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糖尿病4周组(C组),糖尿病8周组(D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VE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小球的表达情况;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正常肾小球内可见少量VEGF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肾小球内可见TGF—β1表达,而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显著增多,且两者呈正相关,而且糖尿病4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及VEGF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之间呈正相关。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F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大鼠高滤过、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以及纤维化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芪合剂和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素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依那普利治疗组(E组)以及丹芪合剂治疗组(Y组)。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及24h尿蛋白量,计算肾脏指数(KI);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KI、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24h尿蛋白量均显著增高并出现蛋白尿,E组和Y组大鼠除血糖、KI外均显著低于D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几乎没有阳性染色,FN有少量表达,而DN时,TGF-β1和FN表达都显著增加(P〈0.01),E组和Y组大鼠,FN和TGF—β1表达下调(P〈0.01)。RT—PCR结果提示,与C组相比,D组VEGF mRNA明显上调(P〈0.05),而E组和Y组大鼠较D组表达减少。结论:依那普利和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VEGF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激酶Cα(PKCα)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依那普利对肾脏BMP-7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G)、糖尿病组(DG)和糖尿病依那普利治疗组(DET),以链脲佐菌素复制DM大鼠模型;12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PKCα、ANGⅡ和FN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BMP-7和PKCα的水平。结果:与CG相比,DG大鼠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PKCα蛋白及mRNA,ANGⅡ和F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同时BMP-7mRNA表达明显减少;DET上述升高指标除血糖外均显著低于DG,而BMP-7mRNA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结论:依那普利可部分抑制ANGⅡ生成,并且可能通过减少PKCα的活化,促进内源性BMP-7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nail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丹芪合剂组(C组)和依那普利组(D组).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生化方法检测尿蛋白、血糖和血肌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Snail1、E-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蛋白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nail1mRNA水平.结果 12周后,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nail1、F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未处理的糖尿病组;E-cadherin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糖尿病组.Snail1蛋白与E-cadherin蛋白呈显著负相关.Snail1mRNA与其蛋白表达一致.丹芪合剂组与依那普利组相比,Snail1蛋白和mRNA,以及E-cadherin、FN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药物组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低于糖尿病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丹芪合剂可能通过下调Snail1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使FN的生成减少,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卡托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不同阶段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STZ-DM模型组、胰岛素治疗组及卡托普利治疗组2、4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KC同工酶在肾小球细胞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胰岛素治疗使DM大鼠的高血糖和多尿得到明显控制,并使已经升高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下降,减轻了肾重/体重的增加。卡托普利治疗12周显著降低了DM大鼠尿蛋白排泄率和肾重/体重。在肾小球细胞内,PKCα在DM发病2、4和12周时表达显著上升(P<0.05);PKCβⅡ在DM发病2周时表达明显下降(P<0.05),4和12周时恢复正常。胰岛素、卡托普利明显抑制了2和4周组DM大鼠肾小球PKCα的表达以及4周组DM大鼠PKCβ2的表达(P<0.05);卡托普利使12周组DM大鼠肾小球PKCα、PKCβ2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卡托普利通过调节DM大鼠肾小球细胞PKCα和PKCβ2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细胞外基质 (ECM )%D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只 :正常对照组 (C组 )、糖尿病组 (D组 )和氯沙坦治疗组 (DL组 )。左下腹腔注射STZ 6 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 ,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 2d予氯沙坦 10mg/(kg .d)灌胃 ,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 4、 8wk末 (每组各取 6只 )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 ;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 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 ,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 :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 ,相对肾重减轻 (P <0 0 1) ;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 β1蛋白表达增多 ,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 ;DL组TGF 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 ,治疗 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 <0 0 5 )。结论 :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 β1表达 ,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影响,来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和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L组).