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CT、MRI(核磁共振成像)、EPCP(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对胆道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胆道胰腺疾病患者分别经B超、CT、MRI(核磁共振成像)、EPCP(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比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经不同辅助检查手段的确诊情况。160例胆道胰腺疾病中胆囊炎40例、胆结石70例、胰腺炎30例、胰腺癌20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B超、CT、MRI(核磁共振成像)、EPCP(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对于胆道胰腺疾病(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确诊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B超仅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确诊率较高,对于胰腺炎、胰腺癌的确诊率不如CT以及MRI;MRI对于胰腺癌以及胰腺炎的确诊率明显优于CT。ERCP对于各类胆道胰腺疾病均有较高的确诊率,是目前胆道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徐海滨 《河北医学》1999,5(4):50-51
柯赫氏手法(KOCHERSMANOEUVER)是由十九世纪瑞士最伟大的外科学家TheodorKocher首创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移动十二指肠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切口,它除了可以游离十二指肠,以利于十二指肠切端与胃远端之吻合,暴露...  相似文献   

3.
胆道胰腺疾病的十二指肠镜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常胆道胰腺疾病按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 ,往往创伤较大、并发症多和复发率高 ,使许多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为了提高胆胰疾病的治疗水平 ,改善疗效 ,我院从 1 992年~2 0 0 3年 2月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各种胆道胰腺疾病共 71 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1 0例中男 40 8例 ,女 30 2例 ,年龄 1 4~ 91(平均 59.3)岁。根据上腹痛、黄疸、发热以及胆道手术史 ,结合B超、CT、MRI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疾病分布见表 1。其中胆总管结石有 2 4例合并重症胆管炎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有 2例合并重症胆管炎 ,损伤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及其胰腺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其治疗原则,为提高本病的诊治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处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入选病例均有既往胆道或胰腺手术史,分析其发病特点、既往手术方式、与既往手术之间间隔时间及其治疗要点。结果:本组1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水肿型10例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7例;既往手术包括7例为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术,4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和1例胰管空肠吻合术1及其例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间隔时间半个月至3年不等,平均(1.2±0.5)年;经治疗后15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死亡,总体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胆道和胰腺手术后发生的急性胰腺炎是一项少见的术后并发症,对于近期发病者其发病与手术创伤有着明确的关联,但是距离术后发病间隔长的患者与手术间关系并十分确切;综合分析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原因主要为胆总管下段结石残留,Oddi括约肌功能受损,感染及其消化液因腹压升高逆流入胰管,治疗中遵循在治疗胰腺炎的同时及时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 CA- 199、CE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胰腺、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 IA)检测 12 3例良恶性胰腺、胆道疾病患者 (急性胰腺炎 2 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30例、胆总管结石 2 2例、胰腺癌 32例、胆管癌 13例 )血清 CA- 199、CEA水平 ,并检测所有病例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SB)。结果 良恶性胰腺、胆道疾病血清 CA- 199平均水平都高于正常参考值 (35 U/m l) ,恶性疾病血清 CA- 199平均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 ,但良性疾病病例亦有血清 CA- 199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 ,如 4例患者 CA- 199水平 >10 0 0 U/ml。良性疾病血清 CEA水平都低于正常参考值 (5 ng/m l) ,恶性疾病血清 CEA水平明显升高。对恶性疾病的诊断 ,CA- 199敏感性高于 CEA(胰腺癌 :78.13%与 5 0 % ,胆管癌 :84 .6 2 %与 5 3.87% ) ,而特异性低于 CEA(5 6 .4 1%与 96 .16 % )。各类上述良性胰腺、胆道疾病血清 CA- 199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成明显正相关 (P<0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 CA- 199、CEA水平 ,可提高 CA- 199对胰腺癌、胆管癌等恶性胰腺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预置导丝方法在窦道重度形成不良高危患者行胆道镜诊疗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行胆道镜诊疗的具有窦道形成不良的高危因素患者84例及其相关的临床资料,予以预置导丝方法完成诊疗,统计分析预置导丝方法在预防窦道重度形成不良并发症中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8例患者出现拔T管后胆道镜探查见窦道连续性不存在,其中7例成功沿预置导丝再次置管,另有1例在沿导丝进镜操作过程中导丝弹出,反复重置失败,最终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结论:在窦道重度形成不良的高危患者胆道镜检查中预置导丝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拔T管胆漏后的再次置管成功率,从而降低患者的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7.
吴幸  强阿兴  吴云才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0):922-924,928
胆道引流和支撑是胆道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胆道引流支撑管(架)使用的生物材料日趋多样化,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颇丰。非金属材料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硅橡胶自身影像学相容性的探索、硅橡胶表面化学修饰的生物学效应、可降解吸收支架材料的研制;金属材料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对镍、钛和镍钛合金的细胞毒性、基因毒性、组织毒性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以及镍钛合金表面处理对其生物和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气性坏疽是严重的创伤感染性疾病.以局部组织坏死、气肿、水肿、恶臭及全身中毒为特征,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的厌氧环境,发生于腹腔脏器的气性坏疽很少见.其有很高的死亡率,我科于2002年10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道异位胰腺临床罕见,我院近年收3例,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例1:女,55岁,因反复上腹疼痛伴胸背部不适7个月入院.体检: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腹平、软;肝、胆囊未触及.B超:肝内胆管轻度树枝状扩张,胆囊多次重复探查未探及,总胆管起始段明显扩张,内径约1.5cm,内可见一直径不小于3.0cm之强回声.CT: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胆管内结石.手术发现,大网膜与右肝有广泛粘连,肝、胰质中,无包块.  相似文献   

