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气道是一种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功能不全。人工气道呼吸机通气是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防止体内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措施,是抢救危重患者维持肺部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感染和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抢救失败。因此,应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工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其方法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也称人工气道。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削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易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对开放气道者吸入气体进行人工湿化、温化是非常必要的。现将对外二科一位车祸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的优质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芳霞  李翠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82-2483
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我科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共建立人工气道58例,其中抢救成功32例,自动放弃16例,死亡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脱管及感染现象,现将护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和复苏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有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2种。人工气道的建立对于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争取救治时间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在对105例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发生并发症32例,经过细致的观察及积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03-304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防止气道感染的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感染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20例喉癌切除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分析,期中20例喉癌患者,17例半喉切除术,喉成形术;3例全喉切除术,气管造瘘术。结果住院期间均无呼吸道感染,伤口均I期愈合。结论喉癌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是危重病人抢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十分重视气道护理,如何做好气道湿化、有效抽吸痰液、气囊管理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等是危重病人护理的几个重点。我科于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建立人工气道患者350例,其中男性285例,女性65例,年龄5~88岁,平均年龄56岁。气管切开150例,气管插管200例。现就有关气道护理几个注意问题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建立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的温度、湿化的速度和量,阐明良好的湿化效果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提出应加强气道内温度、湿度的监测和联合用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04例ICU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将2002年6月至2008年1月人住ICU的昏迷患者共104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将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入住ICU的昏迷患者共104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并以气流受阻为特征的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时常规治疗方法是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但由于人工气道系创伤性操作具有风险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且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多。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目前呼吸内科广泛应用。我科60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旭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3022-3023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常意识不清,易发生抽搐、躁动,极度不能配合治疗护理,而这类患者一般均需要建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管等人工气道,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或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所以对人工气道的护理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对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体通道.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及时准确的为患者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从而增加氧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1].因此,人工气道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然而,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所以正确的采取措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顺利的度过疾病期.舒适护理主要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2],让患者充分享受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照顾[3].整个舒适护理过程中护士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护士要做到用心、耐心、细心.舒适护理的应用使护理工作从护理理念到每一项操作、每一句话语,都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充分尊重,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快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重危患者的急救手术,而气管切开术后常伴有感染的危险,特别是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呼吸道丢失水分增加,黏膜上的纤毛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是治疗喉癌和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不通畅所建立的紧急而有效的人工气道治疗方法.由于术后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加上此类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而气管及肺部感染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全面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治疗喉癌和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不通畅所建立的紧急而有效的人工气道治疗方法.由于术后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加上此类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而气管及肺部感染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全面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253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以更好地预防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53例重型颅脑伤和脑血管意外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预防人工气道感染、堵塞、保持合适湿润度等。结果人工气道发挥良好的通气功能,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患者98例护理措施。结果护理措施包括全面监护、湿化吸痰、吸痰的方法、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等。结论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塞的主要措施,针对性地对气道的加温、加湿,清除气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机会,在保障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对100例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及研究,特研制了一次性蘑菇状人工气道湿化器,具体介绍如下. 1 背景技术 现代临床医疗中,人工气道的建立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临床治疗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并作为一种重要抢救措施被广泛采用,但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改变了原有经鼻咽喉的呼吸通道路径,外界气体直接由人工气道进入肺部,容易导致空气中的尘粒和细小异物吸入肺部,进一步加重肺部感染;同时,没有经过湿润的干燥气体直接进入肺部,不利于局部痰液湿化和排出,也会引起肺部不良刺激反应,从而又加重肺部感染情况;人工气道建立后,为了湿化气道,护士会持续定时进行气管内滴水,这样湿化方式既不卫生、又不科学,还会增加护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护理更加重要。2002年  相似文献   

20.
魏真真 《家庭医药》2016,(7):259-259
对9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90例病人护理后,仅5例气管切开患者、3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例因病情极其危重死亡,无一例管道脱落、堵塞或者意外拔管,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