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相关资料,按不同护理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内瘘阻塞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6.7%,内瘘穿刺成功率99.5%,动脉瘤发生率10.0%,内瘘阻塞率3.3%;对照组病人或家属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40.0%,内瘘穿刺成功率88.6%,动脉瘤发生率50.3%,内瘘阻塞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模式能提高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使用时间,对动静脉内瘘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实施分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5月进行血液透析的2 800例次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6~8月的3 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班4位护士负责21张透析床位,无指定分管.观察组每位护士负责指定的5张透析床位,在透析全程负责指定患者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144例次(5.1%),观察组75例次(3.2%);对照组血液透析中发生内瘘穿刺点渗血105例次(3.8%),观察组86例次(2.8%).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分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监测,病情观察有连续性,从而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阶梯式穿刺法在规律血液透析新建内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52例规律血液透析新建内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行随意分点穿刺,观察组实行阶梯式分点穿刺,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梯式分点穿刺法有利于内瘘修复,可保持动静脉内瘘的完整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1),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行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前的血液透析患者,对比分析两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对照组为66.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内瘘使用时间得以延长,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40例采取人造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处理,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手术存在一定难度,进行细密观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使内瘘的使用期限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总结最佳护理干预方案.方法 将28例2007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肢体保护罩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将6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方法固定的基础上使用肢体保护罩。比较两组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瘘血肿2例、内瘘针脱出0例、血透导管受压发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肢体保护罩的血液透析患者不仅减少内瘘血肿、内瘘针脱落、导管受压降低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减少了患者痛苦,还方便护士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通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12、18、24个月的内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3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4~10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半年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半年内动静脉内瘘功能完好率,降低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红  白琴  文静  谭君  胡兰萍 《当代护士》2016,(11):114-116
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进行维持性透析的117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依据循证护理的要求全面准确评估护理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实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减少了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住院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形成和内瘘动脉瘤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5月,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联体内10所基层血液透析中心为试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所血液透析中心作为试验组,其余5所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构建的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动静脉内瘘进行建立、评估、监测、维护等一体化的规范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55例完成研究。实施后的3、6、12个月,试验组的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6、12个月,试验组的血流量、尿素下降率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12个月,试验组的血肿和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的建立,有效提高了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提升了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并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8例老年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饮食营养、动静脉内瘘、预防感染、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营养不良、感染、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健康状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效果,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维持性透析病人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单纯热敷组(27例)和单纯药物组(28例),分别应用密闭式药物湿热敷,单纯热敷和单纯药物涂抹方法护理动静脉内瘘血管,比较3种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各种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纯热敷组和单纯药物涂抹组(P〈0.01),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明显单纯热敷组和单纯药物涂抹组(P〈0.05)。结论密闭式湿热敷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于需要依靠透析为生的病人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血液净化室16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实施前后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结果 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实验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科学的健康教育,可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可调钠透析组及标准透析组各30例,对1800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可调钠透析组与标准透析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徐琴娟  马芳琴 《全科护理》2016,(36):3809-381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运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3例病人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总数76次~468次,期间发生内瘘并发症50例,包括穿刺点及隧道感染15例,穿刺点渗血6例,隧道狭窄或闭合22例,穿刺点湿疹7例,分析原因主要与护士操作技术、使用器材、病人自身原因或知识缺乏等有关。[结论]虽然扣眼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经过原因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评估8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内瘘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改进措施,及时反馈信息,并对不足之处随时调整,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结果 1年后发现80例患者内瘘感染及过敏的发生率、瘘管狭窄及栓塞发生率、穿刺针滑脱率、按压出血率、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前1年(P<0.05或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持续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风险,进而提高血透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