于24周后,筛洗肾小球,提取肾小球胞浆和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同时测量血、尿肌酐和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D组胞膜PKC的活性、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Ccr、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氯沙坦治疗后,DL组胞膜PKC的活性、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Ccr、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下调肾脏PKC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蛋白激酶Cα(PKC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维连接蛋白 (FN) 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丹芪合剂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芪合剂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喂养 12 周后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 (Scr) 和 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RT-PCR 方法检测肾皮质 BMP-7、PKCα和AngⅡ mRNA 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Scr、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AngⅡ的蛋白及 mRNA、FN 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而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明显减少;丹芪合剂组上述升高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并且 PKCα mRNA 未见表达,同时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丹芪合剂组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 分别与 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 丹芪合剂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和 AngⅡ及上调 BMP-7 表达,使 FN 的沉积减少,从而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纤维连接蛋白(FN)和胶原Ⅲ型(ColⅢ)沉积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特尿病2周组(C组),糖尿病1月组(D组)和糖尿病2月组(E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间质TGF-β1、α-SMA、FN和ColⅢ,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脂、血尿肌酐以及尿蛋白。结果:糖尿病2周开始肾小管见TGF-β1表达,并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增多。糖尿病1月肾间质中见FN和ColⅢ沉积开始增多,2月时更多,且可见肾问质中有α-SMA表达;FN和ColⅢ增多与TGF-β1、α-SMA呈正相关。结论:TCF-β1刺激α-SMA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问质FN和ColⅢ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肾炎四味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探讨肾炎四味片对实验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抽取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M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DM对照组(B组)15只、肾炎四味片干预组(C组)15只;正常对照组(A组)15只,分别于8周、12周末检测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Ccr),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肾组织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情况.结果 C组大鼠与同时期B组比较,24 h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肾组织TGF-β1、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肾炎四味片能够抑制DM大鼠肾组织TGF -β1、αSMA的表达,减少DM大鼠的尿蛋白,减轻及延缓肾小球硬化,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Ⅳ型胶原(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kB)蛋白的表达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将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未治疗组(D组)、糖尿病加苯那普利治疗组(B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检查各组大鼠在灌胃给药第12周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及体重等指标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l Ⅳ、FN及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第12周时B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的浓度及尿蛋白排泄率较D组明显减少(P<0.01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大鼠肾组织Col Ⅳ、FN及NF-kB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部分保护作用,其可能抑制血糖浓度升高,下调糖尿病大鼠Col Ⅳ、FN及NF-kB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聚积.  相似文献   

12.
牛蒡子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牛蒡子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кB(NF-кB)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牛蒡子合剂治疗组(DF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кB和纤维连结蛋白(FN)的表达;生化法测定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过碘酸-雪夫(PAS) 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牛蒡子合剂能下调糖尿病大鼠NF-кB和FN的表达(P<0.05),减少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的水平(P<0.05),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结论: 牛蒡子合剂对糖尿病肾病有治疗作用,其可能机制之一是下调NF-кB 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组(D组),分别观察2、4、8、12、16和24周.生化方法检测血糖、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PAS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N)表达,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水平.结果 D组各时点血糖、血肌酐和尿蛋白明显高于C组.与C组相比,D组肾皮质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胞核内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C组α-SMA仅在血管壁表达,D组从2周开始,随病程进展闻质细胞胞浆阳性染色逐渐增多,第16周和24周可见少数肾小管表达.FN在D组大鼠肾小管-间质表达从2周开始逐渐增多,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M大鼠β-catenin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内表达增强,肾间质α-SMA、FN蛋白表达增多,提示β-catenin可能由于降解减少后胞浆内增多而转移入核,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过程,促进了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立论依据】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灵芝酸具有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设计思路】 观测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和免疫因子的变化,探讨灵芝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病的干预作用。 