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低血钾伴有心血管病史,手术时间>3 h及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低血氧血症是高龄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97例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2例,选择相关因素如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吻合位置、术后是否镇痛、术后低血钾、术后低氧血症等因素作为分析证据。结果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长、吻合位于弓上、术后低血钾、术后低氧血症等因素是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术后镇痛是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低氧;术中采用合理的术式,尽量减轻对肺组织及心脏的挤压;术后吸氧、雾化吸入、保持良好的胃肠减压、胸管引流、注意补充电解质以及良好的镇痛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波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81-81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率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从2009年到2011年间228例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24例(10.5%)并发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 70岁以上心律失常发生率49.8%,术后SO2<93%者心律失常发生率53.2%,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术前合并心肌缺血者心失发生率65%。结论术后发生心率失常与高龄、电解质紊乱、心肌供血不足、疼痛、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术前及时改善内环境紊乱和脏内功能状态是减少开胸术后心失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与术前并发有呼吸道疾病、肝硬化、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有明显相关(P<0.01),与高龄、高胆红素血症、术前合并感染、手术时间过长等有关(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前术中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92例高龄肺癌开胸手术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律失常68例(74.0%)发生在术后3 d以内,经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术后6 d内绝大部分被纠正.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风险较高, 术前积极完善检查、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心电血氧监测、充分给氧、有效止痛、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等是防治高龄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我院169例老年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时间减少等的发生情况,对资料进行2χ检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20例,发生率为11.8%。≥70岁的高龄患者、术中与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者、术后疼痛与睡眠时间减少与谵妄发生有关(P<0.01)。高龄患者、术中与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者、术后疼痛是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给予高龄患者特别注意,围术期预防低氧血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及睡眠对预防术后谵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CABG318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6例,对低氧血症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有无肺部疾病、手术前后射血分数、是否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否急症手术、是否合并肺部感染等与非低氧血症患者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6例,发生率为11.4%其中轻度低氧血症19例(52.8%),中度6例(16.7%),重度1例(2.8%)。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疾病、体外循环时间、急症手术、术后心功能,合并肺部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且1例因严重低心排死亡。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在高龄、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疾病、体外循环时间长、急症手术、术后心功能差,合并肺部感染等患者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魏海龙 《海南医学》2013,24(18):2710-2712
目的探讨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原因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8-2012年间收治的170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7例。>60岁老年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组(P<0.01),术前心电图异常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与高龄、术前心电图的异常、低氧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密切相关。良好的术前准备、充分的麻醉及详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有效避免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以指导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96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肺功能异常、血清钾<4.0mmol/L、术前心电图ST段改变等是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高龄特别是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气肿等基础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应尽可能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术中注意保持生命体征、血糖的平稳,术后积极处理基础疾病,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分析易并发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并制订出相应对策。结果:长期吸烟史、术前合并老慢支、肺部感染没有得到满意控制、术前心功能差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的患者易并发低氧血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最佳的PEEP可以预防和纠正低氧血症。结论: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和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改良阴式手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88-289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手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8例重度子宫脱垂且伴阴道壁脱出的患者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旁修补术。术后2a内定期随访。结果: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病率、远期并发症如阴道脱垂等明显减少。术后随访平均1.5a,仅2例复发。主观治愈率100%,客观治愈率97.06%。结论:经过改良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阴道旁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能有效降低术后阴道顶端脱垂,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统计2005~2007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利用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评价单位,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3年来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逐年增长,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用量增幅最大。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减少。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管理符合规定,无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13.
托拉塞米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240例,随机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4组:①托拉塞米注液射20mg+托拉塞米片10mg组;②呋塞米注液射40mg+呋塞米片20mg组;③呋塞米注液射60mg+呋塞米片20mg组;④呋塞米注液射80mg+呋塞米片40mg。治疗3个月后观察四组有效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等。结果:托拉塞米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呋塞米各组(P〈0.05),再住院率托拉塞米组显著低于呋塞米各剂量组(P〈0.05);四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与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的关系。方法对82例无明确病因的高胆(简称单纯性高胆)检测CK-MB、血流变,观察组(CK-MB升高)61例采用退黄、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抗自由基等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变值;对照组(CK-MB正常)21例仅给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低切变和高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性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K-MB、血流变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单纯性高胆多合并CK-MB升高,提示心肌损害,与高浓度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血循环中引起血黏度增高、血流变异常、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何玉华  程飞  丁云礼 《安徽医学》2010,31(6):596-598
目的探讨经左胸腔及经腹贲门癌手术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几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左胸腔切口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经腹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胸腔切口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为10.9枚,与经腹切口组16.2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以便于彻底根治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采用口服磷酸钠盐肠道准备法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符合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3 d肠道准备组(30例)和磷酸钠盐肠道准备组(30例)。通过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患者耐受度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磷酸钠盐组肠道准备耐受度明显高于3 d肠道准备组(P<0.05)。磷酸钠盐组肠道准备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比3 d肠道准备组减少(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术前磷酸钠盐肠道准备,不仅能有效的清洁肠道,还降低了患者在肠道准备中的痛苦,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从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麻醉的注意事项及麻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中外医疗》2009,28(18):7-8
目的为了提高麻醉质量,保证胎儿和母体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120例割宫产临床资料。结果有30例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25%,一半晨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5倒术中呕吐;全麻病人新生儿Apgar评分偏低,椎管内麻醉有2例导管误入血管,3例麻醉平面过高。结论剖宫产麻醉术前要充分准备,既要考虑产妇特有的生理变化,又要顾及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对新生儿及母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夏红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32-1433
目的:提高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04年1月~2011年9月间发生的6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过程。结果:65例抢救成功无后遗症,3例死亡。结论:提高本症的抢救成功率必须提高护士对过敏性休克的认识和熟练掌握急救方法,出现过敏性休克后积极主动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与肺血栓栓塞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术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40例患者,观察住院期间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情况,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情况、吸烟、体重指数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住院期间99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股骨骨折组48例、胫腓骨骨折组51例,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69)。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8例发生肺血栓栓塞,其中股骨骨折组8例,胫腓骨骨折组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有肺血栓栓塞和无肺血栓栓塞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股骨及胫腓骨骨折在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例数相似,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体重指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代谢异常是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体液平衡管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135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3天液体出入量进行分组,曾出现过液体出入明显正平衡(≥ 800ml)者为Ⅰ组,保持每日负平衡者为Ⅱ组,其他为Ⅲ组,比较三组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中9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导致病死2例;Ⅱ组中有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无病死病例;Ⅲ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15例,其中循环并发症5例,呼吸并发症13例,导致病死1例。三组患者在循环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哮喘、低氧血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减少,且未出现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病例。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早期应避免出现过量正平衡,通过限制性液体管理使正平衡尽早转入负平衡期,有助于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