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与对照组患者的7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影像学检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2.4%,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方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显著,不良反应较少等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正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21-2321
笔者采用益气化瘀与疏肝理脾并举治疗慢性胆囊炎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胆囊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清胆汤治疗,对照组用消炎利胆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清胆汤能有效治疗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临床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65.7%,治愈率是34.3%,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1.1%,治愈率是6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疗效差距30%左右。结论慢性胆囊炎临床中使用中医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用中医手段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5月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治愈率仅为3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治愈率达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手段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1.
1资料与方法1.1选择胆囊炎病例60例,选取标准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0版执行男16例,女44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者1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化瘀汤对无结石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大耳兔体内复制慢性胆囊炎模型,同时以自拟疏肝化瘀汤进行治疗,通过胆囊的病理组织切片来观察治疗效果,通过检测血脂、肝功以及胆汁的胆固醇和胆汁酸含量等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中药组血胆固醇、脂蛋白、转氨酶等指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胆汁TC值:模型组>中药组(P<0.05),中药组>空白组(P<0.05);胆汁TB值:模型组<中药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中药组胆囊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改变较轻。结论自拟疏肝化瘀汤抑制兔胆囊炎症反应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是因该方具疏肝化瘀﹑消痰散结之功效,从而达到了清血柔肝,消炎利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鸣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86-287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胆囊炎提供科学有效的中医疗法,以提高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到我院中医门诊部就诊的17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9例患者采用中医疏肝利胆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复方胆通胶囊进行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89例患者中治愈54例(60.67%),有效27例(30.34%),总有效率高达为91.01%,对照组治愈36例(40.45%),有效27例(30.34%),总有效率为70.79%;对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得P<0.05,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自2004—2009年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例患者均属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5~72岁,其中40岁以下4例,40~55岁28例,55~72岁8例;病程1~2年者22例,3~5年者12例,5年以上者6例。职业中工人10例,干部20例,农民3例,其他7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剂进行了综述和统计分析。并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的结果对常用治疗中药的作用原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或纤维组织增生等一些因素所造成的胆囊慢性炎症,患者多数有胆囊结石,且常是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的结果[1]。本病缺乏典型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观察中医药小柴胡汤与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0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中医药小柴胡汤组58例,西药抗生素头孢唑肟组46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中医药小柴胡汤组治疗有效率91.31%,头孢唑肟组有效率80.31%。两组在临床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中医药小柴胡汤治疗组与西药组的治疗结果对比,说明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优于西药的治疗结果,且不良反应也小于对照组。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大多无急性胆囊炎的既往史,而呈慢性发病过程,缺乏典型体征,多见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且疼痛多发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但与饮食无关,疼痛呈持续性。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少有呕吐及发热、黄疸等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并发症以胆石症和慢性胰腺炎较常见。中医认为本病上腹痞满胀痛乏力纳呆,尿黄口苦,嗳气等表现,在病机上属于肝胆湿热证为主,或兼肝郁气滞,或兼肝郁犯胃,或兼肝胃阴虚等。我院中医科选择大柴胡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胆囊炎多由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上腹或右上腹不适等一些难治的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有些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胆囊炎遗留所致,国内对非结石性胆囊炎屡有报道。多认为:(1)由某些原因所致胰液返流进入胆囊所致,是因为具有活性的胰酶使胆囊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2)严重的脱水,胆汁中的胆盐浓度过高,刺激胆壁。(3)创伤或手术后的胆囊炎:是由于严重创伤或手术后,血容量不足,血管痉挛及血流迟缓等原因,或由于胆囊动脉有血栓形成,使胆囊发生缺血所致。我们采用清利肝胆法以自拟新方胆炎汤(以下简称“新方”)治疗胆囊炎10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