【实验内容】 (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检测肾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3)察肾组织形态结构;(4)检测肾脏T/B细胞标志分子(CD4和CD8α/β)和效应分子(TNF-α、IFN-γ和TGFβ)的变化。 【材料】 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B)组、灵芝酸低浓度(C)组、灵芝酸高浓度(D)组,每组20只。适应性饲养7 d,B、C、D组高脂高糖喂养4周,静脉30 mg/kg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模型,C组灵芝酸3.0 mg/(kg·d)灌胃,D组灵芝酸6.0mg/(kg·d)灌胃,A和B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0周龄,监测24 h尿量、尿白蛋白及尿肌酐(Ucr)、Ccr和UAER水平;分离血清,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肾脏称重,计算肾脏指数;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肾小球胶原纤维及ECM聚集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CD4和CD8α/β;ELISA方法检测TNF-α、IFN-γ和TGFβ。 【可行性】 前期实验结果表明:(1)20周龄时,与A组比较,B组各肾功能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明显特征;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各肾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与A组比较,B组出现肾小球肥大、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肾小球面积及系膜增殖指数明显增大;与B组比较,C组和D组肾脏病变明显减轻,肾小球面积及系膜增殖指数明显降低。 【创新性】 系统研究灵芝酸对对大鼠肾组织保护作用,对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防护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C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DM)大鼠不同阶段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DM模型组、胰岛素治疗组2周、4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潮PKC同工酶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胰岛素明显抑制了2周、4周组DM大鼠肾小球PKCα的表达以及4周组DM大鼠PKCβⅡ的表达;PKCβⅠ、ε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岛素对DM大鼠不同阶段肾小球PKC各同工酶表达变化的影响不同。胰岛素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阐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探讨CTGF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组(D组),在此基础上又分为四周组(N4、D4)和八周组(N8、D8),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纤维连接蛋白(FN)、CTGF、PKC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TGFmRNA水平.结果:与N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与FN、PKC蛋白表达进行性增高相平行;CTGFmRNA表达逐渐增高.结论:在糖尿病早期,心肌中PKC表达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多,通过CTGF表达的增多,引起FN表达的改变,从而促进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郑亚萍  刘春杰 《当代医学》2012,18(23):20-22
目的 观察赤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及赤芍对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蛋白激酶C(PKC)及转化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以及高、中、低赤芍组(腹腔注射5、15、30g/kg),8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放射免疫法测定肾脏AngⅡ、ET-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脏TGF-β1及PKC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血糖、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明显升高,AngⅡ、ET-1含量和TGF-β1、PKC表达增强(均P<0.01); 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赤芍能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明显下调肾脏ET-1、TGF-β1 及PKC(均P<0.01),AngⅡ虽有下调趋势,但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 赤芍能改善糖尿病早期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主要与抑制肾脏ET-1表达继而下调PKC及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复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入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糖复康低剂量组、糖复康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指标有尿蛋白排泄率(UTP)、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TGFβ1、Ⅳ型胶原蛋白(Ⅳ-C)、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糖复康可下调UTP,与苯那普利作用相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糖复康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而苯那普利无此作用;糖复康也可降低肾皮质TGFβ1表达,减轻Ⅳ-C、FN的聚积.结论糖复康下调TGFβ1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α,βⅠ,βⅡ,ε在正常及初发糖尿病(DM)大鼠肾小球中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变化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制成DM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KC同工酶的表达。结果:PKCα在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PKCβⅠ,βⅡ在系膜细胞中表达;PKCε在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中表达。初发DM状态下,PKCα在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上升;PKCβⅠ,βⅡ在系膜细胞中表达明显下降;PKCε在系膜细胞及内皮L细胞中表达升高不显著。结论:PKC各同工酶在正常大鼠肾小球内的细胞定位不同。高血糖对PKC各同工酶在肾小球内的细胞表达有着不同的的调控效应。PKC各同工本科在初发DM大鼠肾脏病变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激酶Cα(PKC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d、1周、2周、4周、8周组,每组均设相应正常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AngⅡ、VEGF、PKCα、ERK、FN(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质;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DM大鼠肾小管AngⅡ的表达从3d、VEGF和PKCα的表达从1周、ERK和FN的表达从2周开始均显著升高,并随着病程发展而逐渐增高,DM4周和DM8周时,AngⅡ、VEGF、PKCα、ERK和FN的表达相互间均呈正相关,且均与24h尿蛋白、肾重体重比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管PKCα激活后介导VEGF生成增多,从而促进蛋白尿及肾脏肥大的发生;高糖-AngⅡ-VEGF—ERK通路可能参与糖尿病肾脏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