10.
肖向华  苏斌  蒲含河 《四川医学》2001,22(11):984-984
患者 ,女 ,4 5岁。因上腹饱胀 1月 ,伴黄疸 ,阵发性腹痛 8天入院。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 ,皮肤巩膜黄染 ,右上腹深压痛。B超示胆囊增大 ,胆总管扩张约 1.2 cm,内见约 1.1cm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胰腺钩突异常 ,主胰管扩张。血淀粉酶 2 0 IU/ L。以胆道结石择期手术。术中见胆囊 12 cm× 5 cm,壁厚约 0 .3cm。胆总管扩张直径达 1.5 cm,其下端一结石直径 1.3cm。切除胆囊 ,胆总管切开取石。探及胆总管下端乏特氏壶腹部狭窄 ,3号探子不能通过。胰腺弥漫性结节性肿大质硬。行胆肠 Roux- en- y吻合 ,胰体取活检 ,胆道及腹腔 (胰腺前 )分别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1.
背景:献中已经报道了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进行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的多种方法。目的:描述一种新的引流技术,在EUS引导下将导丝置入假性囊肿内,应用一种改良的针刀进行引流。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机构:医学研究中心。患:自2002年12月1日至2005年1月10日,接受EUS引导下症状性假性囊肿引流的连续患。干预:应用治疗性线阵EUS,将19号穿刺针插入假性囊肿内。通过穿刺针置入导丝,沿导丝插入有弯折切割线伸出的针刀,使其与胃黏膜接触。然后通过电凝器将针刀插入假性囊肿内。在导丝引导下用球囊将囊腔的肠瘘管扩张,并置入1~4个支架。主要结果指标:假性囊肿引流成功。结果:23例患中有21例假性囊肿引流术成功。1例患在术中出现了自限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 10月我们为 81例疑诊为胆道及胰腺疾病的住院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诊断及治疗 ,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81例胆胰疾病患者 ,男 37例 ,女 4 4例 ,年龄 2 2~ 81岁 ,中位年龄 5 2 .7岁。腹痛 6 7例、发热 2 6例、黄疸 4 5例 ,胆囊已切除 2 4例。 81例中胆总管结石 5 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 6例、胆管癌 5例、胰腺癌 2例、胆总管狭窄 11例、胆总管蛔虫 1例、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 1例、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 2例、胆管十二指肠瘘并结石 1例、…  相似文献   

13.
邓维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4):362-362,364
在胆道结石的手术中 ,胆总管探查是必不可少的 ,但传统的探查方法仍可能有 4 5 %~ 1 0 %的病人遗留胆道结石[1 ] 。 1 996- 2 0 0 1年对 5 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轻度扩张的病人选择性进行胆道镜检查或术中胆道造影 ,二者对降低术后胆道残留结石、减少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避免胆道损伤有重要价值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5 8例病人中男 37例、女 2 1例 ;年龄 1 5~ 76岁。术前B超均提示胆囊结石 ,胆总管轻度扩张( 0 7~ 1 0cm) ,但未见结石光团。轻度黄疸 8例。1 2 方法采用德国Wolf公司直径为 2 1mm纤维胆…  相似文献   

14.
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浩  王宇 《中级医刊》1998,33(3):23-24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46例胆道疾病患者在手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胆道造影。发现胆道结石阳性病人49例(33.56%),胆道解剖结构异常5例。同时讨论术中胆道造影在预防术中胆道残余结石,了解胆道系统解剖,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减少不必要的胆道探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断率,比较了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FCP)和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诊断疗效。结果 显示ERCP和MRCP各有优缺点。提示了MRCP和ERCP相结合可提高胆胰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容易引发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月至2007年1月16例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5例,1例死亡。术后并发胆道感染2例,胆道出血1例,胆道狭窄2例。结论胆道损伤重在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病人的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8年内收治的5例及2000年以后国内文献报道的9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103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7例,胰体尾加脾切除46例,肿瘤单纯切除14例,全胰腺切除术2例,诊断明确手术切除率为77.7%。结论凡上腹或左上腹出现较大肿块,且病程较长,应注意考虑胰腺囊腺瘤或囊腺癌,进一步结合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胰腺囊腺瘤或囊腺癌,均有完整的包膜,而易于分离切除,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20.
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66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后处理。结果水成像定位率达100%,定性诊断率为86.6%,此技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显示各种胆道疾病的异常改变,诊断符合高。结论MRCP对胆石症、恶性胆管梗阻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